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场绞肉,杀伤80%,历史上的马克沁机枪,阵地是如何布置的?

文/天元

1916年11月24日,在英国的特雷瑟姆市,一位名叫海勒姆·史蒂文斯·马克沁的老人因病去世。谁也没有想到,这位老人留下的发明,给人类社会进程带来了巨大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

这位海勒姆,是何许人也?

每逢节假日,情侣,小孩最喜欢的去处——游乐场,这一概念就是他发明的,他在世时,发明了不少游乐设备,许多游乐设备身上可以看到他当年发明的影子。

▲海勒姆发明的游乐设施,是不是感觉很眼熟?

但是,真正让海勒姆名扬天下的发明,不是这些给人们带来欢声笑语的游乐设施,而是一个革新了步兵战术的武器,那就是——马克沁机枪。一面是天使般的发明,一面是魔鬼般的发明,如此奇妙地结合在一人身上。马克沁机枪,不但改变了军事战术,还改变了人类历史进程。马克沁机枪是如何发挥如此巨大的作用?让我们从马克沁机枪的战术看起。

一、利器革新

19世纪中叶,世界正在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大变革的时代,军事武器领域也不断推陈出新。此时,步枪已经由以前落后的前装膛转变为现在所常见的后装膛。但是,此时的步枪,依然需要每次开火后拉枪栓给下一发子弹上膛,火力效率依然比较低。因此,此时的步兵战术,与拿破仑时代的步兵阵列战术差别不大。

后来,虽然随着加特林机枪的发明,自动火力开始出现在战场上,但是受限于时代技术,加特林机枪此时的自身缺陷,导致其在战场上的影响力相对有限。

海勒姆在这个时候,已经是一个工程师了,他注意到枪械本身的火力持续问题。在多次观察中,他注意到,枪械每次击发,会因为火药气体的推动,产生后坐力。这一很多人司空见惯的现象,给了海勒姆灵感:如果把后坐力作为自动火力的动力来源,就足以解决自动发射的动力来源。

于是,在这一思路的引导下,海勒姆在1884年,发明出来了马克沁机枪的原型,发明出来了现代意义上真正的重机枪。

▲海勒姆和他发明的马克沁机枪

二、恐怖的杀伤力

随着马克沁机枪被发明出来,其迅速被投入欧洲殖民者在各殖民地的战争中。

马克沁机枪的第一次实战是在1893年在津巴布韦,一支50人的英军小分队,仅凭4挺马克沁机枪,就击退了五千名当地土著的多次猛攻,并给后者造成了至少三千人的伤亡。1898年在苏丹的马赫迪大起义的恩图曼战役中,英军凭借马克沁机枪,给4万马赫迪军造成了1.5万人的伤亡,而自身仅仅伤亡509人。由于马克沁机枪的成功,世界各国纷纷引进仿制,甚至连清政府也于1888年引进仿制。

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马克沁机枪更是名扬世界——1916年索姆河战役,英军于7月1日向被炮轰了七天七夜的德军阵地发起冲击。当地段的德军,部署了200多挺MG08式德国马克沁重机枪,在这机枪构筑的火力阵地下,发起进攻的英军当日伤亡高达57470人,其中2.5万人阵亡,这也是英军历史上单日最高伤亡记录。

在海勒姆去世那一天一周前,索姆河战役刚结束,这场战役伤亡高达133.2万人,其中大约80%的伤亡是马克沁机枪造成的。

据统计,在整个一战中,死于马克沁机枪下的士兵,高达100多万。马克沁机枪的恐怖威力,由此可见一斑。

三,马克沁机枪的堑壕战战术

任何一种兵器,需要合理适当的战术,才能发挥其最大威力,就连马克沁机枪这种大杀器,也不例外。看过《1917》(又名:1917:逆战救兵)这部电影的人,除了对里面战场残酷描述,以及那流畅的一镜到底印象深刻外,还会注意到英军和德军那蜿蜒绵长的战壕,战壕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重机枪阵地。

