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学打节拍及摇板和散板的区别
从小没受过音乐教育,半路出家学乐器,用旧的学习思维很难理解简单的乐理知识。不理解,先死记,知道哪天明白了才算开窍儿。
西方音乐是固定不变的拍子节乐法,强拍必须在小节的第一拍。2/4拍子是“强弱”的循环,4/4是“强、弱、次强、弱”循环,跟他们的法制为上理念一样,谁也不能改变。京剧音乐是板眼节乐法,跟打太极一样,有活动余地,强弱可以在任何板眼上,不固定还可能变化。大概这也是京剧音乐的魅力所在。
2/4拍子就是“一板一眼”, 4/4拍子是“一板三眼”。上次学琴《贵妃醉酒》大大帽子头过门儿,老师听后说,有2处拉得不好。他的观点是,拉胡琴节奏的准确就是标准,其他为次,其他些小毛病随水平的提高,自己慢慢都能自觉改正。我自以为拉得很好了,为啥察觉不到毛病呢。老师说,打一下拍子就知道了,2个地方拉得快了节拍不够,就不好听。他总是比划说,拉胡琴跟写毛笔字一样,每一笔都要清晰,稀里糊涂就不行。
我决定搞明白这个问题,重新跟老师学一下打拍子。老师让我先打,我就右手往左手上拍。老师说,你这样一个姿势能知道打哪了?一会不就把自己打糊涂了。他教第一下平掌下落,第二下曲掌下落,这样不就知道哪个是板,哪个是眼了,板眼、板眼,应该这样打,记住。按这个法子,《洪洋洞.为国家》二黄原板2/4拍,打起来感觉节奏很整齐,唱腔也是“板起板落”,而且每句唱腔的结尾必是落在“板上”,就是行话讲的“紧胡琴”,唱着也特别舒服。4/4拍的打法,分四下打,分别是平掌、食指、中指、无名指依次下落,分别代表“板、头眼、中眼、末眼”。随之的唱腔也是每句“中眼”起唱,结尾丝毫不差地落在“板上”。《宇宙锋.老爹爹》西皮原板4/4拍,就是很好的例子。
本以为《锁麟囊》全剧唱段的谱子都找齐了。跑步时细品慢咂,发现“一霎时”后面有一小段,就几句唱,“蓦地里,见此囊依旧还认”。凄美婉转,自己判断可能是摇板或散板。回家后翻看曲谱却发现,少了这段。学琴时把音乐调出给老师听,他立马说:散板,你听是不是一句一锣。果然是一句腔随胡琴声正欲收,一声深沉无比的锣跟上去了。老师说,你要是分不清就记住散板是“一句一锣”,摇板不是。
自己综合一下老师教的小知识,区别摇板与散板,单用眼睛判断,武场打单面鼓的左手拿板,散板双手打单面鼓;单用耳朵听就更简单, “一句一锣”的一准是散板。
费了些时间,终于找到“蓦地里,见此囊依旧还认”这小段的曲谱和唱谱了。国庆假期让老师整理好,在“一霎时”后面补上,这样《锁麟囊》就不留死角,全剧唱段的谱子都齐全,唱拉都无后顾之忧,也算圆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