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留住你?90后青年律师离职的N个理由 | 律新社观察

律新社丨王思雨

年末了,又到了跳槽季。
有人说,这一届年轻人是爱辞职的一代。领英发布的《第一份工作趋势洞察》显示,这届年轻人的离职,似乎比以往来得更快一些。95后平均7个月就离职,相比而言,70后将近四年才会更换工作。
律新社在采访中也经常听到一些律所主任吐槽:为什么现在很多90后青年律师一“不开心”就离职?而这也成为很多律所管理者人才培养中的痛点。那么,这一届90后青年律师如何看待律师工作?律师管理者又是如何看待90后律师的发展?
日前,律新社采访了几位已经或打算从律所辞职的90后法律人以及一些律所管理者,一起来聊聊90后青年律师执业生态。

01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默雷特,而90后青年律师的离职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门。
律新社采访的这几位已经或打算从律所辞职的90后法律人,他们或在毕业后留在了一线城市大所,或选择回到了家乡的律所。尽管经历各不相同,但当他们面临辞职的决定时,似乎都存在着某种默契。

1

感受不到工作的意义,看不到未来在哪里

被问及为何放弃高薪的一线城市非诉律师工作,已经辞职两年的帕梅拉(化名)淡然地告诉律新社,一是对当时做的投融资领域不太感兴趣;二是又累又看不到未来,“做到老板那个级别也还是天天熬夜,还有什么奔头?”在高压环境下工作两年后,帕梅拉愈发觉得工作没有意义,便果断辞职开始读JD。
“大家都是螺丝钉,只是大一点和小一点的区别。”帕梅拉似乎已经顿悟,“刚毕业那会,加班、熬夜对我来说根本不算什么,我就是要做金领。蹚过一趟‘浑水’之后就明白了,这根本不是我想要的人生。”
谈到JD毕业后的打算时,帕梅拉总是重复说着“还没想好”。当下的他已经放弃了计划人生,只是把工作看作是一场场“人生体验”。

2

工作十分琐碎,与想象差距太大

和帕梅拉一样,两年前让王青(化名)从某三线城市律所辞职的原因,也是工作与理想之间的巨大落差。王青想象中的律师是很“高大上”的,但真实的工作却很琐碎、繁重,每天都要和各路“牛鬼蛇神”打交道。彼时,刚刚研究生毕业的王青,极度看不惯一些老律师“势利”的处事方式,忍耐几个月后,还是狠心结束了实习,转而尝试其他行业的工作。
而王青的同学李冬(化名)坚持了下来,目前在一家二线城市律所执业,尽管一年多里她也数次萌生出辞职的念头——压力大,工资低,社会地位也没有想象中高......拿着4000元出头月薪的李冬,实在是感受不到任何安全感和归属感,对自己的前途格外迷茫。

3

钱少事多天天熬夜,没有成就感

按照刘集(化名)的描述,之前她在一线城市律所的工作是典型的“钱少事多”。没日没夜的加班改文件、开会,让她的购物欲猛增——在一次长达4个小时的电话会议中,刘集在淘宝上连续下了4个单,试图通过消费证明工作的价值,弥补工作带来的“创伤”。
“这份工作让我丧失了敏感性,不知道钱有什么意思,连‘0’都不认识了。”两年里刘集经手的非诉项目无数,最少都是八九百万美元起步,但她却难以感受到成就感,“在客户眼里,我们非诉律师就是阻碍他们的因素,并不是去帮助他们的。”

4

不喜欢精英主义的氛围

当李南(化名)从某红圈所辞职时,他的实习期已经过了半年。李南的决定让周围的人吃了一惊,毕竟他所在的律所,是很多法学生挤破头都没有机会去实习的地方。
至于离开的原因,是李南受不了团队人情冷淡的氛围,这个理由乍看上去似乎有些“任性”,但对于李南这样一个充满情怀抱负、极其优秀的年轻人来说,确是一个情理之中的缘由。李南想要成为的,是为了正义、为了法律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热血”律师,当他发现团队里每个人都只把工作看成通往成功和金钱的工具,及时离开也是对自己最负责的抉择。

