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氏四辈人自费修桥感动乡邻、朝廷御赐洲同
这次周家始祖修墓、立碑祭祖,我们广取族人建议,成就族人愿望,在我们周家老少齐心合力下,祝愿这次修墓立碑祭祖事宜,能圆满成功。这个事是功在千秋,是全部周氏家族之功。
近期,我把周氏之善行之记载一一分享给大家,把周家好的家风传承下去。
周氏四辈人自费修桥感动乡邻、朝廷御赐洲同
周明军
赣榆周氏三世祖 周勖成,字季章, 生于明天启元年十月十一日, 卒于康熙二十七年五月初七。清康熙年间周季章岁修青口东桥,已一人之力,行千万人之共便。在乾隆五十二年由举人顧需霌作《周氏歲修青口東橋記》载于《海州州志》和嘉庆《赣榆县志》。
关于周勖成修桥之事迹在在一九八九年《赣榆县交通史》第二十页,记载周季章修青口桥时间为同治年间。乾隆五十九年,水涨桥漂没 ,周守训重新修建(载于《民国赣榆县志》)。而周守训为季章公曾孙。作为本县的一部交通志书,记载季章公的修桥时间在周季章去世八十年之后,周家子孙还在继续修桥。
周季章自费修建青口桥位置在东漫水桥附近,称为青口东桥,修桥时间为:顺治到康熙年间。当时青口河桥石梁不立,周季章架木桥以通行人,桥宽五尺余,长二十余丈。青口东桥是京道必经之处;另外从青口东桥向南,过河后,道路东,二世祖坟茔在东南庄,向南道西有周家始祖坟墓,三世祖去世后埋葬地点
周季章第五子周理,字黄中,国学生,承修周勖成建的青口河大板桥,每年拆建、翻新,州县志都有记载;周理儿子周邦俊俊继续秉承父辈自费修桥,海州禀报上司,授予州同衔,周邦俊的儿子周守訓,乾隆五十九年,水涨,桥漂没,周守訓重新修建(载于民国赣榆县志)。
赣榆周家四辈人自费修桥不断,感动州县,有赣榆举人顾需周亲自写了一篇《周氏修桥记》,载于《嘉庆海州直隶州志》、《嘉庆赣榆县志》、咸丰元年《周氏族谱》。
《嘉庆赣榆县志》原件
附:
《周氏修桥记》
夫人為善于鄉,由其性之相近之,能為以千萬人之所共便,茍知勉焉,無弗及也,惟夫一人倡之後人踵之事,屬公舉而其子孫輒奉為家事。繩繩繼繼蓋綦難矣,贛邑之有青口鎮之大者也,為水陸商賈会集之区,居民万家东西,迤逦六七里,皆夹河而居,向列三桥以济由来舊矣,而東橋則由贛邑抵海州,為南北之衝途,輪蹏络绎旦夕不绝,故由斯道者,一日无桥则一日罔濟,然其為河也,受眾水之歸,東流數里即入海,海潮自東來直流橋下,推擁泥淖,日積日深,而每值夏日,雨澤滂沱,眾流赴壑,則又具崩崖倒山之势,当斯时,难策巨鳌遣五丁驾石为梁,不足當其一快矣,於是居人之議斯橋者計出于木立長椿鋪片板,水漲則拆,而貯之,代以舟筏水,平則復建,歲以為常,將醵金為之。而所費固不資云居士季章周公敦行人也慨然曰:西之两橋不過便鎮人往來 ,若東橋為通途構不以時則病 ,涉者眾矣愿一身任之。乃出資置巨木為板橋。橋長百余步,寬稱之,其拆建如眾議先後無失期,由是行者,便之如履,亨衢焉。季章歿,子中黃繼之,中黃歿,子軼羣繼。蓋自建橋以來,人之利濟者幾百年,而周氏已歷三世矣。其子孫猶歲勤修補,至今不倦,夫人之好善,性所同也。而或出於力之不能逮,有中止焉耳,以余觀周氏之家亦非甚富,而祖武孫繩樽節儲蓄以為斯橋計者,閱數世如一日,其視橋之興發如家事焉,豈非積善之家,淵源有自歟今之履是橋者,勤負擔於斯,策车马於斯,贸遷有無亦于斯,且日習焉,而不知為谁氏之功也。是安可以不记季度章讳勖成,三举乡飲,賓中黃公,諱理,邑監生軼羣,諱邦俊,州同知。
乾隆五十二年歲次丁未陽月吉日,邑舉人,顧需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