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卷5主道诗解2虚静执正除贼去壅

题文诗:

至治之,在不可見,臣之用在,不可知君;

虛靜無事,以暗見疵.見而不見,聞而不聞,

知而不知.知言以往,勿變勿更,以參合閱.

官有一人,勿令通言,萬物皆盡.掩其迹,

有端,下不能原;去智絕能,下不能意.

保吾所往,而稽同之,謹執其柄,而固握之.

絕其望,破其测,毋使欲之,不謹其閉,

不固其門,虎乃将在.不慎其事,不掩其情,

賊乃将生.弑主代所,人莫不與,故謂之虎.

處主之側,爲奸隐匿,聞主之忒,故謂之賊.

散其黨羽,收其餘孽,閉門奪輔,國乃無虎.

君道至正,情真义深,大不可量,深不可測,

同合刑名,審驗法式,擅爲者誅,國乃無賊.

五壅:臣閉其主,臣制财利,臣擅行令,

臣得行義,臣得樹人.臣閉其主,則主失位;

臣制财利,則主失德;臣擅行令,則主失制;

臣得行義,則主失明;臣得樹人,則主失黨.

此人主之,所以獨擅,非人臣之,所以得操.


【原文】繁体


  道在不可見,用在不可知君;虛靜無事,以暗見疵。見而不見,聞而不聞,知而不知。知其言以往,勿變勿更,以參合閱焉。官有一人,勿令通言,則萬物皆盡。函掩其迹,匿有端,下不能原;去其智,絕其能,下不能意。保吾所以往而稽同之,謹執其柄而固握之。絕其望,破其意,毋使人欲之,不謹其閉,不固其門,虎乃将在。不慎其事,不掩其情,賊乃将生。弑其主,代其所,人莫不與,故謂之虎。處其主之側爲奸臣,聞其主之忒,故謂之賊。

散其黨,收其餘,閉其門,奪其輔,國乃無虎。大不可量,深不可測,同合刑名,審驗法式,擅爲者誅,國乃無賊。是故人主有五壅:臣閉其主曰壅,臣制财利曰壅,臣擅行令曰壅,臣得行義曰壅,臣得樹人曰壅。臣閉其主,則主失位;臣制财利,則主失德;行令,則主失制;臣得行義,則主失明;臣得樹人,則主失黨。此人主之所以獨擅也,非人臣之所以得操也。

【原文】简体


  道在不可见,用在不可知君;虚静无事,以暗见疵。见而不见,闻而不闻,知而不知。知其言以往,勿变勿更,以参合阅焉。官有一人,勿令通言,则万物皆尽。函掩其迹,匿有端,下不能原;去其智,绝其能,下不能意。保吾所以往而稽同之,谨执其柄而固握之。绝其望,破其意,毋使人欲之,不谨其闭,不固其门,虎乃将在。不慎其事,不掩其情,贼乃将生。弑其主,代其所,人莫不与,故谓之虎。处其主之侧为奸臣,闻其主之忒,故谓之贼。

散其党,收其余,闭其门,夺其辅,国乃无虎。大不可量,深不可测,同合刑名,审验法式,擅为者诛,国乃无贼。是故人主有五壅:臣闭其主曰壅,臣制财利曰壅,臣擅行令曰壅,臣得行义曰壅,臣得树人曰壅。臣闭其主,则主失位;臣制财利,则主失德;行令,则主失制;臣得行义,则主失明;臣得树人,则主失党。此人主之所以独擅也,非人臣之所以得操也。

【译文】
     君主原则在于不能被臣下看透,君主作用在于不能被臣下了解;君主虚静无为,在暗中观察臣下的过失。看见好像没看见,听到好像没听到,知道好像不知道。了解臣下主张以后,不要变更,用验证办法来考察它。每个官职只有一人,不要让他们相互通气,那么万事万物的真相都会显露出来。君主掩盖行迹,隐藏念头,臣下就无法探测;去掉智慧,不用才能,臣下就无法揣度。保守自我意图而验证臣下,谨慎地抓住权柄而牢固地掌握它。杜绝臣下的窥探,破除臣下的揣测,不要让人贪求君位。不小心门栓,不紧闭门户,老虎就将闯入。不慎重从事,不掩盖真情,贼子就将产生。杀死君主,篡夺君位,人们没有不归附的,所以称他为老虎。在君主身边做奸臣,知晓君主过失,所以称他为贼子。解散他的朋党,收拾他的余孽,封闭他的门户,铲除他的帮凶,国家就没有老虎了。君道大不可量,深不可测,同一名实,检验法度,擅自行动的诛灭,国家就没有贼子了。因此君主有五种受蒙蔽的情况:臣下使君主闭塞是蒙蔽,臣下控制财利是蒙蔽,臣下擅自发令是蒙蔽,臣下私自给人好处是蒙蔽,臣下得以扶植党羽是蒙蔽。臣下使君主闭塞,君主就失去君位;臣下控制财利,君主就失去恩德;臣下擅自发令,君主就失去控制权;臣下私自给人好处,君主就失去英明;臣下得以扶植党羽,君主就失去支持者。这就是君主要独据、不能让臣下把持的原因。

