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经之十一、有之为利,无之为用

帛书校订本:

卅辐同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燃埴为器,当其无,有埴器之用也;凿户牖,当其无,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白话通译本:

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个轮毂上,轮毂中间的空虚部分,可以使车轮滚动,成就了车子的代步功用。

烘烧粘土制成埴器,埴器中间的空虚部分,可以容纳东西,成就了埴器的存储功用。

建造房屋开凿门窗,门窗墙壁中间的空虚部分,可以遮雨挡风,成就了房屋的住用功用。

所以“有”形的物质能给了人们带来看得见的功利,但是“有”形东西中的“无形”部分所发挥功用,才是其功利得以存在的根源。

(0)

相关推荐

  • 真情实意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因为,若想要成为一个左右逢源的人, 或者想要成就一件一心想要成就的事情,那么,待人处事时, 必要有一颗真情实意的心.

  • 傅抱石字画有多高的研究价值

    对傅抱石的研究,"写生"概念实际上更多的体现画家"写实"能力的强弱,关乎艺术家对待所描绘物象的理解和表现.文人画在标举主观审美功用的同时从未有真正丧失.摆脱绘画 ...

  • 第六章 讲解性相和所表

    在所知中的性相和所表的分类中,又分作:讲解性相.讲解所表和讲解非性相非所表三部分. 一.讲解性相 "性相"的性相为"具足实有三法"."具足真能安立三法 ...

  • 择善贤而学,持之以恒,必有成就!

    在人生的道路上,如果想要获得事业上的成功,就首先要向善知识和圣贤学习.除此之外,还要经受得起物质和精神享受等外在环境带来的诱惑,认定目标,矢志不移,集思广益,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直到获取最后的成功. ...

  • 傅抱石字画的奥秘

    傅抱石早年在日本留学,学的是美术史.所以,美术史比较精通,也出版了一些相关的著作.当然,也教了一辈子的美术史.傅抱石的绘画之所以能有所成就,除了得天时与人和之力,与其美术史的研究,也是分不开的.也正因 ...

  • 第五章 讲解自相和总相等分类

    其中,可分作:讲解自相和总相的分类,讲解二谛的分类,讲解三种性相的分类和讲解实法和返体法的分类等四种. 一.自相和总相的分类 对所知进行自相和总相的分类中,又分作讲解自相和讲解总相. 首先," ...

  •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第十一章)

    <道德经>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gǔ),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shān)埴(zhí)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yǒ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

  • 12.问道老子:感悟“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大智慧

    现代流行版本<老子>第十一章原文:"三十辐共一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这段话的 ...

  • 有之以为利 无之以为用 道德经第11章

    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 有之以为利, 无之以为用. 因为车毂上有孔,辐条才能装上,才有车轮可用. 陶瓷碗,因 ...

  • 同道《道德经》第十一章,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原文] 三十辐①共一毂②,当其无,有车之用③.埏埴以为器④,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⑥. [译文] 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 ...

  • 《道德经》第十一章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一),经文 三十辐共一毂(gǔ),当其无,有车(jū)之用. 埏埴(shān zhí)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yǒ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二), ...

  •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道德经>第十一章老子说,"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用,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q ...

  • 太极拳之力: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打太极拳要不要用力呢?这是初学太极拳的人最为普遍的问题,得到的答复是"不用力","不可用力".但是也有人说"不用力,怎么可以练出功夫来呢"? ...

  • 《道德经新译》第五十五章:有之为利,无之为用

    <道德经新译>第五十五章(无为篇第一章) 有之为利,无之为用 (原第11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用,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 ...

  •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浅谈哲学和战略的“无用之大用”

    东方既白 著 在具体谈哲学的"无用之大用"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关于哲学家的小故事,关于哲学到底有没有"用"的问题,这个小故事很有代表性. 据说,古代一位哲学家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