02

从律所辞职的年轻人们对于律师职业有自己的理解,做出辞职决定时的考量也各有不同,或出于对当下工作的不满,或出于对人生规划的迷茫。
在与年轻一代律师相处的过程中,律所管理者们又有何感受?如何看待年轻人的选择?
“你说,这些年轻人到底在想什么?”李主任(化名)在接受律新社采访时不断地表达自己的疑惑。最近,李主任很是窝火,所里一位实习律师刚拿到证就辞了职,给出的理由是,带教律师让他熬了一次夜。
这不是李主任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事了,他渐渐觉得自己就是个“冤大头”——所里的实习律师能拿一万多的月薪,基本不加班,怎么熬了一次夜就辞职了?刚来的时候什么都不会的实习律师,怎么拿证了、学会本事了就提出师傅压榨他了?
在访谈中,李主任也道出了自己对于“代际差异”的思考,他眼中的年轻人是这样的:

1

把生活放在第一位,对工作的态度和以前的人不一样

“以前所里的新人,都认为工作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但现在的年轻人,大多把生活排在第一位,所有工作都要为生活让步。”
尽管有些怒气上头,李主任还是保持着理性。他明白作为70后的自己和现在的90后、95后年轻人成长的环境是不同的,人生观、工作观自然会不同。“我们那个时候都是强调集体主义,要为了大局牺牲自己。现在年轻人受到的教育更多的是强调个性,要把自己的需求放在前面。
让李主任强烈感受到代际差别的是一件小事——现在来所里应聘的毕业生,放鸽子都不打招呼。放在十年前,倒也不是没有放鸽子的人,但至少他们会想办法提前通知。

2

很关注自己的感受,比较自我,着重成就感

和年轻人打交道多了,李主任渐渐认识到,这届年轻人对工作带来的“成就感”要求很高,他们会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大材小用,一旦觉得自己发挥的作用很小,就会觉得自己的工作没有价值、没有意义。
李主任顿了顿,突然想到了一个原因,那就是来自律政影视剧的误导。他坦然地说,律师的很多工作就是琐碎、平常的,本就没有那么多有成就感的事。老一辈律师会认为工作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不管客户是怎样的人,工作多么繁琐,都会耐心对待。
“一旦年轻人觉得和自己的想象差距大,就要辞职、要换所。他们很少会考虑‘熬’一两年之后,就能有更多机会接触到他们看重的有意义的工作。”谈起工作的意义,李主任的理解是应该从团队的成果来看待“意义”。
所里的实习律师曾经向他提出,活都是自己在干,带教律师是在“白拿钱”。但实际上,带教律师要承担风险与责任,也提供了思路与指导,“很多年轻人刚来的时候连授权委托书都不会写,开庭也不知道怎么交代理词,师傅教会了徒弟,徒弟就觉得自己比师傅厉害,拿到证就要离开,全然不顾师徒恩情。”

3

不愿意接受批评、严谨和认真程度不够

李主任觉得年轻一代似乎并不把细节看成是重要的问题,例如在文字使用的问题上,如果带教律师指出文件中的错别字,实习律师甚至会觉得带教律师是在故意挑刺。
在李主任初入职场的年代,带教律师们的脾气则暴躁许多,一旦不满意徒弟们写的法律意见书,便破口大骂,甚至直接当面撕掉文件。每次被批评的时候,以前的律师们会觉得是自己做的不够好,水平尚不到位。而现在的一些律师们被批评时,第一反应是对方对自己有偏见,是在压榨劳动力。
“有时候我甚至觉得要哄着他们去工作。”李主任颇感无奈,他反思过自己的性格,说话确实比较直接,现在他也会更多的考虑以对方能接受的方式提出意见。

