医圣张仲景之名方茯苓四逆汤,治疗心衰疗效好!
《伤寒论》原文第69条: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
茯苓四逆汤处方组成:茯苓四两,人参一两,附子一枚,炙甘草二两,干姜一两半。
注:此处一两约等于现代14克,另有观点认为是15.6克,临床当灵活运用,不可拘泥于古法。
茯苓四逆汤主要由制附子、人参、干姜、茯苓和甘草共五味中药组成。该方剂在临床仍广为使用,现用于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泛证患者有着神奇的功效。附子,温通阳,暖命门,温坎水,破阴凝,可谓是扶阳第一要药。陈修园在《神农本草经读》中有云:“味辛气温,火性迅发,无所不到,故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人参,性微温,味甘,大补元气,复脉固脱。《本草求真》云:“干姜大热无毒,守而不走,凡胃中虚冷,元阳欲觉,合以附子同投,则能回阳立效”,故有“附子无姜不热”之说;茯苓健脾渗湿,可补后天脾土,其与干姜相伍,则土得火生而中气可复,火得土覆而火可久存。甘草味甘性平,一则减附子之毒,再则调和诸药而为使。诸药合用,共奏温阳益气、固阳化阴之功。
慢性心力衰竭可归属于中医的“怔忡”、“心悸”、“胸痹”、“水肿”等范畴。慢性心力衰竭以心阳虚衰为本,以瘀血、痰浊、水饮为标,以阴阳并损为最终转归。故心阳虚衰是慢性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中心环节。人体之中虽阴阳互根互用,但始终以阳气为主导,所谓“阳主阴从”。《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而心者,君主之官,在五行属火,为“阳中之阳”。心火旺盛,则烛照万物,温通全身血脉,蒸化水液,兴奋精神,以使生机不灭,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另外,若心阳不足,阴即有余,全身失于温煦,则精寒水冷,血凝为瘀,液凝为痰,水聚为饮。故慢性心衰患者多以瘀血、痰浊、水饮为标证使病情缠绵反复。慢性心力衰竭之病机可以概括为本虚标实,以心阳虚衰为本,瘀血、水饮停聚为标,以本虚为急,应治本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