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文字稿】儿童抑郁:我的孩子怎么会得精神疾病?
北大六院临床心理中心办公室主任 林红
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赵昱鲲
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 吴琪
三联生活周刊主笔 徐菁菁
吴琪:林老师这边遇到的,比如说孩子都已经到了抑郁的症状,相当于就是到了病态的状态,那么家长怎么去识别?
林红:我们家长要关注孩子的一个是情绪,再一个就是他的社会功能。跟同学关系不好,跟老师关系不好,容易在家里发脾气,怵头上学,间断性的就不想去...那这个时候,大多数家长就会觉得哎呀就是孩子意志力薄弱、不听话。这也涉及到对精神卫生的这样的一种耻感,就是我的孩子怎么会得精神疾病?他们认为待一段就好了,不就是不能上学吗?但实际上我见到的就是待一年、两年、三年还好不了。
还有的一个孩子很容易出现的一个症状啊,就是躯体的症状,头疼、眼睛疼、牙疼、脖子疼、脚后跟疼......又查不出。还有低烧的孩子,有一个家长发现的规律,周一上学,周日晚上(孩子)开始发烧,一到周五、周六、周日好着呢,周日晚上开始发烧,家长就悄悄地跟我说,林大夫,我觉得他是装的。
吴琪:对,大人特别容易说这个话,装病。
林红:我就会开玩笑,我说,你装一个试试。
吴琪:真能让自己发烧也不容易。
林红:对,他不是装的,真的是困难他解决不了,他又说不出来怎么办?身体在说话。这也是儿童青少年的一个一个特点。包括各科医生也开始有这个意识,孩子的问题如果怎么都查不出来的话,真的生理上没有发现问题,会考虑有没有心理的因素。
吴琪:当你看到的是心理问题很容易责怪孩子,你又不想学习了,你又开始淘学了。
林红:对,这是我们家长的一个认识误区吧,我想这和我们整个的文化有关,大家普遍会觉得什么心理问题啊,小孩就惯着他啊,就是欠揍。
徐菁菁:对于很多人来说,我并不是要理解他的痛苦,我只想达到我的期望而已。
林红:但实际上孩子他有很深的痛苦。却完全被成年人的世界忽略了。
吴琪:如果有些孩子都到了抑郁的状况,他们一般可能是由于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林红:其实生物学因素很重要,三代近亲有没有这样的病史,遗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有儿童病房住着一些孩子,我们给这些孩子做团体治疗,孩子们普遍性都会这样说:其实我妈妈比我病的还重,她把我送来住院,她不住院。
吴琪:如果一个家庭里的家长本身就是有抑郁症,或者他容易焦虑,反而要让孩子显得不焦虑,或者不被这个影响,本身难度就非常大。
林红:你会发现你只治疗孩子是不够的。你治他这一个人,他回家又复发,那就有人去把整个家庭来治疗。因为我做家庭治疗,我们画家谱图至少画三代。我画家谱图的时候,我就会问父母,你是这样养育你的孩子,你现在觉得不对。那我好奇的是你的父母是怎么养育你?你的养育方式是怎么来的?往往这个时候爸爸就说,哎呀别提了,我爸爸那时候可比我打我儿子厉害多了啊。
林红:假如父母就病了,其实他是没有办法面对自己的问题,然后拿孩子的问题说事儿。甚至于他会忽略孩子的问题。
吴琪:要么高度关注,要么可能是一种忽视。
林红:对,因为他病得越严重,他越没有办法去去反思和寻求帮助。我也在临床上接触到一些刚刚成年的孩子,孩子会告诉我说,小时候我妈妈是应该是抑郁,我作业写完也不许玩,小朋友在旁边就看着我等着我,我也不能出去,就是这种过度掌控。
我爸爸就特别暴力,他可以抓着我的领子打我十几拳把我打昏过去,他控制不了他的行为。他说我从初中开始,我就没有办法适应学校。爸爸妈妈就给他送到各种训练营里。他说我在那儿遭受虐待,都把我打昏了,差点没淹死掉池塘里。
吴琪:那对这样的家庭实际上您会觉得完全是无能为力,还是说有什么方式或者倡导一些什么东西,有可能会对这样的家庭是有一定的改善?
