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为何分裂成南北苏丹?回顾一下那段复杂的历史,你得到什么启发?

苏丹位于非洲东北部、红海沿岸、撒哈拉沙漠东端。国土面积1886068平方公里,为非洲面积第3大国,世界面积第15大国。首都喀土穆。苏丹的主要河流是尼罗河,自南向北穿过全境。人口约4312万(2018年)。英语、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人种主要是阿拉伯人属欧巴罗白色人种。

苏丹历史悠久,是努比亚人的世代居住地。公元前2800年—前1000年曾为古埃及的一部分,约公元前950年摆脱埃及统治独立,建立库施王国,并在最强盛时期经统治过埃及。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大量移入,15世纪出现芬吉王国,17世纪富尔人建科尔多凡王国和达尔富尔苏丹国。19世纪70年代英国势力自埃及向苏丹扩张。1899年由英埃共管苏丹。1951年废除共管。1956年1月1日独立为苏丹共和国。1969年改名苏丹民主共和国,1985年再次改称苏丹共和国。

苏丹境内四周高,中间低,东北面有红海山脉,西部有穆尔山区,南部为努巴山区。苏丹位于北纬9度和北回归线之间,全境受太阳直射,是世界上最热的国家之一,干旱而炎热是这个国家气候的基本特点。苏丹国土广袤,南北东西气温差异很大。全国可分为2个气候区:南部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暖干燥的热带草原气候区,北部则是高温少雨的热带沙漠气候区,气候干燥,多风沙。

首都喀土穆有“世界火炉”之称,年平均气温在30℃以上,4-7月为最热的季节,一般日间气温40℃,酷热季节气温可达50℃,地表温度最高可达70℃。但在个别高海拔地区,寒冷之时气温亦可低到0℃左右。

全国共设18个州,分别是:喀土穆州、北方州、尼罗河州、红海州、卡萨拉州、加达里夫州、杰济拉州、森纳尔州、白尼罗河州、青尼罗河州、北科尔多凡州、南科尔多凡州、西科尔多凡州、北达尔富尔州、西达尔富尔州、南达尔富尔州、中达尔富尔州、东达尔富尔州。

南苏丹是东非的一个内陆国家,全国分为10个州。国土总面积619745平方公里,人口约1190万(2016年2月)。南苏丹东与埃塞俄比亚接壤,西与中非共和国为邻,南与刚果民主共和国、肯尼亚和乌干达毗连,北部邻近苏丹。首都为朱巴(南苏丹总统基尔于2011年9月发布命令,决定把拉姆塞尔定为该国新首都,并计划在5至8年内完成迁都)。

南苏丹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其道路、水电、医疗卫生、教育等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严重缺失,商品基本依靠进口,价格高昂。国际社会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向南苏丹提供了大量援助。

南苏丹地形呈槽型,东部、南部、西部边境地区为丘陵与山地。地形平坦开阔,多为粘土质平原,中部有大片草原、湿地。全境最高峰为南部边境的基涅提山,海拔3187米。南苏丹为内陆国,无海岸线。南苏丹属热带草原气候,全境95%以上为湿润和半湿润地区,湿度高并有大量的降雨。每年5-10月为雨季,气温20-40℃,11-4月为旱季,气温30-50℃。南苏丹最大的水源是白尼罗河,自南向北纵贯南苏丹中部。

南苏丹独立时,全国共划分为北加扎勒河、西加扎勒河、瓦拉卜、湖泊、团结、上尼罗河、琼格莱、东赤道、中赤道和西赤道10州。2015年10月,基尔总统颁布总统令,撤销原有10州,设立28州。2017年1月,基尔总统颁布总统令,再次调整行政区划,共设32州。

南苏丹系多部族国家,有尼罗特、尼罗哈姆、班图和努巴四大族群。主要有丁卡人、努维尔人、希鲁克人、巴里人等64个部族,属于黑色人种。南苏丹居民大多信奉原始部落宗教,

种族矛盾与历史差异

要说起苏丹的分裂,最深层的原因其实还可以说是种族矛盾。因为苏丹南北部确实人种差异还是很大的。苏丹北部的主要民族是阿拉伯化的努比亚人,努比亚人在历史上曾经和古埃及人比较接近,并曾入主埃及,建立过自己的王朝。他们很早就是黑白混血人,在白人眼里他们是黑人,而在黑人眼里他们则是白人。而努比亚人和苏丹北部的其它民族在公元16世纪之后多数信仰伊斯兰教。