4

自信,具有反抗传统的精神

李主任也不否认年轻人们的优点,他们更自信、更能提出不同观点,“不像我们这一代人,想当然的认为前辈说的话都是对的。现在的年轻人面对前辈的指导和建议,不会因为对方资历老就全盘接受。”对待问题能进行独立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李主任觉得这些特质对于律师职业来说是很重要的。相较而言,老一代律师会更谨慎和保守。
采访最后,李主任反复发问,到底怎么样才能留住年轻律师?他和很多律所主任交流过,对于年轻人的吐槽总能引发主任们的共鸣。

03

有人说,这一届年轻人是爱辞职的一代,而准确地说,这一届年轻人是看重工作意义的一代。
社交媒体上,很多话题戏谑地讨论着“打工人”的生存现状,对于工作的嫌恶似乎已经成了一个普遍性的问题。诸如“如何才能退休”“羡慕退休生活”的话题也愈发能引发年轻人的共鸣。
戏谑的表征之外,这届年轻人的深层诉求也逐渐显现。而对于年轻的法律人来说,最担心的也许并不是钱少事多离家远,而是看不到成长。
对于这一点,来自段和段律师事务所的年轻合伙人郭英齐律师也有同感,“90后是在改革开放的热潮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他们思想独立,工作观往往不尽相同。要说独特之处,可能他们更注重成长性,如果工作已无法给他们带来成长,那么辞职可能只是时间问题。

郭英齐

段和段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毕业后的八年里,郭英齐律师的身份,经历了从实习律师到授薪律师、再到企业法务、再到提成律师,最后到六人团队的主管合伙人的转变,他对于年轻律师生存现状的观察,也格外真切。
律师这一职业,在光鲜的背后,是起步的苦涩、独立的艰难和竞争的残酷。整体来说,社会的浮躁,让年轻律师不得已更关注眼前得失,而忽略长远规划,更在乎自己当下的好坏。”
对于实习律师来说,他们的生存现状又更有一些特殊之处。一方面是实习律师的“坑位”少,在很多律所往往存在着排队等待申请实习的情况,并且一旦换律所,实习期将会重新计算。另一方面,对于律师工作来说,律师执业证非常重要。一些律所正是抓住了实习律师议价能力低、不敢轻易辞职的弱点,肆无忌惮地压榨着实习律师。
初入律所时,帕梅拉(前文化名主人公)也在被带教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大的困惑。“有时候拿到一个活,不知道具体要做什么,也不知道要做到什么程度。由此造成的一些低效率的加班、熬夜,这会让我更觉得自己的工作没有用。”在带教关系中,沟通格外重要,亲身体会过这一点的帕梅拉在带教新人时,会更加耐心,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需要告知哪些具体任务信息,并时刻保持着正向交流。
谈到带教新人的“秘诀”,郭英齐律师认为建立一种“亦师亦友”是最融洽的,但培养这种关系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日常需要多一点教导,少一点责骂。90后律师面临的竞争更为激烈、生活压力也更大,带教律师一方面要给他们更多的引导,另外一方面也要尽可能的给他们机会,还要培养他们对团队的认同感,让他们尽早意识到不能有打工者心态,也尽早意识到老板就是最大的客户,还要意识到客户的事情就是自己的事情,这些才是能让他们早日成为一名优秀律师的职业素养。
“每一位年轻律师都是优点、缺点并存,他们在不同的地方闪光,也在不同的地方暗淡,带教律师要懂得因材施教和知人善用,多一点耐心来让他们犯错和成长。”最后,郭英齐律师也有一些想对年轻律师们说的话,“一定要有长远规划,不要在乎眼前得失。起步的时候,多想想怎么独立,独立了之后多想想怎么更有竞争力。”

04

结语
近几年里,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影视剧、综艺开始关注律师行业,将律师描绘成光鲜亮丽的精英,也让律师工作成为众多年轻人的向往。诚然,律师这份职业具有特殊的使命,有其独特魅力所在,但正如受访者所言,律师的很多工作是琐碎、平常的,对于从业者的精力、耐心程度也有很高的要求。对于律界新人们来说,当律师的“滤镜”逐渐褪去时,对于工作意义、人生选择的沉思也随之而来......
责任编辑:Fiona  |  版面编辑:Shelly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