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天四夜,我们在广西大化经历了什么?

▲ 风物之旅大化小分队游船合影。 摄影/壹米网线

-风物君语-
“大化西游”都有啥?
如果在大化停留三日光阴,能见识多少奇观

乘船漫游大化水电站蓄水后形成的百里画廊,河水清清如也,两岸群峰屏立。奇石馆、美食馆、水族馆全方位展示着红水河的宝藏。

▲ 船行红水河百里画廊,在昔日山腰处平视喀斯特奇观。 摄影/壹米网线

登上七百弄最高的山峰,行走在天下第一弄最深的谷地,大化喀斯特峰丛的“千峰万弄”,足斤足两绝无半分夸张。

▲ 引人驻足的七百弄山脊路线。 供图/大化宣传部
▲ 天下第一弄风物之旅小分队来了。 摄影/壹米网线

山水之间,何人所居?跟随风物之旅的脚步,游走在大化民族博物馆与菜市场,庙堂之上、乡里之间,独具特色的壮瑶风情又会带来哪些意外之处?

河与城的共生

方一进入大化县城,红水河如同一道天堑横亘于县城之中。大化水电站的巨大坝体与横跨红水河的大桥是县城中最显眼的两大景观。得益于大化与岩滩两座水电站,大化获得了“中国电都”的美誉。

▲ 大化水电站,在城市多数地方都可以眺望到地处上游的大坝。 摄影/陈贵贤

红水河右岸除了居民区,还有大片大化水电站厂区,巅峰时曾有数万名全国各地的建设者定居于此,为这里带来了移民城市的丰富口味。而今,随着水电站二期扩建工程结束,大批人马迁往南宁等地,只有少部分人还留在这里。对大化人来说,能在水电站上班仍是一个令人羡慕的工作。

▲ 正在输电线路上工作的“空中飞人”。 摄影/黄嘉标

红水河有什么神奇,大化奇石馆与美食馆双馆合一给你答案。

大化石是“中国观赏石之乡”。独门奇石大化彩玉石是在大化、岩滩水电站开发后,于1997年重见天日的。问世之后,大化石就以其超高“颜值”成为观赏石界的“网红”。

▲ 大化奇石馆,馆藏奇石的价格往往以百万计。 摄影/陶子

大化石生成于古生界二叠系约2.6亿年前,属海洋沉积硅质岩。原本大化石只是火成岩与沉积岩之蚀变带硅质岩石,颜色朴实。但由于岩石受水中溶解的多种矿物元素如铁、锰离子致色素的浸染,色彩转为艳丽,呈金黄、褐黄、棕红、深棕、古铜、翠绿、黄绿、灰绿、陶白等多种色泽。

▲ 水流冲刷造就了大化奇石的别样光泽。 摄影/陶子

沿奇石馆一路参观,经过连廊就是红水河美食馆了。大化县有“中国绿色食材基地”“长寿美食之乡”“中国康养美食之乡”“全国生态食材示范基地”之称。

美食馆中,羊头王、红水河油鱼、羊扣、贡川生榨粉、六也鱼怪……无声诉说着红水河对大化这个美食之乡的馈赠。

▲ 大化美食馆,一个越逛越饿的博物馆。 摄影/陶子

昔日赤水奔流的红水河如今已变得驯服,水电站的修建,让红水河流遍的大化县域山区“高峡出平湖”。百里画廊就是红水河大化水电站到江南渡口的一段,长约50公里,库区蓄水使得水位线达到了昔日的山腰之处。

▲ 冬游百里画廊,烟雾朦胧,山光水色扑朔迷离,如在梦境。 摄影/陈元湘

坐上游船在青山间探索,在绿水间泛舟无疑是最佳的选择。上船之前,先伴着布努瑶的迎宾歌干一碗瑶家土茅台。毕竟船上还有瑶家竹竿舞,放不开怎么行。

▲ 上船之前先来一碗土酿迎宾酒。 摄影/苹果
▲ 喝完酒,挑战一下瑶家竹竿舞。 摄影/壹米网线

乘船游览,只觉河水清幽,两岸群峰屏立、竹木葱葱,犹如一幅明丽清新的水墨画。

水库河段静水流深,波澜不惊,两岸皆是喀斯特群峰,还有长得像豆苗的树在河边摇曳~船行约30里,就是贡川情人湾了。“情人湾”自然形成,处于红水河支流与红水河主干流相会合,形如“人”字形,一湾河水似弯月,左岸木棉成林,右则枫树懑坡,沙洲平芜芳草凄凄,环境十分清幽,俊男淑女常到此观光游玩,浪漫幽会。

