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中的6大步法,学会踏踏实实涨功夫!

有一句俗语;“教拳不教步,教步打师傅'。可见步在武术当中的重要性,武术的腰腿功夫体现在步当中。

马步
正马步

是具有两腿共同分担,共同承担的一个基本步子,是双实步,要求扣步,坐胯,落胯,并锁胯,不能敞裆。身要正,腰要竖,后腰成90度。肩平,胯开,裆圆,身,松,手柔。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松肩沉肘,呼吸自如,通畅。具有下实上虚,沉下根扎,上身松灵的意味。

偏沉马步
重心转移的结果,裆圆,胯开,松灵开合,吞吐收放,尽在此中。左右云手就是典型。步分,胯沉,腰转,手随。步到,身到,手到。意到,神到,韵到。
弓马步  

典型动作,“弯弓射虎”并行步,要求落胯,沉胯,斜支撑,气沉丹田,上下相随,左右相顾,八面支撑,威风凛凛。

马步分高马,中马,低马,各有所用,各按所需。要求守中,用中,持中,最起码不失中。

扎实的腰腿功夫,灵动的步态步伐,松沉的身手,组成中国武术的特点,太极拳的每一式一势,都能在传统武术中得到验证,找到它的影子。他们是一脉相承,同根同源的。

和任何传统拳架一样,太极拳之弓步要求前弓后踞。前弓腿要膝不露足尖,后踞腿,曲成蓄势状态。弓步是常用步,分攻,守,转三用。

攻击步

对正前方进行攻击,此时的步要求,前弓步是桥梁,起到输送力量的作用,作用力在于后踞腿上,要求力发于脊,植于根,发于端。

利用后踞腿的蓄势,把腰背脊上形成的劲力,利用大地的反作用力把劲发挥到所要发挥的部位,形成攻击力。这里就有几个慨念要说明:

腰背脊上的发力,这里有体重级别的因素,也涉及到所谓内功,内力,内劲等因素,这是长期训练的结果,也就是所谓功夫。

这是一串肌肉筋膜的活动,递次的移动,转换形成的能量效果。带动这个效果的是一连串神经运动,这种神经运动,出于意识的反映,条件反射,和本能机制。

植于根,这是一切陆上动物的特征。是对大地特性的掌握,就象水中动物掌握的“水性”,飞行动物掌握的空气特性一样。人则可以借助大地的反弹力,定柱性,扎根性等等。把作用力通过反作用力发挥或者吸收。

发于端;肩,肘,手,指,掌,头,腿等,可以达到攻击目标的部位。这里面也有功夫,如铁头功,铁砂掌等等,是长期磨练出来的。

防守步

接受对方发力的一种防守,要求把对方的发力通过自己身上各关节的缓冲,吸收掉,通过后踞腿传递到大地去。这种传递也是功夫的反映,是防守机制的自然启动,应激反应,也有一串从意识到肌肉到接受部位的条件反射。

转换

有攻,守,必定有转换,这种转换是得机得势之反映,是熟练的本能,是功夫的丈量。是步伐对身体,手法的切换能力,强弱,虚实对比的关系的比例。转换极其关健,可意会,极难言传。

弓步亦有顺步和拗步之分。顺手顺脚的弓步,如单鞭,野马分鬃,斜飞式等。拗手拗脚的搂膝拗步,搬拦锤的冲拳步等。

值得一提的是太极拳要求的弓步是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松肩沉肘,松腰沉胯,迈步如猫行的架式。坐胯,收胯能锁胯会提胯的胯部动作。不撅臀,不跪膝,不塌腰,保持中正的发劲形式。

弓步的发劲,需要不断练习。听得到,化得掉,发得出才是太极拳的全部。

虚步

太极拳中的虚步是用得最多的步伐,就是用后腿坐实,前腿虚放的用步方法。用得好,功夫扎实,用得不好容易伤膝,伤胯。正确不正确往往差之分毫谬之千里。

虚步三件:这是指前搁虚腿的三种样式。

一、平步虚腿——虚腿平伸,脚尖不翘也不惦,此种腿法在虚步中用得最多。主要运用于运化移动之中,如返身撇身锤,搬揽锤。在进可攻,退可守的形势中常用。

二、翘步虚腿——后腿实坐,前脚脚跟着地,脚尖翘起。典型动作是提手上势,这个步伐实际具有后坐前攻的态势,是有鼓荡前攻的意味。

三、点步虚腿——前虚腿脚尖着地,后跟踮起,典型动作,白鹤亮翅。即在展开,分运时运用,在后撤步、斜撤步时常用到,这种点步需像蜻蜓点水般轻巧,具有闪展之意。

虚步的要求:
一、沉劲

这里的沉劲是对后坐实腿而言;沉胯,曲膝,扣踝。还需要圆档,松柔身手。符合上松下沉,上柔下盘 。

沉劲在于扎根,只有根扎大地,才能周身轻灵。

二、虚,灵

这里的虚,灵是对虚腿要求;不偏不斜,中正安舒。胯要含,不要露。收得住,放得开。身法上有正身,侧身。

三、承,转

这里的承是要承担得起,含蓄得了。启承往复腰胯带,身法转。尤其在推手中,讲究虚怀若谷,胯收裆圆。

太极猫步实在也是虚步形式的迈,迈步如猫行的实质就是沉身健迈。闪展腾挪都是虚步为主的步伐。

练好虚步,用好虚步,活用虚步,都是太极拳功夫的显现。中国功夫的根本是腰腿功夫。

虚步的关健在于胯的正确运用与否。后坐实腿要开胯充分,坐实如坐凳,膝与踝呈线性对称,不别膝,不扭胯,不厥臀,立腰而不挺腰,不拘背,宜含胸。肩平齐,头颅正。虚中有实,实中带虚,乃虚步矣。乃太极矣。

扑步

扑步在太极拳中已经用得不多,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需要。传统中它和其他拳种一样有其一定位置,这个位置也确立了太极拳是传统武术的同一性,而不是异类。所以神化它,玄化它既没有这个必要,也不可能。

太极拳的扑步在下势上单独使用,印证了不包含在太极十三势中的关系。在上下关系中拳谱里是单独称势的,如提手上势,单鞭下势。我想我们先辈这样定势是有其道理的,值得探讨。尽管如此。还是按我对扑步的理解。

谈一点体会吧:
扑步的贴,不在于高低,在于贴身,贴隙,是穿插的需要。 

上下翻飞,腾跃毕竟过于耗费体力,最重要影响呼吸,平心静气的呼吸。这就是现代太极拳的要求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