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是如何领悟道的?我们,能不能也像老子一样的领悟道? 2024-04-29 07:15:22 我们现在对于道家文化的认识,或者说对于道的理解和领悟,都是依靠了老子所写的《道德经》这本书。那么,作为道家鼻祖的老子,他老人家又是根据什么来理解并领悟道的呢?从我们目前所能找到的众多零碎史料来看,可以知道远在老子之前的商初及尧舜时期,就已经存在道家的思想了,这就是中国上古的道家思想。在中国上古的道家思想中,就已经提出了道和天道这样的概念,比如人们很熟悉的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九章“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一句,其实并不是老子的原创!而是出自《黄帝金人铭》。 关于《黄帝金人铭》,最早出自西汉刘向《说苑》和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的记载,而以《说苑》的文字较为完整,根据现有的史料考证,《黄帝金人铭》的成文最晚也是在春秋时期,肯定要早于老子、孔子的年代,最早则可以追溯到周武王、姜子牙那个时期。姜子牙是大家公认的道家人物,而比姜子牙更早的,还有夏末商初的伊尹和尧舜时期的许由等人,在传说中甚至还有黄帝问道于广成子的故事,他们也都是后世公认的道家人物。也许可以这么认为,道家文化就是经过了中国古代先贤们一代又一代的探索和领悟,才发展完善起来的,春秋末期的老子就是道家文化的集大成者,老子的《道德经》就是对道家文化的完整阐述。这就像佛学的诞生一样,佛祖释迦牟尼也是在遍学了古印度的各家各派之后,又经过自己的领悟和实证,终于在原有婆罗门教的基础上,达到了婆罗门教所没有达到的彻底解脱的境界,从而创立了最了义的佛学。本篇文章,之所以要不厌其烦地追溯道家文化的形成过程,就是为了要说清楚,中国古代的先贤们,他们是如何领悟到道的?因为,对道的探索和领悟,是一个追求真理的过程,只要是真理,就一定经得起验证,无论是证实还是证伪,没有经不起验证的,就如做化学实验,只要实验的条件一致,无论谁来做这个实验,其结果肯定也是相同的。对道的理解和领悟也是一样,中国的古人也不是天生就领悟了道的,也有一个从不理解到理解,从不领悟到领悟的过程,只要我们也像做化学实验一样,沿着古人的脚步,把古人所走过的路再走一遍,相信我们也能得到跟古人一样的答案。 那么,中国的古人,又是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领悟到道的呢?从我们现有的相关史料来看,中国的古人很早就开始观察天象了,《尚书·虞书·尧典》:“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说明了早在帝尧时期,人们就已经观察天象以授民时了,司马迁的《史记·夏本纪》还记载太史公曰:“孔子正夏时,学者多传《夏小正》。”司马迁说的《夏小正》就是一本最早记录天象农事的古籍,明末清初的顾炎武在《日知录》中甚至还说:“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顾炎武所说的“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未免有些夸张,但也说明了中国的古人在很早的时候,就非常重视观察天象。中国古人观察天象的目的,无疑就是对种种的自然现象,进行分析和总结,从而找到其普遍规律,只要掌握了天时变化的普遍规律,就可以指导农业生产,也就是“以授民时”了。中国的古人,就是通过这样的观察和总结,既从天地万物的变化发展中找到了其中的普遍规律,又让自己同时形成了具体事物具体分析的思维模式和归纳总结抽象综合的思维模式。具体事物具体分析的思维模式,形成了中国古代的天文学,水利学、农业、医学等具体的科学技术,归纳总结抽象综合的思维模式,就形成了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等哲学思想。 阴阳五行学说的形成,就是中国的古人们,运用了归纳总结抽象综合的思维模式,把世界上所有的物质,包括山石泥沙、草木竹苇、江河湖海、金银铜铁及太阳的热、火烧的热等等,全部归纳总结为金木水火土这五行。