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清朝而言,如毒瘤般的英国东印度公司,是如何崛起的?
大家好,我们的思淼谈历史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说历史的女人——第848期)从16到19世纪的3百年间,在世界历史上,恐怕没有哪家公司具有英国东印度公司那样的影响力。熟悉中国清朝历史的看官,应该对这家公司不算陌生,它曾横行东南亚,虽然从事的是商业贸易,但却令以大国自居的清政府痛苦不堪,造成的恶劣影响时间跨度之长,从乾隆帝开始,一直延续到清朝灭亡。由英国东印度公司引发的鸦片战争,对清朝造成的损伤可以说是致命的,损伤了清朝臣民的身体健康,赚走了大清国的白银,破坏了清朝的金融秩序,加深了清朝的官吏腐败,可以说,其毒害之深,已经深入清帝国之骨髓。比如吸食者是上至皇室下至百姓,比如咸丰皇帝,比如末代皇后婉容就是吸食鸦片而被夺取了性命。那么对于清朝而言,犹如一颗毒瘤般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到底是如何崛起的呢?
英国东印度公司崛起之路主要经历了大概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成立。
有关东印度被欧洲介入,主要经历了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欧洲诸国的海洋扩张先行者葡萄牙,从1498年葡萄牙船队从印度西海岸的卡利卡特港口进入印度开始,到1515年,印度及印度洋海域基本一直在葡萄牙王国的掌控之中。
葡萄牙控制印度,主要搞贸易垄断,当时印度盛产胡椒和香料,这些产品被出售到欧洲各国,赚了很多钱。这个生意让荷兰、英、法、丹麦等国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于是诸国的商人甚至代表帝国意愿开启了对印度的探索之路。
后来这些国家都纷纷成立了自己的东印度公司,比如英国东印度公司、法国东印度公司、丹麦东印度公司、苏格兰东印度公司、瑞典东印度公司(1713年)、德国奥斯坦德东印度公司(1722年)等。
第二个时期,虽然欧洲诸国都很积极,但是真正在探索印度上率先取得良好成绩的是荷兰东印度公司时期。1596年6月,荷兰的浩特曼率领4艘商船登上爪哇岛,并且成功进行了第一次贸易,满载胡椒等物返回。此后,荷兰快速以商业贸易的机会介入印度,继而对印度的胡椒、香料等产品进行强势垄断,以至于最后实现了对印度的殖民目的。
为了实现彻底的垄断目的,挤兑当时试图介入印度贸易的葡萄牙、英、法等国,荷兰东印度公司投入了极大的财力,甚至兵力。1605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通过武力夺取了葡萄牙人控制的要塞安汶岛。1614年,荷兰派遣了一个事务总长,叫简·皮特斯佐恩·科恩。此人的到来,使得荷兰在印度尼西亚的垄断行为更为严重。恰好,在这一年,荷兰又以强大的武力占领了马六甲,对率先崛起如今正在走下坡路的海洋霸主葡萄牙以致命打击。而此役也使得荷兰在东亚和东南亚的控制权得到了加强和提升,荷兰的海洋霸权时代来了。
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贸易成功,主要源于他先进的公司制度。首先荷兰东印度公司是世界上第一家东印度公司;其次是它科学的股份制制度;第三是它雄厚的财力,创建之初的资本金已是英国东印度公司创建时的十倍以上;第四是它的分红率比较稳定,使得公司基本金充足稳定,不存在股东撤资等不良情况的发生。这使得荷兰东印度公司对印度的胡椒等贸易垄断长达两个世纪左右。
第三个时期就是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崛起,不过它需要经历一个比较曲折的过程。首先是完成自身公司制度的完善,其次是以实力对抗荷兰东印度公司,逐步实现后来居上独占鳌头。我们可以来看看第二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英国东印度公司摸索阶段。
虽然诸国都先后成立了东印度公司,但是真正的代表只有荷兰和英国。因此,在荷兰不断实现垄断的同时,英国东印度公司一直是最强力的竞争者,甚至是对抗者。
英国东印度公司正式成立的时间是在公元1600年的12月31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正式授予皇家特许状,犹如皇帝颁了一道圣旨一样,得到官方的认可和支持。
但是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之后,开展的商业贸易并不顺利,主要原因是英国东印度公司最开始的运作模式是,单次航行,单次筹资,单次结算。也就是说,准备远航进行一次贸易,需要临时筹措资金,然后根据销售额等进行投资和红利的分配。倘若某次失败,就会造成对下一次的资金筹措造成巨大困扰。
因之,以这样不稳定的充满临时性的运营模式,根本无法跟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熟稳定的股份制模式相抗衡。因此,英国东印度公司可以说一直走在公司模式的探索之路上。
在此期间,荷兰东印度公司和英国东印度公司,为了在欧洲的市场,两家公司曾尝试进行合并共赢。荷兰方面也对其公司进行了指示,要求停止对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不友好行为。但是这个计划最终失败,原因是在巨额的利润面前,驻守印度的荷兰总督简·皮特斯佐恩·科恩不愿放弃荷兰的利益。他不但没有遵守荷兰和英国两家公司的合并协议,反而在1621年,派遣舰队以武力驱逐了普洛伦岛的英国人。荷兰和英国两公司合并计划落空,并且还为以后埋下了战争的火种。
