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氏藝文錄:清漾老谱失载的康熙二十年钟定撰《毛氏族谱序》点校
先秦史暨毛氏文化
观中外时事写吉光片羽窥见
研古今历史发一鳞半爪臆解
此谱序见于《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第二百十一卷明伦汇编氏族典,署明代钟定撰。序称“迄辰州守允让订正前后,而谱乃大备”,尔后“一瑜、兆春、昌龄辈踵修之”。前修者兆春乃辰州守允让之子,固知是序为《清漾毛氏族谱》而写。
比勘清漾毛氏族乾隆、嘉庆、同治、光绪年间等续修老谱,续存老谱旧序多矣。如宝公旧序,毛氏世谱修撰第一人毛渐序、二修者明洪武二年世良、颐道等序、三修者赵桧、毛丽等序、四修者毛允让序,乃至入清以来历次修谱者谱序收录甚备,皆未见录有钟定此序,也未言及康熙二十年修谱事,盖为清漾族谱之佚文也。
鍾定 河南通志卷三十七
清漾毛氏历史研究的先驱者毛永国先生有“关于《清漾毛氏族谱》历代纂修情况的研究”一文遗世,文章称辰州守允让所修谱为四修,“允让公的第四次续修《清漾毛氏族谱》于崇祯十五年印成后共八集、分天、地、春、夏、秋、冬、内、外各集,廿五卷,藏版于清漾毛族的家塾所在地仙居寺。第三年明朝便亡国了。到清雍正八年、已过去八十八年未修,毛氏子孙又发起续录,但因清初灾荒饥馑,山寇盘踞仙居寺,旧制藏版亡去十之六七,乃布告礼贤、凝湖、广渡、镇西、塘源、中木、里畲、东坑等派共成全集。但以草率举事、办理未协,以致世系蒙混。其间之杂乱倒置者、遗漏失误者、几乎不可究诘。至若家翰、外翰二集随手登载、不顾续貂之诮”。当时族中的几位名贤、文化较高的如举人毛兆锳正忙于王事,钦差江苏协查钱粮事,后又转任山西猗氏县知县;举人毛溥正任司运江淮漕务,后又转任江西樟树营都司。他们都没有参与谱事。到乾隆十年后,此时毛兆锳与毛溥正告老在家,乃发起重新纂修,到十四年完成。”
哲以为,此处永国公疏于考证了。明亡后到清雍正八年再修,期间清漾毛氏族人应该还有过一次修谱,即清康熙二十年左右毛子默请钟定写序这次。
钟定,字静远,号冬星。浙江江山石门人。嵗贡,康熙十九年任江山教谕,二十八年任河南陈留令。著有《禹贡图注》,《陈留县志》四十二卷,有《报国寺双松》七律诗一首存世。
钟定 江山教谕 江山县志
钟定仕宦材料散见于清代沈季友撰《槜李诗系·卷二十九》、康熙《江山县志》、康熙《陈留县志》等,徵考钟定为清漾毛氏族人所作谱序,可互为发明。
故可知《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将钟定归为明人有误,其为清代人无疑。今订之,校录其文句读注释如下:
《毛氏族谱序》 清·钟定
余初至须江,见山川之秀,人物之盛,碑铭传记之所载,慨然思,所谓礼义之乡者,其在斯於。每与都人士周旋,见其冲和谦抑,衣布素,啜芋蔬,事事皆合于古。及同姓,昆弟相称谓,辄并其姓而呼之。问其源流支派,则高曾之苗裔、期功之行列也。间有昭穆越序者,间有谑浪过虐者,此亦上古朴略之风,知和而和,习焉不察耳。呜呼,谁生厉阶至今为梗耶。非有守礼秉义确乎不拔者生其间,虽欲闲之而无可闲也。辛酉冬,毛子默持其族谱告予曰:默始祖州陵侯宝,渡江数传而迁信安,又数传而迁邑之清漾。有宋谏议公注,弹击权奸,人称铁面。祠部公滂,工诗歌,与苏文忠公交善,所至有惠政。主簿公晃,与子居正同登绍兴进士,精于字学,为海内所宗。考订详慎,砚为之穿。学者称为铁砚先生。明初,取其书,定为《正韵》。他如筠守公维瞻,祠部公抗指不胜屈。子姓繁衍,莫能详其世。次有广川东坑塘源中睦里畬沙堤诸派,惟同里之镇安为最盛。明乡进士丽,慨然有志于族谱,始辑而成书。迄辰州守允让订正前后,而谱乃大备。谱有纶音,有系图,有奏疏诗文之类,分为六集,合若干卷。又越百馀年,一瑜、兆春、昌龄辈踵修之,迄今又四十有馀载矣。板刻散佚,余小子默述而识之。不敢忘,且将有事于续订也。愿先生为之序。嗟夫。田庐坟墓,丘墟茂草,更姓易氏,名湮没而不传者,何可胜道。毛子乃欲于兵燹式微之后,不汨没于流俗而闲之于礼义,并涯而止庭,流而出从,忠信以涉波涛,毛子殆加于人一等矣。然则斯谱勿以一家视也,可以教一邑,且可以教天下也夫。
