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不是为了让自己感动
理想主义者之所以是理想主义者,在于有细腻的情怀和一颗敏感的心。
做了几年公益阅读推广之后,发现有一个问题:貌似来来往往很是热闹的公益圈,有点像“淘米”,猛一看清清浊浊,稍等一阵后,水还是水,米还是米。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参与到公益行业当中,这尽管也是因为公益队伍越来越庞大,越来越需要人,但却如同二十一世纪初的加工厂工人一样,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有时,是营盘故意造成的流水兵,更多的是流水兵抛弃了营盘。
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什么最不缺乏呢?——情怀。TA没有钱,没有权,没有房子,没有车子,甚至没有爱情,没有友情,但依然有情怀。
有人说,从事公益行业的都是理想主义者。这话很绝对,也没有任何的依据。虽然一部分人从事公益的时候,往往不计报酬,甚至不辞辛苦,让人总觉得“哗,在这样的社会,不讲钱,好有B格哦!”这并不代表什么!理想主义者就是不看重金钱吗?从事公益的,都是这样的理想主义者吗?
有一件事,请不要误读了,这些人只是在做着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或者说是自己认为正确的事,你给不给钱,对他来说,没有任何的意义。钱的给予与否和他们的出发点是没有对等线的。这并不是说他们不需要金钱来满足生活的需求,而是金钱并不能成为他们从事这件事的支撑点和出发点。
而更多的人并没有这样的意识,对他来说,公益行业,也仅仅是求生的一个行业罢了。我做事,我付出,我就要报酬。你给的钱少,就不要嫌弃我做的少。“一分钱一分货”,在这些人的眼里,公益和计件工人其实并没有分别。
很多年轻人之所以在公益圈中呆不久,很大的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无法满足自身的“物质需求”。觉得付出和收入不对等啊!虽然公益行业的自由度很高,但公益行业的“无薪加班”也是最高的,而且这个加班,还都是建立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根本不需要领导动员。
而社会有那么多那么多的好东西,都是需要金钱才能得到的,你没有任何的理由和权力阻止我“满足享受”“追求高物质水平生活”的权利。那么低收入的公益圈,和高水平的生活是无法划上等号的,我为什么不去追求更高的呢?
诚然如此。
在一个浮华的社会里,有什么比人心更浮躁的吗?在虚荣的社会里,有什么比人情更浅薄的吗?
我喜欢这些“诚实”的人。他们最起码不会把自己伪装得很慈善,不会把自己伪装成很神圣,他们把公益当成是寻找理想工作的“过渡期”也是无可厚非的。
我不喜欢的是那些,假装有很多的情怀,很多的眼泪,很多的爱意的人。在他们眼中,公益就像被放大的爱心收容所,每一个贫苦,都是满足泪腺的那一滴水珠,每一份贫瘠,都是满足小资自我的一幅照片。
而公益,并不是慈善,慈善也不等于高位地给予!
每个人都是生而平等!“橘生于南则为橘,橘生于北则为枳。”环境的不同,并不能成为划分等级阶层的任何依据。公益者,公众之利益。你可以把它当成是一份工作,也可以把它当做是一份情怀,但你不能因为它而有凌驾于其他人之上的优越感!
每个人无论是因为生活,还是因为理想而去从事一件事,那件事的本身并不应成为“上升的权势”。
很多的画家都是在死后才出名?为什么?难道是因为他生前画得不好吗?难道他的出名不是因为他的画吗?
一个真正对事物有着真正的热爱的人,他不会去考虑太多他热爱的事物以外的事情。如同爱迪生,如同凡高。
一份热爱要持续多久才能成为热爱;一份情怀要延续多久才能成为情怀。这对当事者来说,并不是一个标准或尺度,相反的,在他的心中,完全没有这样的概念和想法。跟随心灵的声音,听从心灵的召唤,他虔诚如教徒,只是为了心中的那一份念想。
不是为了感动而去感动,不是为了公益而去公益。追随自己的内心,放下世俗的虚荣,做你所想,想你所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