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与修养|不炫耀才是英雄本色
战斗中,冲锋在前,不怕牺牲,屡立战功的人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有的人,立了一点功,自以为自己了不起,就到处张扬,唯恐人们不知道,炫耀自己是有目的的,就是要为自己捞取政治资本。
而有的人立了大功,却默默无闻,从不在人前夸耀自己的功劳,反击千方百计遮掩自己的功劳,唯恐自己立了战功让别人难堪。
孔子称赞鲁国大夫孟之反就是这样的人,他说:“孟之反不伐。”伐,夸耀、炫耀的意思;不伐,就是不夸耀;孔子说,孟之反这个人不自我夸耀。
孔子接着说了孟之反的表现:“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奔,奔跑,指败退;殿,殿后,走在最后面;策,马鞭子,在这里是指用马鞭子驱赶马,使马快跑。
这段话的意思是军队撤退的时候,孟之反殿后掩护,快退到城门时,他用马鞭抽打马匹,并说道,不是自己敢于殿后,是马不肯往前跑。
在军队打了败仗溃败的时候,后有追兵在后面紧紧追赶,败军都是仓皇逃命,一个比一个跑得比兔子还要快,唯恐跑得慢了一点被追兵赶上,丢了性命。
兵败如山倒,就是因为一部分人看到势头不对,就节节败退,其他的人往往被败退的人裹挟着后退,这种失败情绪会传染,加剧了败退。
这时候,殿后的人是把自己的背暴露给敌人,是很危险。没有胆量的人很难以从容走在后面,只有英勇无畏的人临危不惧,把生的机会给了别人,而把危险留给了自己,这才是真正的英雄。
孟之反就是这样的将帅,在大军溃退时,他不是为了保命,仓皇逃跑,而是从容走在最后面,等大家跑到城门的地方,可以安全进城了,他才策马而行。
殿后的人是很危险的,能够殿后说明这个人很勇敢,这在古代是要奖赏的。孟之反明明是走在最后面的人,但是他却说不是他要殿后,而是马跑不快,一点也不说自己是有功的人,没有夸耀自己的意思。
喜欢自夸的人,往往就是那些做得不够的人,因为做得太少,因而有一点点值得说道的地方,就赶紧拿出来炫耀,拚命夸大,唯恐别人不知道。空瘪的谷穗才高昂着头,而饱满的谷穗都是沉甸甸低着头的。
真正有学识、有涵养、有能力的人,是不会到处炫耀自己的。拥有很多的人,反而很谦虚,因为功劳多到习以为常,他不用向别人炫耀,别人看得见。
老子说:“不自伐,故有功。”不自我夸耀,所以功不可没。
贺若弼与韩擒虎都是隋朝覆灭陈国的两大功臣。贺若弼率部与陈军主力决战,久攻不下。韩擒虎却趁着陈军虚弱的绝佳机会,率部乘虚直进,俘虏了陈后主,灭了陈国。
贺若弼觉得自己辛苦一场,被韩擒虎摘了胜利成果,就要与他争功,在隋文帝面前极力贬低韩擒虎,将功劳全部揽到自己身上。
韩擒虎却不与贺若弼计较,避开了朝堂上敏感的政治纠纷,屯兵驻守金城,成为突厥最害怕的隋将。
隋文帝见贺若弼如此心胸,不再信任他,剥夺了他的军权,贺若弼也最终被隋炀帝诛杀。
君子不自我夸耀自己做的事,不自己宣传自己的功劳,目的是保持自己谦虚的品行。
孟之反不夸耀,不是他为人虚伪,而是他谦虚,有功劳不自夸,而且不居功。
不让人难堪,是涵养的表现。孟之反殿后,如果高调宣传自己,就衬托别人仓皇逃跑,贪生怕死,让人难堪,羞愤难当,必然会引来别人的忌恨,反而使孟之反陷入众矢之的的境地。
孟之反却没有这样做,而是等大家安全后,才打马快行,并且自嘲地说,不是自己要跑在最后边,而是马跑不快,落在了大家的后边。他表明其实自己和大家一样俗,就给足了逃跑的人面子,给他们有台阶下,对自己也是一种自我保护。
孟之反是一个大智慧人,为人谦虚低调而有涵养,而且自我保护意识很强,因而赢得了孔子的赞扬。
#一起读书吧#
我读《论语》之《雍也篇》:
【原文】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译文】
孔子说:“孟之反不夸耀自己的功劳,军队撤退时,他殿后掩护,快退至城门时,他用马鞭抽打马匹,说:'不是我敢于殿后,是马不肯往前跑。’”
读书感悟人生,写文传承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