槜李诗系-清-沈季友 卷二十九 第 64a 页
注1:須江,指江山县。唐武德四年(621) 十一月,分信安县南川置须江县。以城南有须江得名。
注2:谁生厉阶至今为梗耶,出自先秦佚名所著《桑柔》诗厉阶,祸阶,祸端,指祸患的由来。明代钱嶫的《悯黎咏》化用:“谁生此厉阶,哲士知其非。”此二句意是,谁生此恶端,明哲之士应该知道其非策。
注3:毛子默,清漾毛族后裔,盖康熙二十年修谱者,请序于当时的江山教谕钟定。
注4:州陵侯宝,指清漾毛氏始祖毛宝。毛宝(?~339年),字硕真,荥阳郡阳武县人。东晋将领。初为临湘县令,转平南将军温峤参军,打败叛将祖约有功,拜庐江太守。击退叛将韩晃进攻,平定苏峻之乱,封为州陵县开国侯。咸康五年(339年),领江夏相,平定郭默之乱。庾亮筹谋北伐,以为监扬州之江西诸军事、豫州刺史、征虏将军,随同西阳太守樊峻率军一万卫守护邾城。后赵皇帝石虎派遣石鉴、夔安、李菟等率军五万进犯,攻陷邾城,毛宝溺水而死。在毛氏族历史上,东晋名将,征虏将军毛宝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人物。毛宝之所以重要,不光是因为他的子孙中拥旄开国者累叶数人,为中华毛氏族增添了无上的荣耀。而且还在于他是中华江南毛氏、江北毛氏的关键承继人。西晋末年发生了“永嘉之乱”,“五胡”乘机占据中原,晋元帝司马睿避乱渡江,在建业(今江苏南京)建立东晋,当时大批缙绅﹑士大夫及庶民百姓随之南下,史称“衣冠南渡”。江北毛氏主系的毛宝家族亦随同司马皇族南迁。当时,毛宝有子四,即穆之、安之、俊之、继之,毛穆之又有八子,即珍、璩、球、璠、瑾、瑗、玢、瓒,随行的可能还有一批毛宝子侄辈的毛氏同宗,他们一起护驾南渡,殄叛讨逆。过江后,他们或为官或治军,活跃在苏、浙、皖、赣、湘、鄂、川等地域,后子嗣几遍及江南,故史称江南毛氏。清漾毛氏族谱内尊毛宝为始祖。
注5:宋谏议公注,指毛注。毛注,字圣可,一字圣远,衢州西安人。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进士。历知南陵、高苑、富阳三县,皆以治办称。大观中,御史中丞吴执中荐为御史,诏赐对,未及而执中罢,注辞焉。徽宗固命之,既见,谓曰:“今士大夫方寡廉鲜耻,而卿独知义命,故特召卿。”即以为主客员外郎,俄擢殿中侍御史。为正朝纲、除佞臣,毛注先后上书弹劾奸臣蔡京的奏章达16次。当时,奸臣蔡京在毛注的累累弹劾下,被免除宰相之职,却留在京师。之后毛注又进一步上疏弹劾蔡京,论其“受孟翊妖奸之书,与逆人张怀素游处,引凶朋林摅置政府,用所亲宋乔年尹京。其门人播传,咸谓陛下恩眷不衰,行且复用。”蔡京因此罢官,最终离开京都,拙居钱塘。而闻名北宋的“花石纲”一案,最初上疏反对的也正是毛注。毛注生平遗著有《毛注奏议》,晚岁的他借祭祖先人墓归家后便隐居清漾仙居寺。张商英罢相,坐与之交通,提举洞霄宫。居家数岁,卒。《宋史》卷三四八、明嘉靖《浙江通志》卷四○、《江山县志》卷九并有传。