▲ 红水河·泰坦尼克。 摄影/黄块块

瑶家竹竿舞对舞蹈新人算得上不小的挑战。跳完舞,可以在船上吃上一顿便携式瑶家盛宴。

▲ 游船瑶家宴,先干了这碗红薯酒。 摄影/壹米网线

船回码头,正好陆路重返贡川乡,可以一睹贡川纱纸的神奇。

贡川纱纸保持了古代纱纸传统工艺,按照东汉蔡伦改进的古老造纸流程,用纱树皮和原始简单的工具,通过21道工序传统生产出来。据说,前些年广西当地银行捆钞票用的还是贡川砂纸嘞。

👈向左滑动
▲ 一张贡川纱纸的诞生。摄影/壹米网线

大化县城中,还藏着河池市唯一一家水族馆——红水河水族馆。水族馆主打红水河中的淡水鱼类,在大化县域红水河段145种淡水鱼中,这里有三十多种活体鱼类与四十多种标本进行展示。

▲ @开水族馆的生物男 表演读影辨鱼。 摄影/苹果

游览完水族馆,正好来上一顿大化全鱼宴,更加深入的品味红水河中的美丽胜利。当然,如果有时间,最正宗的鱼怪还要去六也品味。做了二十多年鱼怪的老师傅会为你展示如何带着鱼鳞剥下整张鱼皮,再烹出一道渔家美味。

▲ 如何完整的剥下一张鱼皮。 摄影/张腾岳

吃完晚餐,可以结束一天的行程了?并没有,大化的夜晚还有比夜更黑的烧烤等着大家,是会爆浆的美味哦~

▲ 猜猜这是啥? 摄影/壹米网线
爬呀爬呀爬

书本上反复介绍的七百弄峰丛中,千峰有多高万弄有多深?只有实地走一遭才能搞清楚。

爬山前最好吃饱喝足,比如来上一碗大化特色榨粉

▲ 榨粉来一盆。 摄影/壹米网线

作为大化米粉江湖中的盟主生榨米粉,值得最墙裂的推荐。生榨米粉是用米浆发酵而成,再用饸烙机压出来的,加上牛肉、猪肝、腰花、粉肠营养绝对足够!

▲ 榨粉配料种类丰富,称重计费,来上一碗肉比粉多的生榨米粉也没有什么问题。 摄影/壹米网线

哎,怎么有些酸?酸就对了,生榨米粉最大的特色就是在特定气候下发酵带来的淡淡酸气,“吸溜”一口,那一点若有若无的酸香,有如一滴新鲜的柠檬汁,一整天的精神与胃口,都被它唤醒~

▲ 基础版榨粉,只放些肉丝、韭菜也是十分美味。 摄影/陶子
▲ 来一大口榨粉,开始元气满满的一天。 摄影/XY

出发去七百弄,都阳镇是必经之地。这里曾经是大化最早的行政建制都阳土司的土司官的驻地。重修于清末的土司衙门大半完好地保留至今,与今天的都阳镇政府毗邻而居。

▲ 都阳土司楼,见证了大化百年历史变迁。 摄影/陶子

过了都阳,千峰万弄间的盘山路就开始了。还要经过近一个小时的山路颠簸,才能窥见有着“全世界最茂密、最精彩峰丛洼地”的七百弄国家地质公园

▲ 驶入七百弄国家地质公园,路况骤然一变。 摄影/壹米网线

山脚下是地质公园的博物馆,展示着七百弄的方方面面。绕过博物馆,迎面而来的八里九弯会给初到喀斯特的游客一个下马威,不过风物君来时,广西常见的大雾天气遮蔽了视野,只觉汽车在迷雾中左右盘旋,不一会儿就到了山巅。

爬上山顶的观景台,千峰瓦弄间的美景尽收眼底。

▲ 山中大雾未散之时的千山万弄观景台。 摄影/壹米网线

中午,正好可在七百弄中的瑶家餐厅品味一道大化瑶族特色“簸箕宴”。丰富的碳水化合物与蛋白质,正好填满爬山后的饥饿与空虚。

▲ 瑶家簸箕宴,扎实! 摄影/壹米网线

吃完饭可以来亲身体验天下第一弄530米深,1418级台阶之下还隐藏着几户瑶族人家。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探弄是个先下后上的参观流程,下去后没有公路更没有缆车,只能一步一步再爬上来。下去之前,务必要三思而后行。