(0)

相关推荐

  • 韩非子037难一第三十六

    [一] 晋文公将与楚人战,召舅犯问之,曰:"吾将与楚人战,彼众我寡,为之奈何?"舅犯曰:"臣闻之,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君其诈之而已矣."文公 ...

  • 师旷之聪(公元前532年)

    师旷,字子野,亦称晋野.晋国杨邑(今山西省洪洞县师村)人,亦有南和说.新泰说等等.主要活动在晋悼公(前572-前558年在位).晋平公(前557-前532年在位)时代,春秋时著名乐师,杰出政治活动家和 ...

  • 《韩非子》卷5主道诗解1守始正纪习常能因

    题文诗: 情生万物,万物有情,道者至情,万物之始, 是非之纪.明君真情,守始以知,万物之源, 治纪以知,善败之端.至道无形,虚静以待, 令名自命,令事自定.至虚而实,知实之情; 至静而动,知动之正.言 ...

  • 《韩非子》卷8扬权诗解3虚静无为叁伍比物

    <韩非子>卷8扬权诗解3虚静无为叁伍比物 题文诗: 凡听之道,以其所出,反以为入.审名定位, 明分辩类.听言之道,溶若甚醉,若愚若痴. 脣乎齿乎,吾不为始;齿乎脣乎,愈惽惽乎. 彼自离之, ...

  • 《韩非子》卷8扬权诗解5自执度量内索出圉

    <韩非子>卷8扬权诗解5自执度量内索出圉 题文诗: 有国之君,不大其都;有道之臣,不贵其家; 有道之君,不贵其臣;贵之富之,彼将代之. 备危恐殆,急置太子,祸无从起.内索出圉, 主必身自, ...

  • 《韩非子》卷25安危诗解1法合人情为是去非

    <韩非子>卷25安危诗解1法合人情为是去非 题文诗: 安术有七:一曰赏罚,随其是非;二曰祸福, 随其善恶;三曰死生,随其法度;有贤不肖, 而无爱恶;五有愚智,而无诽誉;六有尺寸, 而无意度 ...

  • 《论语》卷2为政第二诗解3举直措枉己正政人

    <论语>卷2为政第二诗解3举直措枉己正政人 题文诗: 哀公问曰:何为民服?孔子对曰:举直措枉, 则众民服;举枉措直,则民不服.真情至正, 上行下效,心悦诚服.季康子问:使民敬上, 忠以劝勉 ...

  • 《韩非子》卷48八经2主道诗解一听公会结智有验

    <韩非子>卷48八经2主道诗解一听公会结智有验 题文诗:力不敌众,智不尽物.用己一人,其不如用, 一国力智,故智力敌,而群物胜.揣中私劳, 不中任过.下君也者,尽己之能;中君也者, 尽人之 ...

  • 《淮南子》卷15兵略训诗解14虚静因势同心一力

    题文诗:诸有象者,莫不可胜;诸有形者,莫不可应. 故圣真情,藏形于无,游心于虚.风雨可蔽, 而寒暑者,不可开闭,以无形故.能贯金石, 滑淖精微,穷尽至远,放九天上,蟠黄卢下, 唯无形者.无形无象,至无 ...

  • 《淮南子》卷11齐俗训诗解13虚静形君至是无非

    题文诗: 剞销锯陈,而非良工,不能制木;庖丁用刀, 十九年刀,如新剖硎.乃由游乎,众虚之间. 若夫规矩,钩绳也者,此巧之具,非所以巧. 故瑟无弦,虽师文者,不能成曲;徒弦也者, 则不能悲,弦者悲具,非 ...

  • 《韩非子》卷43定法诗解2无术知奸臣反用资

    <韩非子>卷43定法诗解2无术知奸臣反用资 题文诗: 商鞅治秦,设告相坐,而责其实,连坐什伍, 而同其罪,赏厚而信,刑重而必.其民用力, 劳而不休,逐击敌人,危而不却,国富兵强; 然而无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