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诊断粟粒性脑结核1例

脑结核临床较少见,由于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易误诊,近年来由于结核杆菌基因突变、抗痨药物研制相对滞后等原因,结核病发病率有升高趋势。我院收治粟粒性脑结核患者1例,现报道如下。

患者,男,55岁。因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痛,以前额部为主,呈持续性胀痛,可忍受,并伴有认知功能减退,口齿不清,步态不稳。体温:37.1℃,脉搏78次/分,呼吸19次/分,血压130/85mm Hg。

体格检查:双侧瞳孔对光反射灵敏,伸舌居中,颈软,定向力尚可,言语欠流利。锁骨上未及明显肿大淋巴结,双肺呼吸音尚可,未及干湿罗音。四肢肌张力正常,肌力V级,未引出病理征。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计数8.5×109/L,中性粒细胞81.65%,C反应蛋白10.9mg/L,血沉22mm/h。结核抗体示结核分枝杆菌抗体弱阳性。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有反应性,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有反应性。脑脊液检查:脑脊液无色,透明,白细胞9.0个/μL,墨汁染色阴性,革兰氏染色阴性,潘氏试验阳性,葡萄糖4.09mmol/L,氯化物122.0mmol/L,微量蛋白866.4mg/L。脑脊液检查及痰涂片均未找到结核杆菌。血清肿瘤指标及甲状腺功能均正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B超:肝胆胰脾及双肾正常。

颅脑MRI扫描:T1WI、T2WI(图1a~b,封二)序列见多发大小不等的长T1、长T2信号灶,边界欠清;FLAIR序列(图1c,封二)呈高信号,DWI序列(图1d,封二)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图2a,封二)可见多发大小接近的小结节灶,明显强化。

影像诊断:(1)粟粒性脑结核可能大;(2)转移瘤待排。患者到上级医院行PET-CT:颅脑、肺多发病灶,考虑结核。经异烟肼针剂、利福平针剂、乙胺丁醇片和吡嗪酰胺片抗结核及激素治疗后,复查MRI增强(图2b,封二)示,病灶较前明显减少,但双侧额叶及左侧基底节区部分病灶有所增大,呈明显环状强化。

脑结核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感染途径可分为淋巴播散和血行播散,大部分病例均由结核杆菌血行播散致颅内而发病,引起结核性脑膜炎、结核瘤、结核性脓肿、脑粟粒结节等改变,晚期出现钙化,这几种改变可单独出现或两、三种并存。

粟粒性脑结核是颅内特殊类型结核瘤的一种,好发于儿童、青少年或年老体弱、抵抗力下降者,起病较隐匿,是脑内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早期阶段的特殊形式,表现为广泛分布于脑实质内的多发粟粒样小结核瘤,如针尖,直径约1~2mm,其分布均匀,大小趋向一致,影像表现相仿,多伴其他部位原发结核或肺结核。粟粒性脑结核发病机制类似于急性粟粒性肺结核,为大量结核杆菌经血行播散到脑组织中形成多发细小结核性肉芽肿。

粟粒性脑结核的影像学诊断主要依靠MRI,其信号特点与病理密切相关,邢增宝等根据结节的大小、形态、分布强化方式和灶周水肿程度不同,将其分为急性期和亚急性期。

急性期以炎性渗出为主,胶原纤维含量少,形成较小的不成熟结核结节,MR征象相对单一,平扫表现为脑内广泛弥漫分布大小不等长T1长T2信号水肿灶,结核结节较难分辨,增强扫描可见分布均匀、大小接近、明显均匀强化的小结节位于水肿中心,病灶分布幕上较幕下多,脑底池和室管膜强化及脑积水比较少见。

亚急性期以增生为主,病灶分布不均,大小不等、信号不同,可伴有其他继发改变,MRI表现复杂,T1WI多为等或稍长信号,T2WI可为“靶征”小结节——靶心为类脂质干酪样坏死,呈短或等T2信号,周边炎性肉芽组织为长T1长T2信号,最外层是胶原纤维组织,增强扫描呈环形强化。

粟粒性脑结核需与弥漫小结节状脑转移瘤、脑囊虫病、血吸虫性肉芽肿等鉴别。脑转移瘤除结合原发肿瘤病史外,病灶以灰白质交界区分布更为密集,T2WI为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后强化的结节大小、形态多不一致,水肿形态亦不规则,可位于病灶的周围或中心。

脑囊虫的囊壁薄而光整,如观察到偏心性囊虫头节有诊断意义。血吸虫性肉芽肿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多个聚集成团,增强扫描后结节状明显强化,且强化持续时间较长,结合患者疫区生活史和血清免疫学检查等不难做出诊断。早期粟粒性脑结核如及时诊断、治疗,则能完全治愈,不留任何后遗症;如延误诊断及治疗则可能导致癫痫、意识丧失、脑梗死等严重后果。

总之,粟粒性脑结核MR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尤其是增强检查能清晰显示脑内粟粒性结核灶,为临床诊断和疗效观察提供可靠的依据。

图1 :颅脑MRI平扫。图1a~b:T1WI、T2WI序列;见颅内多发大小不等的长T1、长T2信号灶,边界欠清;图1c:FLAIR序列呈高信号;图1d:DWI序列呈稍高信号。

图2 :颅脑MRI增强扫描。图2a:MRI增强扫描示多发明显强化小结节灶;图2b:抗结核治疗后MRI增强复查示结节灶较前明显减少,但部分病灶增大,呈明显环状强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