▲《1917》中的德军战壕

这些机枪阵地的布置,其实大有学问。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重机枪战术产生了革新,这个时候,交战各国根据重机枪的战术作用以及战场形势,制定了马克沁机枪的布置战术。他们一般把重机枪,作为一个火力支撑点的核心。

这个时候,一般一个重机枪阵地周边的布置是这样:通过壕沟,前出前沿阵地,部署步枪、轻机枪等兵器;然后壕沟向后延伸,一般距离前沿阵地五十米左右,构筑重机枪阵地,并且做好掩蔽和工事,以防被直接打击。此外,通过实战,交战各国总结了重机枪阵地构筑的一些经验:

第一点,重机枪不可配置第一线,而是配置1.5线:

这是因为重机枪的战术地位很重要,在堑壕战中作用巨大,因此一个重机枪阵地是敌方火力优先打击对象。

因此重机枪必须要重点保护,像电视剧那种把重机枪压在第一线中的情形,实战中是不可能出现的。实战中,利用重机枪的射程优势,配置在一线阵地的后方,也就是1.5线,由于射程优势依然可以对前线有力支援。远离第一线还有个优点,就是不易被敌方观测到,可以避免遭到火炮、狙击手的打击。

第二点,机枪阵地必须有完善的工事构筑:

一战既是重机枪的时代,也是火炮的时代。为了防御敌方火炮打击,构筑工事时,需要在机枪阵地周围遍设战壕,方便机枪手受到火炮攻击时及时疏散;构筑阵地有条件的话需要用到混凝土等,次之沙袋也可以,此外还需要有顶盖,防止炮弹爆炸破片波及伤害;最后,有条件的话,可以适当作一些战场伪装,结合前一条,可以让重机枪阵地生存力更好。

第三点:必须配置多个备用阵地:

狡兔三窟的道理,兔子尚且懂得,更何况战场上的士兵。构筑多个备用阵地,对重机枪阵地的生存很关键,因为一战时双方火炮密度很大,在步兵冲锋前更是有火炮打击作为开路。一旦阵地暴露,在火炮打击时可以及时疏散到备用阵地,这些备用阵地都提前规划设定好了射界,这样就算是疏散到了备用阵地,也可以随时投入后续作战。

第四点:机枪阵地最好选择战场的制高点,或敌方的火炮射击死角:

一架部署得当的重机枪在制高点,其战术作用非常巨大,能够给更大范围的友军阵地有效支援,甚至可以压制对方的迫击炮等火力,通过高度的加成,重机枪远程压制敌方步兵、轻型火力的优势非常大。在一战中,重机枪最大的敌人是各种火炮。由于一战时的火炮相对笨重,通过战场观察可以找到火炮死角,更好保证重机枪阵地的生存力。

第五点:重机枪部署必须互相构成交叉火力:

实战中,如果机枪阵地构筑互不协调,各自为战,将无法发挥其其自身火力优势。因为如果只是部署在正面,只会对正前方的敌人造成杀伤,侧面的射界死角的敌人很难有效造成杀伤,不能指望临近友军重机枪阵地此时正好恰好照顾到这些敌人。

所以,重机枪不止要布置在正面,侧方向也要布置重机枪阵地,射击点有个交叉夹角,形成交叉火力,这样击中率比一般人所以为的平行布置更高,能够从侧面有效杀伤敌人,成为真正的绞肉机。

▲重机枪交叉火力的构建,大箭头是侧翼机枪火力的方向

随着时代流逝,坦克、飞机、航母、直升机,导弹,乃至无人机等武器不断涌现,继续革新着军事战术。马克沁重机枪垂垂老矣,渐渐让位于各种新锐兵器,成为军事博物馆里的常客。但是,其辉煌的战绩只会随着各大著述,让人愈加对这个一百多年前发明的划时代兵器,更加敬畏,也更加明白生命的宝贵,和平的意义。

参考资料:

1. 《马克沁机关枪学摘要》,佟墨林

2. 《The Origins Of The First World War》,James Joll

3. 《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史》,李德·哈特

4. 《脆弱的崛起:大战略与德意志帝国的命运》,徐弃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