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剑鉴定一篇文带你看懂青铜剑的前生今生
青铜兵器是古代青铜器收藏中的一大门类。在青铜时代,战争频仍,为了获胜,当时的贵 族毫不吝惜珍贵的青铜,铸造了大量的兵器。经历了战争的消耗,至今遗存的数量很少,十分具有收藏价值。
中国青铜器不但数量多,而且造型丰富,品种繁多。有酒器、水器、乐器、兵器、货币等等。酒器类中又有爵、角、尊、勺等二十多种器种。每一个器种在每个时代都呈现出不同的风采,同一时代的同一器中的样式也多种多样,不同地区的青铜器也有所差异,犹如百花齐放,五彩缤纷。从文物角度来说,这无疑增加了坚定的难度。鉴定难度加大,反过来又使研究赏析更富有情趣,青铜器也更具有吸引力。要从海量青铜器中辨别真伪,内行的专家一般从器型上来做分析,器型上作伪一般分为整体作伪、器物部分作伪。还有后刻花法、新胎贴老锈、伪造铭文等方法。
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剑,剑身普遍被加长到五六十厘米。一把青铜剑主要由剑身和剑茎两部分组成,所谓剑“茎”就是剑的把手。在剑茎和剑身之间还有一块凸起来的隔板,叫做“格”。比较讲究的青铜剑,“格”的上面都有一些装饰物,以此显示使用者的身份和地位。这些装饰通常使用玉质材料,所以这种剑也叫“玉首剑”。
在中国古代社会早期的工艺美术中,如果说陶器是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象征,那么青铜器工艺便可成为奴隶社会工艺美术的典型代表。中国的青铜时代从公元前二千年左右形成,历经夏、商、周和春秋战国,兴盛了大约一千五百年,尤其在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青铜艺术达到了顶峰,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闪闪发光。在中国夏商周时期,夏代作为中国青铜时代的发展时期,其青铜器的审美特征突出地表现在酒器和兵器的造型形式和纹饰意蕴之中;进入夏商时期,大量的礼器和兵器形成了中国青铜器造型的基本格局
在一些剑的茎部,可看到明显的铆钉,如湖北望山一号墓出土的越王勾践剑就是一例。勾践剑的铆钉是在靠近首的茎部,而有些剑的铆钉却在靠近格的茎部。从剑的结构而言,有同心圆的首多是与茎铸接的,既然铸接,再上铆钉起什么作用不得而知。格与从多为整铸,那么,整铸的茎上靠近格部的铆钉就更无法解释其作用。既然存在铆钉,必然有其存在的必要性,这一问题,长期以来得不到解释。
由于长期被假相迷惑,致使对战国剑的研究走了许多弯路。下面先分别说明六个难以解释的现象。其一, 为什么剑体上剑身与剑柄的颜色不同。 在许许多多发掘出土及藏界的战国青铜剑表面,可以看到两种颜色(不含复合剑、全黑色剑及全绿色剑),从部颜色浅、格部至首部颜色深得发黑, 这是多数剑的现象。 如果大多数剑从格部至首部为分铸, 采用了不同的含锡量,致使表面颜色不同,是合情合理的。但是,包括著者在内并无人认为多数战国剑是从格至首采用了分铸。既然整铸就应为同一合金,同一合金前提下,格至首部的颜色,与从部不应有如此大的差异。
青铜剑随着时间的推进逐渐失去了它的实用价值,伴随着吴越两国的鼎盛颓败而衰落,但它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却始终保留至今,它的铸造技术让现代人叹为观止,它利刃出鞘的瞬间让人重回千年古战场的刀光剑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