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课文教什么?
为什么教课文?课文怎么教?课文到底教什么?这是课文教学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教了那么多年课文了,有时候觉得这些问题好陌生。而拿到一篇篇陌生的课文,真的又有一些不知所措,特别面对越来越多的长课文。
反复思考,我想到了这几个小方法:
1.题目相当重要,要详细解。
题目很短,承载的东西非常多。如何解题,真的相当必要。比如《“诺曼底号”遇难记》,这个引号什么意思?遇难记,记下的是什么?《巨人的花园》,什么是巨人?巨人在我们的心中,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这个花园是怎样的花园,这个花园会变吗?
与学生解题目,只能透过大量的问题提出来完成吗?思来想去,也许只有这一法了。当然,学之前,这一法可以用,如果直接不讲题进入课文,学完之后再看题,肯定不只是问题了,可以从评价的视角来做。
2.文学就是人学。
这是一句很有价值的论述。这句话,其实告诉我们,课文的学习,一定要把文中所有的人物一一找到。然后根据课文内容判断、理解,哪些人物是最重要的人物,哪些人物是重要人物,哪些人物是关键人物,哪些人物是集体人物。把所有的人物找到,一一理解了,真的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也能让学生明白,自己写东西,人物一定要多元化,文中的每个人物都不可少。
3.学一课给人物写一封信。
每篇课文都有人物,有的人物让人喜欢,有的人物让人讨厌,有的人物让人不得不思考。选择一个人物给其写信,模仿这个人物收到信之后再回一封信,这种用写作的思维来学习课文,肯定会有深度的。给人物写信,水平自己清楚。替别人给自己回信,水平肯定要有超越。由于我们一个学期所学课文很多,很难做到篇篇课文如此。不过三年级开始,开始要求学生写日记,四年级开始说写信。也就是写信学了之后,完全可以把日记与写信结合起来,每篇课文都可以用此玩一玩。
4.读一文得一句话。
读一篇文章能够得一句话,真的足够了。比如《“诺曼底号”遇难记》,这一课好多话值得拥有,值得思考。教学时,就让学生选择一句记下来,丰富自己的积累,说明这篇文章留在了记忆深度。《巨人的花园》中的“我有许多美丽的花,可孩子们却是最美丽的花。”记在心中,多好啊。
5.学一文得一写作智慧。
每一篇课文都是作品,都是作家用心创作出来的。其中必然有值得孩子拥有,可能会改变学生的写作智慧。有的在“一个词”用的精准,有的在“一个标点”用的神奇,有的在“描写”上如此精彩,有的在“对话句”上精彩无限,有的在“开头或结尾”上写得非常不一般,有的在文章结构上独特的让人佩服不已,有的在写作风格上让人不得不模仿……细致研究教材,找到若干个写作智慧,学生自由选择拥有,这样的课文教学有趣。
6.学一文读一书。
我一直说,任何一篇课文都会有相对应的一本本书与其对应。课文不能教成终点,要教成让学生读起那本书的终点,这样的教学才是深远的。过去,我们老师教课文,很少的课文会告诉我们去读什么书,现在的课文应该每一课都要告诉学生读哪本书。有人会说,学生很难做到。我个人觉得,学生做不到,不是老师的错。老师不提出来,注定是老师的错。
7.学一课得会写一组字词。
每一课都有很多生字新词。这是必须要作为重点来学习的。学生识字越多,识词越多,理解能力才会越强,学习语文的能力才能加强。小学阶段,不要受2500个生字左右,其实学生通过课文学习,通过大量阅读,识字能达到3500个,认识的字达到4500个,学生就不一样了。
课文教学,肯定方法很多。我想到这七点,努力践行这一教学,相信这样的课文教学可以让我的课文教学更清醒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