注6:祠部公滂,指毛维瞻子毛滂。毛滂:(1064~?),字泽民,号东堂。衢州江山人。北宋元祐中为饶州司法参军。曾受苏轼赏识,荐之于朝。绍圣间为衢州推官。元符元年(1098)改授武康县令。居舍名“尽心堂”,改建易名为“东堂”。狱讼之暇,吟咏其间,因以为号。崇宁、大观间为祠部副郎。宣和初以言语得罪,贬真定通判。宣和后期出知秀州。终年60余岁。毛滂工诗能文,尤长于词。其词风大致属于婉约一路,而情韵特胜。传世的毛滂200余首词中,无论写自然风物或男女恋情,多饶有余韵。其诗文集《东堂集》已佚,《东堂词》单本流传。清代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搜采裒辑《东堂集》10卷,包括诗4卷,文6卷。
注7:主簿公晃,指毛晃。毛晃(1087—?),字明叔,江南清漾毛氏第29世裔孙。生于宋元丰七年。住石门沙村,后迁居柯山石室街。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由免解登进士第,初授主薄之职。累官中书省历郎中、宝庆府邵阳知县、枢密院断事、建康知府、起居御史。后又官拜“礼部尚书”,又迁“户部尚书同枢密院事”。政和四年(1114)官拜户部尚书。宋徽宗十分赏识毛晃文才,曾两度亲撰诗文赞扬毛晃,其中《赞尚书》诗中写道:“忠贯日月,孝通神明。勋在王家,泽及生民。威震华夷,功垂永世。四德著名,勿休勿替。”其高评几乎无以复加。宋室南渡后,毛晃淡出仕途,退居衢州柯山石室街,专心学术,专事著作。他认为当时通行的《礼部韵略》收字太窄,且差错甚多,有碍学术应用,决定重写一部韵书,名为《增修互注礼部韵略》。他为了写好这部著作,隐居石室,闭门谢客,夜以继日,更几度磨穿案砚。无奈转而铸了一块铁砚,于是学人尊他为“铁砚先生”。毛晃的治学精神和铁砚传说,后世广为流传。
毛居正,毛晃第五子,谱名万全,字义夫,也作谊父,是毛晃五子中成就最高的一个,生卒年失考。毛居正虽也考中过进士(年代失考),但淡于功名,绝于仕途,专攻学术。在其父移居柯山专事著述后,长期随侍左右,为《增韵》的完成作了大量的辅助工作。在其父上表进书以后,居正又对本书作了进一步的订正增删,收字增加1420个,并对原书“麻韵”进行离析,认为麻韵应当一分为二。这使近代对“车”,“遮”韵的形成轨迹看得更加清楚了。晚年,居正的学术才能更为士林所重,虽为布衣,但仍得朝廷国子监(国家办的最高学校)聘请,帮助校订经籍,期间著有《六经正误》,并为《资治通鉴》作注。毛居正是一位终生埋头学术的学者,知识渊博,时人称为“通儒”。
毛晃、毛居正父子的《增韵》,毛晃的《禹贡指南》,毛居正的《六经正误》被收入明《永乐大典》、清《四库全书》。
注8:筠守公维瞻,指毛维瞻。毛维瞻(1011-1084年),字国镇,宋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人。诗人毛滂之父。宋庆历二年(1042年)考中进士,初为校书郎。庆历四年(1044年),出任缙云县尉兼主簿,庆历八年(1048年),任义乌县令,熙宁八年(1075年),由开封府推官罢为提举洞霄宫,元丰三年(1080年)任筠州太守。在筠州任上,善理政事,政平讼理,深得当地民众尊敬。曾与苏辙、赵忭唱和。《两浙名贤录》卷四十六有传。
注9:祠部公抗,指毛抗。毛抗,江山镇安(石门)人,皇祐元年(1049)冯京榜进士,词部郎。明正德《江山县志》载:“毛抗,字节之,登甲科。时新法行,抗持论不合,去,终祠部郎。”毛抗与苏轼、王安石当为同时代人。《九林荥阳毛氏重修宗谱序》里作抗公,谱叙毛抗公曾任江山县令,嘉佑五年以大理事卿任乐平□□(哲注:新谱序依老谱撰录,后疑有闕字),熙宁七年为本路(转)运使。宋·赵抃有“次韵黎守毛抗屯田见寄”诗一首留世:“岷峨还是一川雄,我愧行春与俗同。乐国此年丰衍后,嘉朋终日笑谈中。沈黎太守初成政,蕃诏诸蛮悉向风。圣世唐虞流泽远,启行无复用元戎。”赵抃与毛抗诗信往来之举,盖因有同乡情谊。今【江山市志】“仙居寺”条目下称:位于城南23公里界牌乡。北宋至和二年(1055)僧云隐重建。有大雄宝殿、达摩祖师堂、藏经堂、介亭、怀舒阁等建筑,今已无存,昔设庠序(学校)。相传王安石及县人毛注、毛国华、毛滂、毛抗、毛恺、赵镗曾就读于此。