第三个阶段是改制。
既然英国东印度公司,无论在武力还是市场贸易上,都无法和荷兰东印度公司对抗,还被荷兰东印度公司驱逐出了香料的主产地。那么它的出路在哪里呢?这就要等到一个人的出山,才会改变东印度公司的被动局面。
此人叫奥利弗·克伦威尔,他在1650年成为英国的一把手后,对东印度公司的情况格外关心,经过他的努力,在1657年,在低谷的英国东印度公司被重新授予皇家特许状。并且经过克伦威尔的改革,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组织形式也发生了质的变化,从原来的临时性组织模式的公司,变成了跟荷兰东印度公司一样的股份制公司。至此,英国东印度公司有了全面挑战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基础。
经过多年的经营和发展,它的贸易额一直在持续增加,到1691年,英国东印度公司以73万多英镑的资本,成为大规模贸易公司的龙头老大。比如在英国商业革命期间,漫长的一个世纪里,英国东印度公司基本平均保持了一年7千多镑的贸易额在稳定增长。
在1671年到1681年间,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红利总量更是高达240%。在1681年到1691年间,公司分出的利润更是高达450%。英国东印度公司在这期间实现了成立以来的大繁荣。
第四个阶段是新、旧东印度公司的对抗与重组。
但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繁荣却不是持久的,原因是就像其他公司一样,如果想获得更大的贸易权,就必须得到政府的授权和保护。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号人物查尔德,之前曾拿出大笔利润孝敬当时的英国国王詹姆斯二世。
但到1688年,英国爆发了一场政变,叫光荣革命。国王詹姆斯二世在这场革命中被下岗了,于是英国东印度公司也失去了保护伞。并且因为查尔德的专横,引起了包括东印度公司在内的许多英国人的不满,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反对派就借机组织人们请愿,要求解散查尔德领导的东印度公司,然后再成立一个新的东印度公司。
结果,这项诉求在托马斯·帕皮伦的领导下,最终在1698年的9月实现了,新公司成立,名为东印度贸易英国公司。旧的东印度公司则
因被新上位的国王威廉三世取消了特权,开始走上了下坡路。
两家公司,就这样在对立或对抗中,各自开展着自己的贸易。但因为各种复杂的原因,对抗并没有给两家公司带来好处。因此,经过慎重全面的考量,在1709年,两家公司合并为一家公司,取名为联合东印度公司(后来在许多资料中,仍然称之为英国东印度公司)。这在世界贸易史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因为合并后的东印度公司将扮演在贸易之路上走得更远,甚至走得更为极端,以至于在以后将会脱离贸易的轨道,对英国乃至英国在亚洲的影响和局势都产生一定的影响,不过这是后话,在此暂不赘述。
且说合并重组的联合东印度公司,在制度上更健全,在运营模式上也更科学,比如建立了民主的股东大会、董事会、财务委员会等各种委员会等,已经完全具备了现代化企业的诸多基本特征。因此,它在更为稳健的运行中迎来了自己的商业辉煌。
比如后来,当股票诞生并风靡世界各国的时候,英国也没能例外,当时英国诞生了一家非常厉害的商业公司,叫南海公司。这家南海公司把英国的股票热潮推到了极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此期间,除了贸易稳定运行外,其股票也涨的很厉害。但是由于南海公司的违规操作,终于引发了影响巨大的经济泡沫,全英国的金融秩序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但是只有英国东印度公司在这场金融风暴中平稳航行,没有受到影响。从这一点,也足见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合并之后的运营是如何稳健,以及它的势力是如何雄厚。
时间到18世纪初,英国东印度公司实现了销售额和利润的持续增长,尤其是1750年,在英国首相兼财政大臣亨利·佩勒姆的改革之下,东印度公司的股票又取得了新辉煌,根据有关数据显示,持有1万镑以上东印度公司股份之人高达47人,而且有多位是外国人,可见东印度公司的商业声誉已经在外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不过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取得商业成功的同时,它在印度的影响力和作用,也不再仅限于商业贸易领域,而是根据英国政府的需要,开始涉足殖民等政治领域,这一方面为英国东印度公司赢得了某种利益,但另一方面也把东印度公司带入了歧途。不过英国东印度公司曾经取得的贸易成功商业辉煌是值得肯定的,但同时在获得鸦片专营垄断权后,不断对清朝输入鸦片,对大清臣民和国体造成致命伤害,虽然这段历史是屈辱的,甚至是值得可恨的,但却是最值得深思的。
参考资料:西村孝夫《英国东印度公司史论》、浅田实《商业革命与东印度贸易》。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