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监委调查阶段提供伪证,是否构成伪证罪

2018年3月20日《监察法》的生效,既是监察体制改革的阶段性成果,也是监察体制改革继续深化的坚强保障。《监察法》生效后,公职人员涉嫌犯罪案件由人民检察院自侦,大部分转为由监察委员会立案调查,由此引发的监察法与刑法之间的衔接问题之一是,相关人员在监察委员会对涉嫌职务犯罪的被调查人进行调查期间,故意提供伪证的,是否构成《刑法》第305条规定的“伪证罪”?
一、问题的产生

现行《刑法》第305条规定: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根据上述规定,伪证罪要求行为人提供“伪证”的时间发生于“刑事诉讼中”。而监察体制改革之后,监察委员会已被确认为“政治机关”而不属于“司法机关”;监察委员会对涉嫌职务犯罪的被调查人进行立案调查环节也已被确认不属于刑事诉讼阶段。
因此,从形式上看,行为人在监察委员会调查阶段故意提供伪证的,确实不满足伪证罪所要求的“在刑事诉讼中”的时间要件;但另一方面,由于监察委员会的调查阶段实质上即为职务犯罪案件的“侦查”环节,其与“刑事诉讼”具有实质上的同质性,在监察委员会调查环节故意提供虚假证明,与在其他案件的刑事诉讼环节提供伪证,在社会危害性上也具有相当性。因此,对于行为人在监察委员会调查期间故意提供伪证,能否追究伪证罪的刑事责任,存在一定的争议。
二、实践中的做法

我们在“伪证罪”的案例库中,输入“监察委员会”的关键词进行检索,所得案例并不甚多,由此可以说明实践中对于在监察委员会调查期间提供伪证而最终被人民法院以伪证罪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并不普遍。在为数不多的行为人在监察委员会调查期间提供伪证而被追究伪证罪刑事责任的案例中,又有两种情况:
第一,对于行为人在监察委员会调查阶段故意提供伪证,且在后续的刑事诉讼阶段(人民检察院的审查起诉环节、人民法院的审理环节)继续参与并提供伪证的。我们认为,上述行为被评价为伪证罪是理所应当的,但评价的对象也主要是行为人在后续刑事诉讼阶段提供伪证的行为。例如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人民法院作出判决的(2019)鲁1103刑初421号刑事判决中,行为人在监察委员会调查阶段提供了虚假证言,后在法庭审理过程中出庭继续提供虚假证言,因此被认定在“刑事诉讼中”提供伪证,构成伪证罪。
第二,对于行为人仅在监察委员会调查阶段提供伪证,未参与后续刑事诉讼程序的。实践中将上述行为认定为伪证罪的案件如: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2018)晋0802刑初57号、192号刑事判决、安徽省宿州市(2018)皖1302刑初945号刑事判决,在上述案件中,人民法院在判决主文部分,对伪证罪所要求的“在刑事诉讼中”这一要件予以刻意地模糊处理,仅笼统认定行为人在监察委员会调查期间提供虚假证明,故构成伪证罪,对于事实认定和法律规定之间存在的沟壑,则未通过论证予以连接。
三、我们的观点