林红:我也挺想强调的,每个人都有他的办法。这样的孩子,他居然可以主动到六院去就诊。
徐菁菁:其实是很有力量的孩子。
林红:他说,我现在越来越像我爸了,我也控制不住自己就要动手。他说我太害怕成为我爸那样的。所以我真的希望我正常起来。我觉得我病好了之后吧,我应该会知道会找到自己喜欢的事,过上我喜欢的生活。我也许能挣挺多钱,我也许将来可能也会挺吸引异性的啊,然后就脸红了,
吴琪:你看到他其实自我探索能力很强。
林红:对,每个独立的个体对他都很强大,而且儿童青少年的优势就是他们在长大,他们总有一天可以脱离开你呀。你看这个孩子很极端的,逃离了。
赵昱鲲:所以我们看到这个孩子理性决策能力很强。现在那种鸡娃的那种父母啊,其实就是把孩子的日历安排的太满了,(孩子)他没有自己做决定。
徐菁菁:其实孩子会有失控感,对于一个人的心理是非常重要的,我能掌控我在做什么这个事情其实是很重要。
林红:对这确实是啊,临床上就会有一些孩子说,从小我遇到的任何问题,我妈都给我搞定了。但是我现在初三了,我最近遇到一些问题我妈还给我搞,但我发现她搞不定了。还有我妈给我出了一些主意,我到学校一试呢,不灵,回来跟我妈一说,我妈还挺恼火呢。
这个孩子形容得我觉得特别形象,就是我都已经趴地上了,我都已经起不来了,我妈呢还得再给我踏上一只脚。所以孩子成长中他的问题要他解决,而不是家长替代。
徐菁菁:但是有时候家长有时候太认为自己是一个绝对正确的一个形象,或者说我就是个权威,这个其实也是我们需要去回避或者是去防范的一种情况出现,因为其实家长并不是天然正确的,
赵昱鲲:父母总是担心你做出一个不理智的决定,所以父母总是要管,但是我觉得管归管,或者说要求归要求,支持很重要,还有尊重很重要。有些父母吧我觉得太短目光了,就是说太急功近利了,就担心孩子稍微走弯了一点点。
徐菁菁:不能走弯路。
吴琪:我们没有试错的时间,没有这个精力,
徐菁菁:这个成本我负担不起。
赵昱鲲:对对,其实就是过度焦虑的一个典型表现吧,夸大了危险的严重程度。我记得我刚到美国的时候曾经看到过一个笑话,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啊。
传说有一个女生写信给在国内的父母说,我最近的话在美国都挺好的,谈了一个男朋友,这个男朋友的年纪比较大,比我大十几岁,但是没有关系,真爱无价;而且他的话最近没有工作,没关系,我向我同学借钱给他用;他喜欢运动,跟我去滑雪,我把腿摔断了,现在在医院里面;最后说他其实人很有魅力,所以有很多女朋友,我最近检测发现有艾滋病,我想我大概时间也不多了,就准备跟他结婚了......然后翻过来第二页,说好你们不用担心刚才说的,一切都没有发生,但是我这学期有门课没及格。
什么是人生的真正威胁,什么是次要威胁,甚至三流危险,一门课不及格连人生的次要威胁都算不上,你人生不会完掉了。前面说的那些你找了一个渣男、得了艾滋病,那个才是人生的真正威胁,很多父母他分不清楚的。
吴琪:还在同一级别上来看待这些问题。
赵昱鲲:我觉得很多父母其实归根到底吧,他在乎的并不是孩子本身,或者是我跟孩子的爱、连接关系,而是孩子的表现。当你的表现是符合我的期望或者我内心的一个需求时,我就会真的爱你多一点,不然的话,我就会收回我的爱。这其实是拿爱作为武器,就是有条件的爱,这样的话让孩子的自尊感是非常低的,因为他会发现自己只有表现好的时候我才是有价值的。我假如表现不好,我就是没有价值,因此我是没有价值的,我的表现才有价值,所以他一辈子都在追求我们说的所谓他主的目标,就是外在的目标。
林红:越是这些父母很有成就的家庭啊,其实孩子面临的痛苦和挑战越大。家长靠他的努力,那他其实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机遇、社会发展的贡献,他就会归结于自己的努力才带来我今天的成就,然后就直接是我的孩子为什么不努力?但实际上呢,你知道现在的孩子面临的是更复杂的环境。
我还记得,我儿子在高一的那个寒假发了一次烧,有的考试都去不了了。有一天我们两个一起去公园散步,聊天他就告诉我,他说,妈,我一直以为考清华、北大不是事儿,但是我最近发现我可能考不上了。我也是在北大读书,所以对我的孩子来说,北大就是身边的事儿,他一直以为(考清华、北大)是个很简单的事儿。但是当他上高一第一学期,他真正开始面对着高考这件事。他真正去评估他自己和周围的环境,他发现他做不到,所以那一刻我就理解了他的发烧里面的心理因素,他其实是很痛苦的。
我理解了这一点,我就跟他聊,儿子高考很重要,但是也没有那么重要。你是不是能进北大、清华和你未来的人生没有那么直接的关系。人生很长,你在人生中是有特别多的机会不断调整自己,而且你做了你喜欢的事就是最重要的,而不是某一个学校。
吴琪:宽慰作用应该是挺明显的,
林红:所以我们其实是要把更多的精力回到自己身上,你是一个健康的妈妈、爸爸,你们夫妻是一个健康的关系,你们夫妻两个跟你们双方的父母又是一个很健康的关系,那我们的孩子怎么可能不健康?特别是妈妈,越是自己有比较不错的成就。有喜欢的工作、有一些朋友啊,很开心呀。往往呢孩子也容易更健康。
赵昱鲲:妈妈幸福的话,孩子幸福的概率很大。
吴琪:但是我感觉,比如我是比较佛系,对孩子也比较放得开,她自己玩耍的时间是相当多的,可是我还是会时不时有那么一点儿内疚,因为你周围有那么多妈妈是非常关注孩子的,你会觉得自己是不是在偷懒。
赵昱鲲:你让我想起了那句话,就是培训机构的广告嘛,说你来我培养你的孩子,你不来我培养你孩子的竞争对手。就比如说我今天看了这篇文章,我第一反应就是什么是PET,回去查一查,让我孩子也考一个。我其实也会有这样的想法,人的本质嘛......理性会叫停,但是人的攀比和社会比较的本能一直在那儿。
林红:但是我们确实还要培养自己更多的学习和反思能力,而不是我想当然的认为我这样就是正确的,就一条路走到黑,我走走停停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