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屋顶样式有多美,你可知道?
欢迎投稿留言交流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仅是小小的屋顶就蕴藏了社会等级、历史变迁、民族文化等内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古建筑的坡屋顶之美及其丰富内涵。
屋顶在古代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古代社会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古建筑中的坡屋顶形式是一种重要的表现。
中国古建筑屋顶样式丰富,变化多端,但总离不开几种基本的样式,我们现在常见的几种基本样式叫做“基本顶”,包括:庑殿式、歇山式、硬山式、悬山式、卷棚式、攒尖式、盔顶、盝顶等
社会等级分类:
第1位:重檐庑殿顶。重要的佛殿、皇宫的主殿,象征尊贵。
第2位:重檐歇山顶。常见于宫殿、园林、坛庙式建筑。
第3位:单檐庑殿顶。重要的建筑。
第4位:单檐歇山顶。重要的建筑。
第5位:悬山顶。民居、神橱、神库。
第6位:硬山顶。民居。
第7位:卷棚顶。民间建筑。
无等级:攒尖顶。盔顶,盝顶。亭台楼阁。
建筑样式图解
廡(wǔ)殿顶,又称“四阿顶”,有五脊四坡,又叫“五脊顶”,前后两坡相交处为正脊,左右两坡有四条垂脊。明清时只有皇家和孔子殿堂才可使用,唐时也见于佛寺建筑,之后常用于各类别建筑。
重檐庑殿顶庄重雄伟,是古建筑屋顶的最高等级,多用于皇宫或寺观的主殿,如故宫太和殿、泰安岱庙天贶殿、曲阜孔庙大成殿等。单檐庑殿顶多用于礼仪盛典及宗教建筑的偏殿或门堂等处,以示庄严肃穆,如北京天坛中的祈年门、皇乾殿及斋宫、华严寺大熊宝殿等
故宫太和殿(重檐庑殿顶)
祈年门(单檐庑殿)
歇山顶,又称“九脊顶”,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其特点是把庑殿式屋顶两侧侧面的上半部突然直立起来,形成一个悬山式的墙面。
重檐歇山顶等级仅次于重檐廡殿顶,多用于规格很高的殿堂中,如故宫的保和殿、太和门、天安门、钟楼、鼓楼等。一般的歇山顶应用非常广泛,但凡宫中其他建筑,以及祠庙坛社、寺观衙署等官家、公众殿堂等都沿用歇山屋顶。
天安门(重檐歇山顶)
钟楼(重檐攒尖顶)
悬山顶,屋面双坡,两侧伸出山墙之外。屋面上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 脊,又称挑山顶。是两坡顶的一种。等次仅次于庑殿顶和歇山顶,是我国一般建筑(如民居)中最常用的一种形式。
悬山顶是两面坡屋顶的早期样式,但在唐朝以前并未用于重要建筑。和硬山顶相比,悬山顶有利于防雨,而硬山顶有利于防风火,因此南方民居多用悬山,北方则多硬山。
民居(悬山顶)
民居(大屋脊悬山)
硬山顶,即硬山式屋顶,是中国传统建筑双坡屋顶形式之一。特点是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形成两面屋坡。左右侧面垒砌山墙,多用砖石,高出屋顶。屋顶的檩木不外悬出山墙。屋面夹于两边山墙之间。
和悬山顶不同,硬山顶最大的特点就是其两侧山墙把檩头全部包封住,由于其屋檐不出山墙,故名硬山。硬山顶建筑等级最低,低于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根据清朝规定,六品以下官吏及平民住宅的正堂只能用悬山顶或硬山顶。而宫墙中两庑殿房也多有硬山顶。
民居(硬山顶)
卷棚顶,为双坡屋顶,两坡相交处不作大脊,由瓦垄直接卷过屋面成弧形的曲面,卷棚顶整体外貌与硬山、悬山一样,唯一的区别是没有明显的正脊,屋面前坡与脊部呈弧形滚向后坡,颇具一种曲线所独有的阴柔之美。
卷棚顶线条流畅、风格平缓,因此多用于园林建筑,在宫殿中也多用于太监、佣人等所居的边房。承德避暑山庄宫殿区建筑都采用了卷棚顶,以表现此为离宫,和正式宫廷相区分。
卷棚顶
攒尖顶,无正脊,只有垂脊,只应用于面积不大的楼、阁、亭、塔等,平面多为正多边形及圆形,顶部有宝顶。根据脊数多少,分三角攒尖顶、四角攒尖顶、六角攒尖顶、八角攒尖顶。此外,还有圆角攒尖顶,也就是无垂脊。
攒尖顶多作为景点或景观建筑,如颐和园的郭如亭、丽江黑龙潭公园等。在殿堂等较重要的建筑或等级较高的建筑中,极少使用攒尖顶,而故宫的中和殿、交泰殿和天坛内的祈年殿等却使用的是攒尖顶。攒尖顶有单檐、重檐之分。
颐和园的郭如亭(攒尖顶)
祈年殿(三重檐攒尖顶)
盝顶是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一种屋顶样式,顶部有四个正脊围成为平顶,下接庑殿顶。盝顶梁结构多用四柱,加上枋子抹角或扒梁,形成四角或八角形屋面。顶部是平顶的屋顶四周 加上一圈外檐。
盝顶在金、元时期比较常用,元大都中很多房屋都为盝顶,明、清两代也有很多盝顶建筑。例如明代故宫的钦安殿、清代瀛台的翔鸾阁就是盝顶。
北京中山公园唐花坞(盝顶)
屋顶曲线流畅,陡而复翘,宛如古代武士的头盔,名叫盔顶。
盔顶多用于碑、亭等礼仪性建筑。使用盔顶造型的现象在中国古建筑中实不多见,现存最大的最出名的盔顶建筑,要算江南三大名楼之首的岳阳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