我们认为,行为人仅在监察委员会调查环节故意提供伪证的行为能否构成伪证罪这一问题,涉及到刑法的解释问题,具体而言:将监察委员会对涉嫌职务犯罪的被调查人立案调查环节,评价为“刑事诉讼”阶段,是属于罪刑法定原则所允许的扩大解释,还是该原则所禁止的类推解释?
一般认为,扩大解释和类推解释的区别在于,解释后的结论是否仍在刑法文本用语的含义射程之内,或者是否超出了一般国民的预测可能性。我们认为,在讨论是否超出一般国民预测可能性时,其前提在于解释的结论与刑法文本用语并非互斥关系,例如我们可以将“网络空间秩序”解释为“公共场所秩序”,但不能将“男人”解释为“妇女”。回归到本文所讨论的话题,监察委员会调查终结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之后,才会进入刑事诉讼阶段。因此,在法律意义上,监察委员会的调查程序与刑事诉讼程序并不存在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而是具有“互斥性”的前后两个阶段,其“互斥性”在于,在同一个时间点,行为人不可能既在监察委员会的调查阶段,又在刑事诉讼阶段。
因此,我们认为,将伪证罪中的“刑事诉讼”解释为包括“监察委员会的调查程序”,超出了“刑事诉讼”这一刑法文本用语的含义射程,属于应当禁止的类推解释。
“法律不是被嘲笑的对象”,我们反对动辄以刑法规定存在漏洞为由对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予以出罪。但与此同时,也必须实事求是地承认立法所固有的局限性和不可避免的漏洞,例如现行《刑法》第160条规定的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规定,隐瞒重要事实、编造虚假内容的文件仅限于“招股说明书、认股书、公司、企业债券募集办法”,但司法实践逐渐暴露出上述规定的局限性,且该局限性显然也无法通过刑法的解释技巧予以妥善解决,因此正在制定的《刑法修正案(十一)》对该条进行了修改,将上述文件扩展至“招股说明书、认股书、公司、企业债券募集管理办法等发行文件”。
同理,由于《监察法》将监察委员会的调查环节从刑事诉讼程序中予以剥离,故造成了现行《刑法》305条关于伪证罪规定的“漏洞”。我们无法否认,在监察委员会调查程序中故意提供伪证的行为,其社会危害性和应受处罚性与在普通案件刑事诉讼程序中故意提供伪证的行为无异,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因职务犯罪案件中的贿赂犯罪案件,主要依靠言辞证据认定案件事实,证人提供伪证将会直接影响贿赂事实的认定与否)。但是,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和应受处罚性不能解决“刑事违法性”的问题,在教义学的观点之下,我们或许应该做出如下理解:《刑法》第305条之所以保留“在刑事诉讼中”的规定而未将其修改为“在监察调查、刑事诉讼中”,是立法者有意为之,由此产生的在监察调查中故意提供伪证而未被规定为犯罪的这一“留白”利益,应当由国民所享有。
(0)

相关推荐

  • 挪用公款罪如何定罪量刑?司法解释及案例解析

    挪用公款罪,属于国家监察委员会管辖的六大类88个罪名之一,属于职务犯罪常见类型,常常伴有触犯贪污.受贿等罪名.本文将以挪用公款罪在刑法及司法解释中的规定,结合国家监察委员会管辖规定,对挪用公款罪的定罪 ...

  • 伪证罪如何认定,伪证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一.伪证罪如何认定 1.罪与非罪的界限 对于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工作不负责任,疏忽大意,或者业务水平有限而提供不正确的鉴定.记录.翻译的:以及由于对于案件真实情况一知半解,认识不准确,或者道听途说而 ...

  • 监委调查的“职务违法”行为相关依据汇总(61部法律)

    栾城普法2021-03-09 19:55:25 刑事正义 <监察法>第三条:"各级监察委员会依照本法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进行监察,调查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职务违 ...

  • 被监委调查,可能面临哪些处罚?

    导语:前面我们提到监察机关为了行使查清职务犯罪的情况,有权行使监督.调查职权,那么在调查后,被调查人可能面临哪些处罚呢?当然,如果监察机关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不应当立案,或者没有证据证明存在违法犯罪行为 ...

  • 监委调查“职务违法”行为相关法律依据汇总6

    (五十八)<测绘法> 第五十条 违反本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受他人财物.其他好处或者玩忽职守,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单位核发测绘 ...

  • 监委调查“职务违法”行为相关法律依据汇总5

    (三十六)<文物保护法>   第七十六条 文物行政部门.文物收藏单位.文物商店.经营文物拍卖的拍卖企业的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依法开除公职或者吊销其从业 ...

  • 监委调查“职务违法”行为相关法律依据汇总4

    (二十六)<公共图书馆法> 第四十九条 公共图书馆从事或者允许其他组织.个人在馆内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活动的,由文化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可以责令停业整 ...

  • 监委调查“职务违法”行为相关法律依据汇总3

    (十八)<档案法>   第二十四条 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有关主管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 国家监委:职务违纪违法审查调查谈话常用方法策略

    作者单位: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第十二审查调查室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2020年8月 谈话工作到底有没有具体的方法策略?肯定有.方法策略服从和服务于谈话目的.在长期的审查调查工作实践中,面对形形色色的被谈话 ...

  • 【办案实务】监委审查调查案件中如何巧用银行往来流水?

    监委审查调查案件中如何巧用银行往来流水? 文章来源:清风徐来廉花开,欢迎关注! 一.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监察机关调查涉嫌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等严重职 ...

  • 【重要】纪委监委办案撰写审查调查报告需注意的6个要点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官网.纪法指引:作者:张剑峰,上海市松江区纪委监委.转载用作学习,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处理. 撰写审查调查报告需注意哪六要 审查调查报告是审查调查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审查调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