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刊上架|《向度》2017夏季号
向度·二0一七夏季号
总第16期
目录
品城|City·河南专题
003 / 郑州,一座御风而行的城●张生丽
015 / 洛阳老城●逯玉克
025 / 汴梁:一具破旧的蓑衣●曹文生
034 / 相州八记●扶风
055 / 南阳印记●叶知秋
对话 |Focus·青青访谈
070 / 有缘即住无缘去,一任清风送白云——青青访谈●楚人
朝花夕拾 |Essay ——冯杰随笔小辑
084 / 冯杰俎事●冯杰
125 / 于“出世”“入世”之间话冯杰●任瑜
129 / 草木之心和民间诗卷里的冯杰●刘海燕
曲水流觞|Poetry ——河南十诗人小辑
135 / 森子的诗●森子
139 / 高春林的诗●高春林
142 / 简单的诗●简单
145 / 小葱的诗●小葱
148 / 秋若尘的诗●秋若尘
151 / 纳兰的诗●纳兰
154 / 津生木措(阙静修)的诗●津生木措(阙静修)
158 / 薛松爽的诗●薛松爽
161 / 江野的诗●江野
164 / 丁东亚的诗●丁东亚
散文家|Prose
169 / 周庄的收藏●王剑冰
176 / 姥姥的人本主义葬礼●陈俊峰
189 / 一只叫做青春的蝴蝶●文红霞
197 / 签字●叶灵
小说派|Novel
209 / 聚会●张运涛
226 / 和寇准打了两个照面●张晓林
本期导读
【品城】
厚重中国,厚重中原。
中原,是一个大词,也是中国大地上的文化坐标。在中国八大古都里,河南独占四个,所以有人说,中国的中心在河南,“文化寻根”必须回到河南这片厚重的土地。
读余秋雨的《中国文脉》,才发现中国所谓的文脉,是由河南人串连出来的文化线索。在这里,人杰地灵,只是繁华的背后,隐藏着生活的谶语。这片土地,饱受着苦难,犹如一个背负着石头的苦行僧,在历史的书页上踽踽而行。
这一期的《品城》将带你去寻访、去品味厚重无比的中原——河南。我们特意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五座城市来进行品读:郑州、洛阳、开封、安阳、南阳。
《郑州,一座御风而行的城》以开阔的视野书写了与郑州有关的历史及文人,读来犹如与一智者对话。
《洛阳老城》顺着历史的线索,把一个文化的洛阳、古老的洛阳,重新用文化的视角打捞上来;
《汴梁:一具破旧的蓑衣》抛弃了言其光华的一面,而是从一些破败的地方入手,写出了开封这个城市的苦难以及被人遗忘的事实;
《相州八记》的形式比较新颖,用文人来串联文字,写出了一个地方的文化情怀;
《南阳印记》用诗意的笔法透视一个文化的南阳、受难的南阳,从中可以读到一个文人的挚爱和隐忍。
【朝花夕拾】
河南作家冯杰与我同庚,然而,他莳弄文字无疑比我出色多了,他是获得台湾文学奖项最多的大陆作家,如《联合报》散文奖、《中国时报》散文奖、梁实秋散文奖等,不仅如此,冯杰还擅长书画,我经常可在微信的朋友圈里欣赏他的画作。
因此,著名作家李佩甫撰文称赞他的河南同乡“冯杰有三支笔,可说是‘诗书画’俱佳”,所言甚是。
本期“朝花夕拾”推出冯杰的一组小品《冯杰俎事》,其中配有他的绘画作品,有文有图,读者诸君自可从中体悟其艺术之妙趣。
任瑜之《于“出世”“入世”之间话冯杰》、刘海燕之《草木之心和民间诗卷里的冯杰》,这两则评论文字一并刊发于后,同样值得阅读,可使我们加深对冯杰作品的理解与鉴赏。
【曲水流觞】
几乎每个省每个县市的情形都差不多,当下写诗的人越来越多。前一辈诗人还在持续写作,后一辈诗人在成长和崛起。作为人口大省和曾经辉煌的中华文化重地的河南也呈现这样的特征。耳熟能详的全国知名诗人能够列出一长串名单,而我们这里只能摘取这名单中极其短的一小段来给读者作一呈示,就像撷取这些诗歌的春天,“每片油菜花地都把扑鼻香当作见面礼”,而非只是埋葬北宋的蔡京。但是,除了打旌旗的森子、高春林、简单、罗羽、蓝蓝、杜涯、崔宝珠们,也当有后起之秀站在高处,“山风孤独而辽阔,大有不可收拾之势”,那么好吧年轻的小葱们,当白云在小路尽头缓缓稀释,“年老的女人们争先恐后成为星辰”,你们未来不仅可以亲近,也可用于仰望。如果作为读者的人们仰望既久,下起淅沥的春雨来,哈,一定有“落汤鸡”负责你们装备齐全的好奇心。“落汤鸡”谁耶?无人笑答:不言而喻。
【散文家】
本期的河南作家的散文小辑名家、中坚与新秀一起登场,虽然主题和写作手法都不尽相同,但都各具特色,各有光芒照亮我们的阅读。
器物是人类某种生活方式的化石,《周庄的收藏》就是王剑冰通过对器物的认知进行的一种生活方式的考古。行文如那些古器物一般经典雅致。而文章最后一节中,对器物的收藏造成了对一种生活方式的驱赶,则呈现出了一种现代的文化困境。
《姥姥的人本主义葬礼》中,陈峻峰通过对乡村葬礼进行民俗田野调查般的记录,与自我感情、思考的多维书写,呈现了一个含义丰富的文本。它既是民俗性的,又是私人化的,还有公共的思考,社会学层面的探讨……
文红霞的《一只叫做青春的蝴蝶》用第二人称的叙事手法,回忆了一段青春往事。这种叙述视角本身,就是充满了反思性和对话感的。作者看似可以籍由这种视角与过去的自己对话,甚至对记忆进行疗治,与过去达成合解。但这种合解并未达成,就像记忆本身不容篡改一样。
叶灵的《签字》呈现出一种精到的叙事功力。作者看似不动声色的叙述,通过一些生活和场景片断,勾勒出一个女人的人生轨迹。那些未曾写到的,如同中国画中的留白一样,给人以巨大的想象空间。见微知著是一种观察和领悟能力,以小见大,以平见曲则是一种艺术功力。
【小说派】
《聚会》再一次展现了张运涛娴熟的世情把控技艺,在很短的篇幅里对城市的世俗人情进行了浮世绘式的呈现,又用急刹车式的收尾制造了车祸事故般的高潮。从农村进城的老太太可谓小说中的一个亮点,用一种文化反差制造了刘姥姥走进大观园一样的戏剧性和喜剧性的双重叠加。
《和寇准打了两个照面》的作者张晓林,作为老开封人,对北宋往事熟稔,小说也大多取自这个地域和时代。这篇小说延续了他《书法菩提》系列的历史笔记小说传统,展现出独特的地域文化韵味和笔记小说的精神气质。如果借用京腔小说的概念来定义,那么他的小说就应该算是汴腔小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