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穴“内关”,你找准了吗?
作者/王居易
I导读:内关好用,但你找准了吗?教科书上的骨度分寸法只能给医生一个大概的位置。王居易老师则用半年时间摸清了定位方法,分享给大家。
内关的取穴方法
内关是临床常用穴。按骨度分寸法,内关位于腕横纹上2寸,但骨度分寸法只能给医生一个大概的位置。
这个穴位,书上说的是腕上2寸,两筋间。但认识穴位,必须循摸审视,我大概用了半年才认识了内关穴。
在大约20世纪60年代,我给一位胸闷、胸憋的患者扎内关,得气至手指,病人说:“我的胸开了。”我奇怪这个穴位怎么这么厉害,便坐下来仔细审视内关,也是腕横纹上2寸,没有什么区别,但印象非常深,回家记了临床笔记。
但第二诊扎的时候病人只感觉胀。我坐那儿瞧那个点,按原来的针眼扎,也不行。内关为什么没有了?这给我的刺激很大。
第三次,我就仔细摸了。病人说:“就是那个地儿。”然后又出现了第一次的针感。
因此找内关时,先找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而且,在腕横纹上2寸左右,有一条静脉从尺侧到桡侧横向穿过两条肌腱,内关位于此静脉的上缘。因为每个人的解剖结构不尽相同,所以此静脉可在腕横纹上大于2寸或小于2寸的位置。
若此静脉不明显,还可从大陵往上循推到第一个凹陷处,内关就在凹陷中的缝隙。进针时要在静脉的上缘或在静脉和肌腱的交叉处,靠近桡侧腕屈肌的内侧。此静脉和肌腱边缘的缝隙就是经络,经络位于皮、脉、肉、筋、骨之间。
网友:dr.chiu
祝总骧老前辈早就明言内关应以靠近桡侧肌腱为准。就如扎液门,中渚应该靠第四掌骨边,而不是在第四第五掌骨间。
网友:墨雨香蘭
哦,我说嘛,有一次针灸某人内关,治疗打嗝!!先左侧,不好使!然后针右侧,不到一分钟患者就说:感觉有一股气流下行!然后就好了
网友:V字头
这个内关穴要看静脉这个说法,本人不是很认同,第一离穴不离经,主要还是要找好经,其次,效果不明显的时候,有没有候气和催气,再者,静脉每个人差异太大,左右两手都有区别,以此作为穴位依据不足。
网友:卧薪尝胆
我对此也深有体会 穴位明明正确 疗效不尽人意 读此文章方恍然大悟 收藏学习了
网友:好人
也就是针易学难精之烦恼所在,也是课本以及先辈所言何穴如何神效,而到我辈用时却时效时不效之苦恼之不解。是如中医之辨证不精?还是取穴不准?抑或针法不熟? 而自古针者首先得练功,”指力'实际上是“心力'一一手如握虎,屏心静吃气,做到心与意合,针随心转,自能觉出针尖下之虚、滑、紧、涩,就如内家拳之搭手,能体悟到对方的”劲力之由来'。
感觉扎针之前揣穴很重要,以前看过足三里穴位的取法,书本上只是一个大概的位置,具体应用还是应该在胃经上按压,患者觉酸麻较敏感的位置或按压后感觉胃脘症状缓解处扎针才是真正足三里。穴位不应该是死的,人体有差异,穴位也应该有差异。
网友:从容
王老师用了半年的时间,我瞠目结舌。看了王老师的经历,更感觉穴位经络的神奇。搞清楚经络真的应该获诺贝尔医学奖。
网友:小满
以静脉找穴,居然左右手不同,而且按下去也确实有酸痛感
网友:忘尘·八极独行
前辈之努力值得余等小辈学习,临床之上亦常见初针效好,一次不如一次,不知何况?
网友:土郎中
手中有了功夫,始知取穴不必非得那般精确,只须不失其经也效;辨证不须如中医那般深奥之必要,只须熟经络、八纲也袪大病;针法不需那般纷杂以致各名家都有矛盾之处,只须针手合一平补平泻也能收功。 内家拳其实就练精气神。而针就是以医家之神治病家之神的交流工具。否则就如扎一根刺,或者如西方针灸实验之火柴棍无别。这也大概就是同一穴位同一针而效大不同之原因了吧
网友:王建
首先感谢作者,内关是个常用穴,但往往扎不好,正在困惑之际,作者雪中送炭,介绍如此详细清晰。还是感谢!
网友:qeerty
穴位肯定不会按书上写的那么标准,但是针之前切按还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才能找准!至于效果,还是要以辨证为基础,人迎寸口辩在何经或者何筋
网友:寂榕
看来爪切进针法真的很重要,《难经·七十八难》有言:“知为针者信其左,不知为针者信其右。”另外,是不是其它穴位亦应如王老师研究内关这样去研究呢?我想应该是吧……
网友:正骨大叔
我的经验是,直接刺两筋间静脉。效如桴鼓。
网友:悬崖上跳舞
关键找到穴位的阿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