苏丹北部的主要民族努比亚人

而苏丹南部则基本上是黑人,其社会构成也基本和其它黑非洲地区一样,比如部落和民族数量超多,在南苏丹独立之后,其境内最大的民族丁卡族也只占其总人口的15%左右。不过虽然民族众多,南苏丹的所有民族因为地理和文化相近,所以在总体还大致可以分成一个相对接近的族群,叫尼罗特人。他们基本上都是纯黑人,而且以身材超高而著称。而且南苏丹多数民族是信仰基督教或者非洲传统的万物有灵宗教的。

南苏丹主要族群尼罗特人

而南北苏丹在历史上虽然也有过交集,努比亚鼎盛时期曾在南苏丹地区建立过比较薄弱的统治,但真正让南北苏丹成为了一个国家的,其实还是因为英国殖民统治。公元1820年,当时还处在奥斯曼帝国统治之下的埃及占领了今天苏丹北部地区。而到公元1869年埃及苏伊士运河开通之后,英国对埃及发生了很大兴趣。公元1882年,英国以埃及发生内乱为由,入侵埃及和埃及治下的苏丹北部。到公元1896年,英国和比利时达成协议,之前比利时刚刚占领的拉多飞地转归英国所有,而这个地区就是今天的南苏丹。

属于英属埃及的苏丹(下方浅绿区域)

所以此时的苏丹其实是英属埃及的一部分。不过在1936年,英国在埃及的殖民统治被迫转变为让埃及自治,但却维持了在苏丹的直接殖民统治。至此南北苏丹单独成为了一个政治区域,也就是后来独立的苏丹共和国。在英国统治的早期,因为当地的种族和宗教差异,所以南北苏丹地区其实是分治的。但在二战结束之后,英帝国在全球殖民地的统治面临崩溃,而为了维持在苏丹的统治,同时也为了稳固在埃及的间接统治,英国决定将整个英属苏丹统一治理,而这样做最大的改变就是努比亚人在整个苏丹获得了更大的权力,努比亚人说的阿拉伯语也成为了整个苏丹的官方语言。英国人这样做主要是为了拉拢社会发展水平明显较高,和埃及人更接近,独立倾向也明显较大的努比亚人,也就是苏丹北部的主要民族。

宗教冲突表象下的经济冲突

但即使这样,英国在苏丹的统治也只是多维持了十年。1952年埃及正式从英帝国独立之后,苏丹也爆发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大规模抗议,最终在四年之后,苏丹也取得了独立地位。但苏丹在独立之后立即爆发了内战。因为之前在能够同时镇住南北苏丹的殖民力量不复存在,南北苏丹之间又确实差异比较大,而且苏丹独立完全是北部努比亚人所主导的,其政府中给南方黑人的代表比例极低,引发南方强烈不满。所以几乎是在苏丹独立的同时,苏丹南部的苏丹国防军赤道军团就发动叛乱,拉开了苏丹第一次内战的序幕。这次内战一直打到1972年,最后以苏丹政府同意南方自治而告终。

独立之后的苏丹

但是在1983年,苏丹政府宣布取消南方自治,并宣布苏丹要在全国推行伊斯兰教法,这一举动在南苏丹地区引发强烈不满,很快双方的武装冲突再起。所以表面上看这次战争似乎是一次因为宗教原因引发的民族冲突。但其实这些原因却只是表象,真正深层次的冲突其实是经济原因。

大家知道,非洲大陆整体经济发展水平都不高,苏丹也不例外。但苏丹其实还比较幸运,因为从公元1970年代末期开始,苏丹境内发现了不少石油资源,所以苏丹凭借石油出口缓解了很多自己经济起点极低的劣势,石油出口也长期占据苏丹全部出口商品总额的70%左右。但苏丹发现石油的地区恰恰就是位于苏丹南北交界的地区,而且主要是位于南方境内。所以在发现石油之后,苏丹南方获益极大。但苏丹南方是完全的内陆地区,而且其境内炼油能力匮乏,要把这些石油经过提炼之后销售到海外市场,则都要依靠苏丹北方的炼油厂和港口。所以虽然油田主要位于南方,但如果南苏丹把石油收益独占,苏丹北方肯定心里也没法接受。

苏丹的油田分布(下方彩色区域)及石油出口运输路线

所以在1983苏丹政府以实行伊斯兰教法为理由取消南苏丹的自治,其实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真正的目的还是希望更多控制苏丹南方油田,从而使北方获得更多石油收益。但这样南方又肯定不愿意接受,双方巨大的经济利益分歧没法调和,因此战争一打起来就再也收不住了,第二次苏丹内战从1983年一直打到了2005年。是世界近代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内战之一。