注10:北宋毛渐公元丰六年初撰《毛氏世谱》自谓“三衢礼贤渐撰”,说明三衢毛氏即今清漾毛氏,将本支分为七派,分别是广川派、东坑派、塘源派、中睦派、里畬派、沙堤派、镇安派,惟同里之镇安派为最盛。
注11:明乡进士丽,指毛丽。明宣德十年清漾毛氏谱主修,乡贡进士,州陵侯三十九世孙。
注12:辰州守允让,指毛允让。毛允让,明代湖广辰州府知府,中宪大夫。允让为明三部尚书毛恺孙,其父早逝,承继父祖之志,在毛丽旧谱基础上又继承了尚书公毛恺积存的许多资料,“继一百五十载之绝业,焦思勤劳者十五年”,重修了《清漾毛氏族谱》,分为天地春夏秋冬六集。至此,清漾毛氏族谱始大备。
注13:一瑜、兆春、昌龄辈为毛允让之后的续修谱主事人。允让公去世时,其子兆春才八岁。允让公的第四次续修《清漾毛氏族谱》于崇祯十五年才克付梓印刷,距离允让公去世,已是三十六年后了。其时族中有一位生员毛一瑜是兆春的族叔,娴古文辞,为邑候所器重,属意于此谱稿,乃商谈妥当,才得付印。字数几十万,由同宗塘源派廪膳生毛灿然辛勤缮写完成。印成后共八集、分天、地、春、夏、秋、冬、内、外各集,廿五卷,藏版于清漾毛族的家塾所在地仙居寺。第三年明朝便亡国了。
注14:一瑜、兆春、昌龄辈续修后付梓印刷在崇祯十五年,“四十有馀载后”盖在康熙二十年前后。以毛子默请序于时任江山县教谕钟定一事看,此辛酉年盖为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与谱序所言合榫,也与钟定仕曆吻合。
注15:江山教谕钟定对《清漾毛氏族谱》评价甚高,认为“斯谱勿以一家视也,可以教一邑,且可以教天下也夫。”唯清初灾荒饥馑,战乱频起,版牒涣散,以至康熙二十年毛子默修谱事竟未能在清代以来历次所修《清漾毛氏族谱》内有所记录。观钟定谱序,可知清漾毛氏先辈修谱之艰辛,亦能补订《清漾毛氏族谱》历代纂修情况之阙疑。故哲不忍弃之,为之点校,以备清漾族人及后学者参考。
毛家小子天哲识于浙江金华
二〇二〇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孔子偶遇老子,曰:"唉,吾瞧毛天哲这小子亦是蛮可怜的,老写长篇历史考证文章,发到博客、微信朋友圈里却少人问津,更别提友情转发了。咱老哥俩是否该出手帮帮他。"老子说:"天哲那小子我知,他喜欢与吾等古人对话。然其欲证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斯言犹在耳。天哲欲与之辩论不得,惟成文章。班固不亦有预言乎:'夫图书亮章,天哲也;孔猷先命,圣孚也。'且夫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天哲作文,惟愿四知尔。"孔子问曰:"何为四知?"老子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孔子曰:"善!文王之裔孙,必复其始。"
关于公众微信号公众号:cnidmao此公众号-先秦史暨毛氏文化-由中华毛氏联谊研究会理事、先秦历史及毛氏文化研究学者毛天哲先生负责维护和运作。不定时为订阅粉丝提供历史、文化、时评、杂谈等原创文章。我用心做,你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