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高考状元心仪厦大,竟“意外”考上清华,学霸是怎样炼成的?

在高考这场洋溢着理想和青春的梦想“战场”上,总有一些强者让人敬佩,高考状元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本期高考故事的主人公:福建2016高考理科省状元——黄昊。

黄昊高中就读于厦门外国语学校,高考原始分701分(其中:语文122分、数学149分、英语139分、理综291分)。

被清华大学经济与金融(国际班)录取后,他曾表示:“我的理想是厦大,天知道我能考上清华。”

此言一出,很多人纷纷表示酸了!他这是真谦虚,还是高级的“凡尔赛”本赛呢?

据早期的媒体爆料,状元黄昊其实是位“千年老二”, 10次考试,8次考第二,1次考第一,1次考第三。

高考状元的结果,正好命中平时小概率的那次,虽说是意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

接下来,一起走进学霸的世界——

不折不扣的超级“书虫”

带了黄昊三年的班主任姜佳荣老师说,除了班级的内部活动外,黄昊很少参加学校的一些社团或比赛,“相对安静,但不是内向,他只是不爱表现。”

黄昊对书有多痴迷?

“从高一第一天到高考前一晚,他从没有离开过书。”班主任姜老师说,直到高考的前一天晚上,他还在看《穆斯林的葬礼》。

高中三年,是一个孩子人生中第一个惨烈的“战场”,还记得当年那些“惊心动魄”的高考励志口号和堆积如山的教辅材料吗?

我总觉得应该让孩子趁着小学尽量多读些课外书,到了初中还要保持大量的阅读,因为到了高中可能就没有时间看课外书了。

学霸用事实将我的无知嘲讽。

黄昊的课桌上永远都有几本课外书。

“有杂志,也有文学作品,时政类、财经类、文化类,什么都有。”班主任姜佳荣说,从高一开始,黄昊除了写课内作业以外,其他时间几乎都花在了看课外书上。

“老师也支持他,他各科成绩很稳定,从来都是在年段前三。要知道,理科高考决胜负,拉分项就在语文上。”

黄昊涉猎群书,类型五花八门:

他读《中国国家地理》和《博物》,也读《平凡的世界》和《三体》;

他关心时政和财经,会哗啦啦翻过一本还带着油墨气息的《看天下》,将一月的新闻都尽收眼底;

也能专注地捧起李泽厚的《美的历程》细细品读,唐宋诗词与宋元山水都在他的心中沉淀下来。

从广袤自然到浩瀚宇宙,再到纷繁复杂的城乡生活,广泛地阅读为他的人生打好了底色,在书海中游弋让他有了更为广阔的世界观。

这个内秀于心的男生在班级内部的演讲时主题立意总比同龄的孩子有深度,他旁征博引,侃侃而谈,因此被同学们尊称为“昊爷”。

他是拒绝刷题的学霸

非独立无以思考,非自主不能自强。

与大众想象中传统意义上的学霸不同,黄昊不会废寝忘食争分夺秒,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他很少刷题,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独特节奏。

黄昊说他在厦门外国语学校自由的校风中,过着“镶着金边”的生活,“凉风习习的午后,一缕阳光投射在课桌上,而我有卷子相伴,还有小卖部的酸奶。”

高一时,班主任姜老师曾劝说黄昊要适当刷题,但竟被他礼貌而坚决地回绝了。

到高三,当时厦门外国语学校要求高三学生周日下午三点就要到学校参加自习,但“昊爷”不愿意。用心良苦的班主任便趁机和他做了个“交易”:答应他不用到校,但他必须在家额外做些数学题。

关于疯狂刷题的模式,昊爷是这么看的,“高考固然是选拔性考试,但题目的难度不是无限的,用太难的题目训练可能并不适当。”他说,他恰巧掌握了适合高考水平的知识和技能,刷更多更难的题反而会影响心情。

因此,他总是早早地写完作业,翻阅喜欢的课外书,这样举重若轻的应考态度和对知识融会贯通的领悟力让他的同学们羡慕不已。

揭秘!状元成功背后的故事

谈及各科的高考分数,黄昊说,数学149分自己考得最满意,其他各科倒是在意料中。

当被请教高考高分胜出的秘诀时,昊爷只是淡淡地回答:“会做的刚好凑在一起”。

就这么简单?这次题目刚好会做?这也太低调了!

