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牧甫篆刻《珍重芳华》
黄牧甫(1849-1908),安徽黟县人,原名士陵,字牧甫,亦作穆甫、穆父,后以字行。晚年别署黟山人、倦叟、倦游窠主。其父博雅能义,著存《竹瑞堂集》。黄士陵篆刻创作对后世篆刻的影响,均可与吴昌硕相比臂。其开创的篆刻流派,世称”黔山派”。黄士陵的篆刻重浑厚而特别强调秀劲、含蓄、深沉、幽默而耐人寻味。刀法上,他大巧若拙、归真返朴,在运刀的光洁中求锐劲之势;篆法则取金文并以极平实恬淡的气格出之;章法则着意于印面空间的有机的切割。黄士陵的篆刻活动主要在南方,故当时湖、广一带受他影响的篆刻家很多。
牧甫在篆刻艺术方的成就,主要是不为明清流派所束缚,虽遍学各家,但入而能出,他以自己丰富的金石学的学识,与印艺很好地结合起来,不但把古玺艺术介绍于当代,同时将几百年来以烂铜印作为拟汉的唯一标准给予了变革。
他用光洁妍美的风姿,把汉印原来的面目重现于刀下,为后代寻索传统的玺印艺术,指出了坦阔的途径,并在长期的研求中,纳故吐新,创造了自己寓险绝于平正,峭拔而雄深的风格。
芳华,汉语词汇,汉语拼音为fāng huá,亦作“ 芳花 ”。 其释义有:1、香花。2、美好的年华。3、茂美。
出处
闽·王继鹏《批叶翘谏书纸尾》诗:“人情自厌芳华歇,一叶随风落御沟。”
明·文徵明《和答石田先生落花》一:“无情刚恨通宵雨,断送芳华又一年。”
清·龚自珍《洞仙歌》词:“奈西风信早,北地寒多,埋没了,弹指芳华如电。”
《楚辞·九章·思美人》:“芳与泽其杂糅兮,羌芳华自中出。”
南朝·梁简文帝《梅花赋》:“折此芳花,举兹轻袖。”
宋·范成大《光相寺》诗:“峰顶四时如大冬,芳花芳草春自融。”
明·陈子龙《上巳城南雨中》诗:“春甸摇芳华,长林萦幽壑。”
宋·范仲淹 《老人星赋》:“增芳华於信史,协休美於祥经。”
黄牧甫除了这方白文“珍重芳华”,还刻有一方朱文“珍重芳华”,为其惬心之作。
4294 黄士陵刻 寿山石羊钮印章
印文:珍重芳华。
边款:牧甫惬心之作,庚寅六月。
尺寸:2.2×2.2×6.3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