后来,中国的古人们又把事物的特性、食物的味道、一年的四季、地理的方位等,都归纳到了金木水火土这五行之中。于是,就形成了人们所常见的东方、春天、酸味、喜欢伸直之特性为木,南方、夏天、苦味、向上燃烧发热之特性为火,西方、秋天、辣味、善于切割其他物品之特性为金,北方、冬天、咸味、向下润泽之特性为水,中央、季月或长夏、甜味、能种植庄稼之特性为土,这就是最早在《尚书·洪范》中所提到的五行学说。中国的古人,又通过观察各种现象,发现自然界有天有地,天有白天和黑夜,一年有冷有热,地有高有低,河有两岸,山有两面,人也分男女,于是就把整个天地万物都归纳总结为阴阳两种属性。在中国古人的眼里,整个天地万物就是在阴阳两种属性互相对立、互相依存、互相消长、互相转化以及五行的互相生克之中变化发展的。然后,中国的古人又发现,一棵树木经过了一年的阴阳循环及五行的生克之后,会比上一年有所长大,非但一棵树如此,所有的植物、动物和人类莫不如此,都有一个生长、长大、衰老、死亡的过程,随着旧的不断地死去,新的也在源源不断地产生,而且呈越来越多的趋势。就如同春天种下的稻谷,到了秋天会有更多的稻谷收成,经过了一年又一年的播种和收成,家中的稻谷会越来越多。 这种现象,就让中国的古人们领悟到,原来阴阳的循环和五行的生克,并不是单纯的重复,而是经过了这样的重复之后,事物会有所增长。也就是说,一次又一次的阴阳循环和五行生克,并不是毫无目的的,而是为了事物的有所增长才进行的,阴阳循环和五行生克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事物有所增长。于是,中国的古人又领悟到,原来万事万物的变化只是表面的现象,在万事万物的背后,还有一股生生不息的力量在起作用,正是这股生生不息的力量,推动着万事万物在变化中有所增长。但是,这股生生不息的力量,却并没有显现在人们的眼前,而是隐藏在万事万物的背后,是看不见、摸不着、听不到的,人们能推理出这股力量的存在,却不能直接触摸到。那么,这股生生不息的力量又来自哪里呢?中国的古人认为,既然这股力量隐藏在万事万物的背后,却又作用着天地万物,那这股力量一定是来自于天地之前的某一物,以老子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先贤们,就把这一物取个名字叫做道。 所以,老子在《道德经》中才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老子的《道德经》又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表示天地万物都是这个道所生的。我们通过对《道德经》的学习,也能够从中领悟到这股生生不息的力量,原来是来自于一个叫做道的东西。因为道是隐藏在万事万物的背后的,是在天地之前、宇宙之外的,是先天的,所以道的形体是虚无缥缈的、恍恍惚惚的、窈窈冥冥的、寂寂廖廖的,而道对天地万物的作用却是生生不息的。这就是中国古代的先贤们,运用归纳总结抽象综合的思维模式,对道进行推理和领悟的大致过程。简单来说,归纳总结是一种综合的思维模式,就是把苹果、桃子、西瓜综合成水果这个抽象的概念,中国的古人就是用这样的思维模式,把万事万物综合成阴阳五行这几个更抽象的概念,然后从事物的有所增长这个客观的结果,再运用抽象的逻辑思维进行逆向的推理,从而推理出造成事物有所增长的原因,原来是一股藏在万事万物背后的力量在起作用,最后再进一步推理出这股藏在暗中的力量,原来就来自于先天地而生的混成之物,也就是来自于先天的道。 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表示,就是由万事万物归纳总结出阴阳五行,由阴阳的循环和五行的生克观察到事物的有所增长,由事物的有所增长推理出一股生生不息的力量,由生生不息的力量推理出力量来自于道,在此过程中同时又领悟到,道的本身和道所产生的力量,原来是隐藏在万事万物的背后的。这就是我们后人,通过学习《道德经》、《阴符经》、《庄子》等经典,并循着古人的思路,也经历了一次对道的推理和领悟。只要我们严格按照古人所提供的思路,我们也能像古人一样的领悟到道的存在和作用。