详细了解了黄昊以及另外一些学霸的故事,我总结以下几点:

1、以书为友,以学为乐

学霸总有相似之处,同年厦门文史类高考状元郑柔荑也酷爱阅读。

高中毕业于厦门一中的郑柔荑,虽然是以声乐特长被破格录取到厦门一中高中部的,但她最突出的还是学习成绩,她高一就进了文科拓展班,进入高二高三,她在年段的大考中经常排名第一。

郑柔荑学习非常专注,比较喜欢阅读逻辑学方面的课外书籍。

“阅读面、涉猎面与众不同,一些书其他同学看不太懂,她却读起来津津有味。因此她在做语文作文论证、文综论证类的题时,优势非常明显。”班主任林洁说。

柔荑的文字功底很好,在很多报刊上用笔名发表过文章。

关于阅读的力量,作家、金牌编剧柳建伟认为,阅读要分为4个阶段:

一是意识到终生阅读的重要性;

二是广泛的阅读;

三是精读;

四是找到能给予自己心灵曙光的作家和作品。

身为作家,柳建伟是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得主,在文学创作领域的成就有目共睹;作为编剧,他同样取得了非凡的成绩,从《惊涛骇浪》《突出重围》《英雄时代》,再到央视大剧《石破天惊》,编剧作品广受好评。

柳建伟说写作几十年,作为一个创作者,阅读是至关重要的,从一个理科生变为作家、编剧,自己不仅仅是在写作上下足了功夫,更是在阅读上也卯足了劲,自己人生的一大半时间都是与阅读相伴。

2、高效学习

黄昊经常能在晚自习课前完成所有课内作业,足以证明他的高效。

郑柔荑面对采访时也很大方地分享自己的学习秘笈:效率。

她说,你不要想着可以用休息的时间来学习,换句话说,该休息时就要休息。她每天会为自己制定一些任务,不过,如果任务没有完成,她也不逼自己,照样上床呼呼大睡。

提高效率的另一种好办法是限时做作业。郑柔荑说,你可以训练自己限时完成整份作业完成,也可以是其中的选择题,或是大题。

3、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时刻保持好心态,不患得患失

黄昊说:

“高考的压力确实比平时高,但高三的数次模拟考试可以让人进入考试的状态,在多次考试之后要把握试题的节奏,比如全国卷的语文试题,从论述类文本到文言文再到古诗词等等的顺序,每一个临考的学生都应该烂熟于心,并且把每道题花费的时间精确到分钟。”

良好的心态使得他在高中阶段的考试中始终发挥稳定。

而郑柔荑的班主任林洁形容自己的学生:波澜不惊。

对于学霸来说,成绩排名掉到五十多名,这是忍无可忍的,柔荑高一时也一度如此,但她没有惊慌失措,她告诉自己:这又不是高考!

她勤奋努力,但不患得患失,不给自己平添焦虑。

高考前两周,柔荑突然重拾看了一半的《百年孤独》,每天晚自习回宿舍,她都要看上一个多小时。

在别的考生陷入高考的焦虑时,黄昊在淡定地看《穆斯林的葬礼》,柔荑深陷《百年孤独》欲罢不能……

柔荑说,这其实是高考的心理调适方法。

最近刚听说一个朋友的侄儿去年考上北京理工大学,这孩子高中三年从来没有一天晚于十一点睡觉,究其原因:基础扎实、课堂专注、课后高效。

原来,高考是一个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正所谓功夫在诗外。

只有十年如一日的苦修和日积月累,方能结出累累硕果。

薛兆丰说过一句话:不要高估一年能做的事,也不要低估十年所能做的事。

4、父母的尊重与无条件的支持

“很小的时候,他(黄昊)就开始看书,还看财经频道。”黄昊的妈妈是一名中学教师,对儿子看书的嗜好一向支持,“多看书对学习有帮助”。

父亲在银行工作,黄昊的父母平时很尊重孩子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周末空闲时间也会带黄昊出去游玩爬山,放松心情。

写在最后

高考不是学习的终点,进入名校也不是人生的终极目标。

进入清华校园的昊爷在大学期间依然毫不懈怠,他用了一个幽默的比喻:

“大学生活就像是一个坑,如果你什么都不做,那你什么都不会有,我必须把这个坑填满才能爬出来。”

再过一个月,又将有一批学子踏上高考的征程,在此愿你们金榜题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