👈向左滑动
▲ 天下第一弄,你猜他们下去了么?图1 摄影/饭火花  图2  摄影/苹果

爬了一天山,如果你感觉自己都快变成山羊了,晚餐就正好可以去品尝七百弄羊做成的全羊宴。瑶家相信七百弄羊在山间跋山涉水靠的是一身羊血,腰酸背痛的你正好可以补上一补。

▲ 吃口羊血肠,好好回回血。 摄影/壹米网线

品完全羊宴,达吽小镇街头,还有烟花下的“高山流水”等着大家。

▲ 高山流水,每喝一次都要流个三、四碗。 摄影/饭火花
山水之间大化人

作为大石山区的民族自治县,大化有着60%以上的壮族人口与20%以上的瑶族人口。玉米是他们在喀斯特地貌上讨生活的主要粮食。

早餐就从大化黄金粥开始。黄金粥虽然类似西北的玉米zhenzhen,里边的玉米却磨的分外细腻,让粥的香甜可口成为地道本味。配粥的小菜更是黄金粥的“主角”,一排排各色小菜一字排开:绿蔬黑豆、嫩豆腐剁青椒……酸甜苦咸,味味俱到。嗝~

👈向左滑动

▲ 黄金粥,美得很。摄影/壹米网线


粽子在大化也是日常都会食用的主食。大化人的粽子保留古法,是用稻草或者艾叶烧成灰,加水搅拌成黑色后浸泡糯米制成。所以大化粽子的一大特色就是——黑。

👈向左滑动
▲ 包粽子算得上是风物之旅的保留节目了。 摄影/壹米网线
全面认识大化,还要从大化民族博物馆开始。博物馆一进门就是铜鼓元素沙盘上的大化县及周边地形地貌,黄色光带内为大化县域,蓝色光带就是大化的母亲河红水河。
▲ 铜鼓护佑着大化的山山水水。 摄影/陶子
博物馆中从铜鼓文化到民族服饰,还有各种生活生产工具和民间工艺,全方位展现了大化壮瑶人家的日常生活。博物馆中还有壮族版道教的画像和面具。这套画像里,有许多我们熟悉的神灵,壮族人家最常用的场景是在葬礼上。壮族人家画像设坛,戴上道教面具跳神,展现了各民族文化在大化这片土地上的交流与融合。

👈向左滑动

▲ 壮族版道教画像同人作品。 摄影/花落成蚀

而汇聚城市人间烟火之处——菜市场则是一览大化人生活的最佳窗口。

大化菜市场早晨的新鲜蔬菜都很有精神,当季的就是豌豆尖和各种菜心了。各种香料植物也很给力,假蒌,紫苏,刺芫荽,皱叶留兰香(薄荷)都是美美的。各种红水河鱼,自然是菜市场少不了的美味。

▲ “植物人”逛菜市场,逛得都是学问。 摄影/壹米网线

大化县位于北回归线附近,所产水果品质自然是十分优秀。从菜场吃到地头,地道百香果,是可以直接拿来吃的哦,勺子一kuai直接吃,并不会太酸。

👈向左滑动
▲ 鲜摘百香果的风味,是远离产区的人们无法想象的。 摄影/壹米网线

地上那似姜非姜、似芋非芋的是什么?这就是蕉芋(又名旱藕)的块茎。广西大化和周边的几个县,会拿蕉芋做成粉丝,这种粉丝比红薯粉还劲道,久煮不烂,感觉特别适合涮火锅。它们耐旱又不用太精细的种植,虽然产量不算高,在过去贫寒的时代成了救命的作物,如今则成了最具特色的地方美食。

👈向左滑动
▲ 旱藕粉丝,在风物君看来,美味的同时,好吃不胖是它最大的优点。 摄影/吴学文

抬起步迈开腿,一场风物之旅似乎在收拾行囊中开始和结束。看着散落在行李箱边的美食——七百弄鸡、沃柑、旱藕粉,风物君明白,带走的这些,不止是美味,更是大化人对美好生活的寄托,也是风物对于探索与寻觅的追求。

▲ ONE PIECE。 摄影/饭火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