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讲平说2421期:梁启超教育子女:找到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事无大小,用心去做,便是第一等人生!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即联系删除

文 | 趙玉平

平讲平说2421期#

我每天都有三门基本功课,一个是准备咱们平讲平说的内容,一个是准备百家讲坛的内容,还有一个是准备喜马拉雅历代家书家训的内容。可以说,好比每天睁开眼睛都要保质保量的写好三篇高考作文。

在上述三项工作中,历代家书家训的工作已经接近尾声了,现在已经讲了接近八十集,把曾国藩家书这个主题讲完,再加上左宗棠、彭玉麟、胡林翼等人的家书,应该就可以超过90集了。我有一个考虑,这个系列讲座准备截止在另外两位先生的身上,一位是王阳明先生,一位是梁启超先生。众所周知,梁启超先生在教育子女方面可以成为近代之冠,他的9个孩子个个都非常的出色;而梁先生本人又是百科全书式的大家,他在哲学、史学、文学、教育学、佛学、政治学等等各方面都有非常大的成就。

我在读博士期间很认真地读了梁先生的三本书,《清代学术概论》《中国历史研究法》和《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这三本书特别是第三本给了我很大的启迪。梁先生的一生,一方面事业有成,立德、立言、立功;另一方面教子有方,家庭和睦,满门才俊。我觉得从梁启超先生的身上我们能学到很多的东西。

那么接下来我们来分享梁启超先生的一个观点:1923年的11月5日,梁启超在给梁思顺的信中讲了这样一句话,原文是这样的:我常说天下事业无所谓大小,士大夫救济天下和农夫善治其十亩之田所成就一样,只要在自己责任内尽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这句话所表达的思想就是人应该把该做的事情做好,事无大小,只要尽力去做,都能有所成就。

什么是第一等人?就是把自己所做的事情做到精彩,做到极致。一般来说,人们总习惯于用功利的眼光看待一件事情,在这样的眼光下,有些事情就是大事情,有些事情就是小事情。比如说做了官了,有了乌纱帽了,就显得很辉煌灿烂;而坐冷板凳,读书写书或者干脆下田去种地,春种秋收,就显得平淡无奇。那么在梁启超看来,实际上这些事情并没有本质的差异,无论哪一件事情只要用力去做,用心去做,做到出彩,做到精彩,这都是第一等人,这都是第一等的人生。

为了破除这种功利主义眼光对孩子们思想的束缚,梁启超曾经跟他的孩子专门讨论过一个问题,就是大唐宰相姚崇、宋景和大唐诗人李白、杜甫到底谁的价值更大?实际上是各有各的价值,各有各的贡献,不必强分高低,更不能用功利主义的眼光去看,有了高官厚禄那就一定好。梁启超甚至告诉孩子们,对于中国文化史和人类文化来说,如果没有姚崇、宋景也无所谓,但是如果没有李白、杜甫,中国的历史就会逊色很多。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发挥自己的特长,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中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实际上按照梁先生的思路,我们可以看到,有些年轻人在进步过程当中常常犯一个错误,用功利主义的眼光对身边的事物强分高低,在经过这些功利筛选之后,仿佛做那些高的事情就有意义有价值,做那些低的事情就没意义没价值。这样的想法,这样的做法,对一个人的进步是非常有害的。

你拿我自己来说,我最近的10多年,一心一意地在做中国古代管理思想这件事,用功利的眼光看,这个领域投入产出非常不成比例,10年20年的冷板凳,可能才能产出一篇小文章。而且在高校体系内,特别是在理工科院校,这个领域是一个旁门冷门,肯定会受到冷落的,在功利上面肯定会吃很多明亏和暗亏。但是按照梁先生的观点,这个事情有意义有价值,而且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无论外在功利如何,尽自己努力去做,便是第一等人。

实际上,当初梁先生的观点对我的人生道路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梁先生进一步又说了: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造出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就该各自因自己的地位和财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的。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

这段话说得很透彻,确实,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到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事无大小,尽力去做,发挥特长,创造精彩。

好了,今天内容我们就讲到这儿,平讲平说咱明天接着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