本身苏丹政府是政府军,南苏丹名义上只是民兵,所以实力自然是政府军占据明显优势。而且在苏丹内战爆发之前,美国和西德为了抗衡苏联在非洲的影响力,曾经长期向苏丹出口武器。但因为苏丹南部有大量基督教徒,而且如果南苏丹自立也更有助于西方公司控制苏丹的石油资源,所以美国在苏丹内战爆发之后中止了向苏丹政府提供军备,转而支持南苏丹的军事势力。然后南苏丹因为本身就部族众多,内部还不时发生相互之间的部族冲突,所以双方打了二十多年谁也没法占据真正的上风。

现在的南北苏丹

但20多年的内战总共导致了苏丹100万到250万人死亡,其中绝大多数是平民。而双方始终势均力敌,再打下去谁也很难获得更多利益,所以在国际各方的调解之下,南北苏丹最终在2005年达成了停火协议,双方同意设定一个六年的过渡期,以决定南苏丹的最终地位。而在此期间,南北双方平分石油收益。

其实,在苏丹的历史当中,早就已经存在着根植于苏丹内部的分裂种子,这颗种子在上世纪最后20年逐渐病变,时至今日仍未「痊愈」。

历史遗留的分裂种子

苏丹在古代曾是著名的努比亚王国(Nubia),在它的北面,有一个水土丰饶的强国:埃及。苏丹因此一直受到埃及的政治和军事威胁。可以说,在苏丹的古代历史上,几乎每个时代都受制于埃及。

但是,埃及的强盛也有终结的一天。随着地中海政治形势的更迭变化,埃及也开始受到外界威胁。法老时代之后,埃及从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19世纪,分别被亚述、波斯、马其顿、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大英帝国所统治,期间还一度被拿破仑占领。

苏丹并没有因为埃及的衰落而强大起来,相反,苏丹跟随着埃及,也直接或间接地受到诸帝国的统治。在19世纪,苏丹先是被奥斯曼帝国的控制,然后受英国人的管辖。英国一度成立「盎格鲁-埃及苏丹」,通过埃及来控制苏丹。

不过,二战以后,随着英国和埃及自身的衰落,苏丹独立成为可能。埃及从英国的控制下独立出来以后,已经无力管理苏丹的领土。于是,英国和埃及允许苏丹为自己的独立投票。

1956年1月1日,新苏丹作为非洲最大的国土,正式出现在了世界政治舞台。

1956年-1969年,苏丹共和国刚独立时的领土

现代苏丹虽然独立了,但是在殖民时期,其分裂的种子早已埋下。

在埃及统治时期,苏丹的国土扩展到了南方,随着历史发展,也就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南苏丹地区。到了英国的殖民时期,英国一度考虑是否将南苏丹地区和更南边的乌干达合并,因为无论是在文化上,还是在地理上,它们看起来更像是一个整体。但令人无奈的是,1947年的朱巴会议(Juba Conference)还是将南北苏丹划做一个国家。

乌干达在非洲所处的位置(红色区域),它的北面就是南苏丹。

然而正如英国所纠结的那样,南北苏丹虽然强行成为一个国家,但是实际上,他们差别甚大。

首先从地理环境上,北苏丹在高原上,大多都是全年高温少雨的热带沙漠气候;南苏丹则在三个高原所夹的盆地中,属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干燥的热带草原气候。气候上的不同,造成了两地的生活习俗差异,而北部环境的恶劣则让北苏丹不得不向南谋取水源和土地。

从文化上,北部苏丹主要是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这主要来自于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扩张的影响。而南部苏丹就完全不同,他们的人口组成多是黑人,信仰民间的泛灵论和外来的基督教。两个地区发生文化冲突也是在所难免。

非洲不同宗教的分布

同时,苏丹人口大多分布在北部,但石油资源却有四分之三都在南部,这样的资源经济的争端,为苏丹的乱局埋下了伏笔。

总之,古今诸帝国的摆布虽然让南北苏丹成为了一个国家,但却他们没有弥合二者之间文化、地理和经济上的冲突,分裂与战乱在所难免。

南北苏丹的分裂

毫不意外,在1955年和1983年,南北苏丹爆发了两次战争。

第一次内战的时候,南苏丹损失严重,大约有50万人死亡。这样的代价换来了南北苏丹在1972年签订的《亚的斯亚贝巴协定》(Addis Ababa Agreement)。这一协定给予南苏丹一定的自治权,但这只是内战的暂停,而不是终止。

