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济卦第六十四·永不停息的世界
【原文】
未济 火水未济 离上坎下
未济:亨,小狐汔济,濡其尾,无攸利。
《彖》曰:未济,“亨”,柔得中也。“小狐汔济”,未出中也。“濡其尾,无攸利”,不续终也。虽不当位,刚柔应也。
《象》曰:火在水上,未济。君子以慎辨物居方。
初六:濡其尾,吝。
《象》曰:“濡其尾”,亦不知极也。
九二:曳其轮,贞吉。
《象》曰:九二“贞吉”,中以行正也。
六三:未济,征凶。利涉大川。
《象》曰:“未济,征凶”,位不当也。
九四:贞吉,悔亡。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
《象》曰:“贞吉,悔亡”,志行也。
六五:贞吉,无悔。君子之光有孚,吉。
《象》曰:“君子之光”,其晖吉也。
上九:有孚于饮酒,无咎。濡其首,有孚失是。
《象》曰:“饮酒濡首”,亦不知节也。
【卦象意解】
“
”是《易经》六十四卦最后一卦未济卦的卦象、卦画和符号,而“未济”是这一卦的名称。未济卦上卦即外卦为离火卦☲,下卦即内卦为坎水卦☵,所以未济卦也称火水未济卦。
火炎上、水润下,在上者上、在下者下,火水未济就成了一个阴阳离绝、难以调和、尚未成功之象。
【卦辞意解】
未济:亨,小狐汔济,濡其尾,无攸利。
按说既济了,成功了,已经是一个完美的大结局,但我们所生活的,是一个永无停息的世界,一件事情的结束就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始,一个阶段的结束就是另一个阶段的开始,一种形态的结束就是另一种形态的开始。完成了一个轮回,就会自然而然地进入到下一个轮回过程之中。数不可尽、物不可穷,渡过了一条条江河,前面还会有一条又一条的大江大河在等着我们,所以既济之后便是未济。
“未济”之意,就是还没有渡过江河、正在渡过江河的过程之中,事情或者事业还没有成功、正在向成功迈进的路上。所以世界以及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严格地讲其实是无时无刻无不处于“未济”的状态之中。
未济的状态是世界的一种常态,从整个过程来看,未济必然会走向既济,这是毫无疑问的,因而“亨”通。但亨通的是结果,过程注定不会一帆风顺、必定充满坎坎坷坷。这就像九四爻里伐鬼方,也如卦辞中所言“小狐汔济”。
“汔”,读qì,基本词意是接近、庶几,做副词时是几乎、差不多的意思。和不少动物比起来,狐狸的尾巴相对于身子的比例比较粗也比较长,不知道为什么,狐狸过河总是要把尾巴翘起来才能过得去。寓言故事里讲是因为狐狸怕把自己的漂亮尾巴弄湿了。
卦辞直言“小狐”、小狐狸,或者因为没有经验、或者是因为耐力不够,这小狐狸过河,“汔济”、快要渡过还没有渡过的时候“濡其尾”、弄湿了自己的尾巴,“无攸利”、这样对过河没有什么好处。
“小狐汔济,濡其尾,无攸利”想要告诉人们的是,成就事业的过程是艰难的,未济之渡的过程中需要的不仅仅是信心,还有经验、智慧和实力,当然还需要严谨认真的态度,一旦一招不慎,就有可能影响未济之渡的成功。
【爻辞意解】
初六:濡其尾,吝。
“濡其尾”,这里的“尾”已经不是既济卦里的人的衣服的后摆了,而成了小狐狸的尾巴。过河弄湿了人的后衣摆不是什么大问题,是次要矛盾,但弄湿了小狐狸的尾巴就成了大问题,因为这有可能会直接影响能不能完成未济之渡,所以会“吝”、会有些让人担心和遗憾。
九二:曳其轮,贞吉。
“曳其轮”,在渡河过程中总是小心翼翼地提着衣服的前面过河以防弄湿衣服,坚守这样的“贞”正之道永远是“吉”祥正确的。这与既济卦里初九爻“曳其轮”是一个意思,就是要让人们在未济之渡中要关注问题的主要方向、把握好大局,这样做是“贞”、正确的,所以必定也是“吉”祥的,这样做就能确保一个好的结果。
六三:未济,征凶。利涉大川。
“未济,征凶”,在渡河的过程中,总体来讲还是充满坎坷与凶险。这个时候一定要如九二所言,小心为好。如果大刀阔斧、不顾一切地“征”、猛打猛冲,就会有一定的“凶”险。但如果在前进的道路上能够坚持做到稳扎稳打、正确运作,就“利涉大川”,有利于渡过大江大河、成就一番伟大的功业。
这段爻辞,前段“未济,征凶”和后段“利涉大川”看似矛盾,其实不然。前段“未济,征凶”是要求人们要在战术上重视困难,而后段“利涉大川”则是要求人们要在战略上藐视困难。道路虽然曲折,征程虽然坎坷,但前景光明,成功势在必得。
九四:贞吉,悔亡。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