这说明,古人通过《道德经》等经典传授给我们的道理,是经得起验证的,整个道家文化也是经得起验证的,是值得我们相信的真理。当然,通过以上方法,我们只是从理论上领悟了道家文化,这肯定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在理论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在实践中验证道的存在和作用。道家文化的道,不是玄学,也不是客观规律,而是“先天地生”的道传统文化的儒道佛,本来就是一体的,以道家入门为最方便的捷径真懂《道德经》,就不会把道家智慧的训练方法,当成道家的智慧了一个人有没有学道?就看他的说话有没有依据?这是道家文化的标志 赞 (0) 相关推荐 《道德经》心得体会(9-15) 道德经心得体会(九): 我最早接触老子,是在中学历史课本中,对老子的印象,能够说起初是很模糊的.近期,我局第六届读书会开始了,局领导向我们每一位干部推荐了<道德经>等书,最终有机会认真拜 ... 您太客气了[作揖]您对老子的思想领悟很深... 您太客气了[作揖]您对老子的思想领悟很深透的,我的意思是我们人间的一切规章制度,法律规章,行规纪律等等,都是人为的道,这个"道"是可以说的清楚讲的明,甚至行得通的. 而作为万物母的 ... 老子讲用兵之道的几个核心观点是什么? 老子主张无为,无为的内涵在于有所为而不恃,有功劳而不居.善于守弱.守小.守下.老子讲用兵之道,也符合这一中心思想. 老子主张治国不以兵强于天下,经文中说:"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强天下.&quo ... 老子崇尚柔弱不争的思想,为何朱熹却说老子的心最毒 贵柔是老子的基本思想之一,柔弱是老子推崇备至的处世哲学. 柔弱的意义 一.柔弱胜刚强. 老子善用自然为喻,在第二十三章说道:'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 ... 精读老子 不用啃深奥原文,就能明白《老子》中的大智慧 下载 发表评论 A+ 所属分类:哲学宗教 编辑推荐 ◆戴建业,风靡全网的国民教授,课程视频播放过亿,一千万网友点赞叫好. ◆七次再版,十七年长销不衰,2019年全新修订. ◆通篇都是随笔,不用啃深奥的 ... 老子说:“天之道,不争而善胜”,老子和管仲思想的一个共同点 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我们继续来分享老子的<道德经>,今天我们分享第72-75篇,这四篇内容其实都是讲老子的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的,而老子提出的方法也是秉持了道家"无为而治& ... 第1讲 序:老子西行为何骑牛不骑马【我读老子】 无先秦思想,则无中国思想史. 1.这个时代被称为轴心时代. 东方:孔子.老子.墨子.孟子.庄子等: 印度:释迦牟尼: 中东:犹太先知: 古希腊:毕达哥拉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阿基米德等. ... 老子庄子为什么要反对儒家的仁义思想?老子反对仁义的三个理由! 中国文化历来以儒道佛三家哲学思想为主流,在佛教出现之前,儒家和道家学说占据了中国主流文化的位置.儒家主要是一种政治伦理哲学,它以血缘关系和宗法制为基础,构建了一整套社会治理和人伦秩序的哲学系统.儒家的 ... 29、老子善心、善良、性善的本意——走进《老子》 29.老子善心.善良.性善的本意--走进<老子> 在上一章老子通过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厚重安静超然安居是大国国君之道,这正是大国国君善行的状态.在本第二十七章中老子就进一步的 ... 老子是如何从天地万物中领悟到道的?可见老子的境界和智慧有多高 关于老子的境界和智慧这个话题,其实是一个相当严谨的学术问题,可绝对不是随便问问随便猜猜这么简单,而是必须严格按照道家的思想来理解,还必须以道家的经典来佐证. 严格来说,老子的境界和智慧,就是体现在老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