10年之后的1983年,苏丹总统加法尔·尼梅里(Gaafar Nimeiry)宣布在全国实施伊斯兰律法,引起南方黑人的不满,南方反抗军苏丹人民解放军起对抗政府,第二次苏丹内战爆发。

这次由宗教而引起的战争,由南苏丹开始。南方反抗军,就是苏丹人民解放军,他们与政府军展开了长达21年的战争。这场战争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平民死伤最多的战争之一,共有190万平民丧命,500万平民流离失所。

第二次苏丹内战是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内战之一,由于饥荒和人口流失,在南北苏丹都有征募儿童兵的现象存在。图片来源:Mic

2005年1月9日,南北苏丹签订了《全面和平条约》(Comprehensive Peace Agreement)。这一条约继续赋予南方自治权,并保证北方的伊斯兰律法不对南方施用。

尽管如此,苏丹的裂痕已不可弥合。

2011年,北苏丹默许南苏丹进行独立投票,同意南苏丹独立的人几乎达到百分之百。同年,南苏丹正式独立,成为南苏丹共和国。

但是冲突并没有因为南苏丹的独立而结束,北部阿拉伯人与南部非洲人的矛盾、被殖民的混乱历史、石油资源的分布依然让这片地区充满冲突和战乱。在这些矛盾中,如今由维和部队和南北苏丹共同管理的阿卜耶伊地区是一个典型地区,这里拥有着几乎苏丹南北之争的所有因素。

阿卜耶伊地区的归属

阿卜耶伊地区目前位于南北苏丹之间,居住区中混杂着阿拉伯人和非洲黑人。一方面,由于历史上的殖民与黑人奴隶贸易,阿拉伯人与黑人之间本来就充满矛盾;另一方面,基督教信仰、传统民间信仰与伊斯兰教信仰在本地人中各有信徒,几乎遍地都是导火线。

随着族群的混居,信仰伊斯兰教的黑人和信仰基督教的阿拉伯人,同信奉民间信仰的黑人、阿拉伯人居住在一起,形成了复杂而矛盾的种族-宗教区域。

即使如此,除了第一次内战,在1983年以前,阿卜耶伊地区依然保持着表面上的和平。

但是新的导火索在20世纪70年代显露出来。阿卜耶伊地区位于石油储藏带木格拉德盆地(Muglad Basin)中,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美国的雪弗龙公司(Chevron)在苏丹进行了长达10年的勘探开发,发现了多个大型油田,探明多达1.8亿吨石油储量。

苏丹地区的油田分布(红色区域),主要集中在南北苏丹交界处和南苏丹。图片来源:earthbyte

这让苏丹政府动了心,因为苏丹大部分的油田都位于南部,所以为了争夺经济利益,总统尼梅里就一直尝试着将南北边界线上的富油区划分到北边来。

2005年,苏丹第二次内战结束,根据《全面和平条约》及附属协议,阿卜耶伊地区被作为特别行政区,受总统直辖。但为了显示该地区边界划分的公平,同时成立边界委员会(Abyei Boundaries Commission)来确定该地区边界。

这个委员会由15人组成:5人由北苏丹政府任命,5人则由南苏丹人民解放军组成,除此之外,还有3个东非国际组织人员,以及2名分别来自美国和英国的外交人员。

但这并没有消除南北苏丹的隔阂与矛盾。2008年,战争再度爆发,阿卜耶伊的大部分村镇在战火中被夷为平地,200人在战争中死亡,大约5万居民被迫逃离,为此更多的士兵被派遣到了这里。

到了2011年,南苏丹独立时,阿卜耶伊地区发起了为期一周的投票,确定该地区是属于南苏丹还是北苏丹。但是这次投票并没成功,黑人认为阿拉伯人没有投票权利,而阿拉伯人则觉得这个地方还应该归属北苏丹政府。

战争与矛盾随着南苏丹的独立更加明显,抗议和交战依旧在陆陆续续进行着。

2019年,阿卜耶伊地区的联合国维和行动。

如今的阿卜耶伊荒原已经没有平民与小镇,在破败的村庄和无尽的草原上,会看到挎着冲锋枪散步的老人或是身着防弹衣的年轻放哨士兵。

在2018年,苏丹还被和平基金会评为「世界上最不安定」的国家。分裂后的南北苏丹的关系,犹如那一条弯弯扭扭的国界线,灾难与战争,依然长久地横亘在两国之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