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展飞:捞人出坑不啻救人一命
01
上午看到这样一个帖子,触动了我的心弦:
“一个在县职校教书的朋友,曾做个这样的一个调研:课堂上随机抽取10个家长的电话号码拨打,开免提让相应子女接听。除了一个没有接听以外,有6位家长接通电话就语气生硬的责问是不是又闯祸是不是又被请家长了之类。有3位家长均怀疑口气逼问本月刚转的生活费是不是又没有了?其中还有责怪当初就不应该读职校的,还不如早一点随他出门打工挣钱。没有一个家长能平和地关爱学生近来的学习生活状态,接电话的学生中有人眼含泪水,教室一片死寂。”
作者非常感慨地说:
这就是我们地方上普遍存在的家庭教育现状,越是边远山区越突出,家长们本来就没有多少文化,思想也跟不上。孩子从小的学习一律都是自生自灭的形态,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呵责打骂伴随孩子的成长。读书无用论盛行,固定的思维是混完初中就出门打工挣钱回家盖房子结婚生子才是人生大事。有甚者放任子女干脆早早辍学在家在社会上闲逛惹事生非,只需等到能办身份证的年龄去打工就行了,反正出路都是一样。所以每年刚过完年,一村接一村的都几乎成了鬼村,全是要么老要么小的驻守偌大的村寨,而那些小一点的无疑又重复哥姐或者父辈的路。
让人扼腕叹息的是这样轮回的路还要走多远?
这个帖子,让我想到了很多。
在写这篇文章前,我犹豫了一阵子,因为涉及到了职业学校,而我的几位朋友又恰恰是职业学校的老师或或者领导,写出来多少有些尴尬。不过仔细想来,我要写的东西的角度基本上与他们无关,于是才开始提笔。
我绝对相信在职校里做的那个实验的真实性。很多孩子之所以会在第一轮的中考中就被淘汰到职校,是有原因的,这里面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家庭原因。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不能一味的责怪孩子,更多的原因,其实在家长身上。
所以在很久之前我就意识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在教育学生的同时,我们也要教育家长,甚至可以这样说,教育家长与教育学生同等重要。
当然,在教育家长这个问题上所谓的“教育”,与教育学生的“教育”在内涵上是不相同的。
所谓教育家长,更多的还是与家长的一种平等的交流和沟通,以一个家庭教育的指导者和建议者的身份与家长进行交流和沟通。这项工作如果做得好,对于孩子在学校的教育也会有很大的益处。
我从教已经有16个年头,见了不少被毁掉的孩子。实际上,因为我长年在重点高中工作,见到的这种孩子,在比例上已经是非常小了,毕竟他们在中考时已经被过了一回筛子。可想而知,初中的老师,又会见到多少。
02
5年前,我离开一中去国开的时候,很多人都不理解我为什么要离开一中。其实没有什么别的原因,更多的是因为我看到了那个群体——一个被拉一把或许就会改变的群体。
我之所以对这个群体有着深深的同情,是因为我当年就属于他们当中的一员。
我基本上算是自我觉醒的因素更大一些,当然也与几位老师一直没有放弃我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我自己成为老师后,只要这个学生还有点希望,我总是希望能拉他一把,尽管很多时候我尽力了最后依然失败。
我记得当时说过一番话,那就是我在一中的一个班级一个班考40个本科,并不稀奇,但是如果我在国开能把这些原本考不上的学生送到本科去,我觉得我在国开的意义远比我在一中更大。
那年高考,文化课考了七十几个本科,这个我在一中用两个班级就可以很轻松完成的成绩,在国开我用了5个班级才考出来,我觉得已经很满足了,因为按照入学成绩,理论上,他们应该一个也考不上。
学生时代,我曾经是在差生的堆里扎过几年,所以我清楚地知道,所谓的差生堆里,其实有很多原本很优秀的学生,他们不过是一时的明珠蒙尘,只要有人肯用点心去擦亮他们,他们依然可以闪闪发亮。
当然,除了那七十几个文化课本科,我们还通过艺术、体育、留学又送出了一百多本科出去,不管怎样,好歹他们都拿到了本科的船票,到达的彼岸终究是与别人有了一些差别。
回忆起来,便觉得其实我去国开,挺有意义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多少有那么点悲壮的感觉,好在上天待我不薄,最后没有让我空手而归。
今晚又刷到了张桂梅老师的视频,我虽然没有张老师那般伟大,但是觉得可以跟她做一点相似的事情,她在解救那些一生可能出不了大山的女生,而我则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那些暂时沦为“差生”的学生,从困住他们的“大山”里走出来,给自己的人生增加一种改变的可能。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大概,捞人出坑,功德也差不多吧,呵呵。
今晚,我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