凡事都是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只要坚守“贞”正之道就会“吉”祥顺利,让人后“悔”的事情就不会发生。但这种坚守、这种坚持,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一时容易一世难,长期的坚守与坚持是难能可贵的,而且在渡过大江大河的过程中又是必须的。如果不能够做到这一点就难以成就一番大事业。
这里依然引用了“伐鬼方”的故事。
上卦既济卦九三爻讲到“高宗伐鬼方”的事。其实中国古代历史上发生过多次中原民族伐鬼方的战事。鬼方有时是西北部英勇善战的游牧民族的代称。西北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的矛盾和斗争始终贯穿于我国几千年历史之中,彼此打打杀杀、分分合合,就从没有一个了结。高宗伐鬼方、始皇筑长城、汉唐征匈奴,昭君出边关、文成赴西域,无不是因中原与鬼方的恩恩怨怨所演绎出的故事。所以“伐鬼方”一直是中原帝国的一项艰苦卓绝的事业。
这里爻辞里的“震”,就是强而有力、艰苦卓绝的意思。“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就是要经过艰苦卓绝、坚持不懈的强有力的长期的斗争,才能取得伐鬼方大业的成功,这期间不能够犯什么大的错误,否则就难以成功。大江大河之渡也是一样,要坚守“贞”正之道,要有长期作战的准备,才能够完成未济之济。
六五:贞吉,无悔。君子之光有孚,吉。
此爻依然强调一个“贞”字。世上所有的事情,都是一个过程。很多时候,结果并不一定是最重要的,正所谓不能仅以成败论英雄。世界永远处于一个未济之济的过程之中,上了岸到底是海滩是滩涂、是平原是高山,有时也真的很难让人把握。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结果也未必事事尽如人意,努力了、付出了、尽心了、尽力了,也就够了,就是“吉”祥的,就可以让人“无悔”。但是行进在未济之济大道上的“君子”们,无论什么情况、什么时候,都应该始终“有孚”、有信心、充满了信心,而且这种信心还应该发扬“光”大,一起给大家带来信心与信任,让人们一起相互信任、信心满满地奔向未来,这样当然再“吉”不过了。
上九:有孚于饮酒,无咎。濡其首,有孚失是。
“有孚于饮酒,无咎”,饮酒讲诚信,这样没有过错。但是如果喝酒喝高了,“濡其首”、弄地满头满脸的是酒,就“有孚失是”了,就失去了诚信、有失体统了。其实爻辞想讲的意思是,人们在未济之济的过程中可以有信心有激情,但是如果激情过度,那就“失”去了激情的意义。
未济卦,是《易经》六十四卦的最后一卦,《易经》把这一卦放在最后,意在阐明“物不可穷”的道理,给人们一个开放而不是封闭的结尾,给人们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
《易经》六十四卦,以乾坤天地两卦始,于既济未济两卦终,是有着深刻的哲学意义的。《易经》哲学的学问如果概括成两个字,那就是“时”与“位”。身居何时何处,决定着如何进退行止。世上本无对错,对错决定于行与止和时与位的契合。如果说乾坤两卦,天地定位,主要讲的是“位”的问题、是空间的问题,那么既济未济两卦,渡而未渡,则主要讲的是“时”的问题、是时间的问题。中间六十卦,总体上讲,应该说都是围绕较为明确具体的社会政治、生活和人类思想、行为而展开,比如蒙卦讲教育、咸卦讲感情、升卦讲进步、同人讲团结等,涉及世间万象。唯有首尾乾、坤、既济、未济四卦,最为抽象,似无所特指,而又似乎无所不指。如果我们把六十四卦看到一个小宇宙,那么乾坤两卦就是这一宇宙的空间轴、既济未济两卦就是这一宇宙的时间轴。“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宇无边无际、宙无始无终。其他六十卦则就如这个宇宙里的万事万物,在无垠的时空里演绎着万般变化。
时间就是一条无头无尾的连绵不断的线,人类以及宇宙间的万事万物乃至宇宙本身则就像在这条线上奔驰的永不停歇的火车。任何一条线都是有无限个点构成的,永不停歇的火车就是永远不断地从一个点跑向下一个点。火车每从一个点跑向另一个点,我们做事情每向前走那么一步、无论是大步还是小步,都是一个阶段的成功。一个个阶段的成功和火车在一个个点上的停留就是“既济”,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的过程、火车从一个点开向另一个点的过程就是“未济”。静止地看,这个世界就是一个既济的世界,动态地看,这个世界就是一个未济的世界。
乾坤天地阴阳世界里这条由无穷个点组成的线来自亘古,走过今天,又将走向永恒的未来。
物不可穷!
明天持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