墀头之美——古代传统建筑构件
中国建筑艺术源远流长,四角飞檐翘起,或扑朔欲飞,或者立欲飘,让凝固显得欲动。中国建筑的整体构架以砖、木、石为主,工匠们根据建筑构造进行艺术加工,从台基到屋顶,从内部到外部,从构建到整体都可见到艺术装饰。今天我们来说说中国古代传统建筑构件之一的墀头。 X
墀头(chí tóu),中国古代传统建筑构件之一,北方古建筑常用的雕刻装饰。墀头是墙体立面装饰的重点部位之一,山墙的前后需砌到台基的边上,这部分位于檐柱以外的山墙的上部被称作墀头,俗称“腿子”,或“马头”。本来承担着屋顶排水和边墙挡水的双重作用,但由于它特殊的位置,远远看去,像房屋昂扬的颈部,于是含蓄的屋主用尽心思来装饰。
追溯墀头的产生应该是伴随着硬山墙的出现而产生的。硬山墙是将山墙伸出两山屋面来保护山面木构,墀头占据了衔接山墙与房檐瓦的部分。在明代砖的生产大发展之后开始普遍使用。《清式营造则例》对墀头的解释是:“山墙伸出至檐柱外的部分。硬山墀头由下至上一般分为下碱、上身、稍子三个部分,庑殿、歇山、悬山等建筑则无稍子。”
墀头正处于正面的两侧,所以面积虽不大,但是位置却很突出。墀头下碱为山墙的基座,所以多用质量好的细砖砌造,上面多有雕刻。上身部分全部用砖山墙面之外;上段为一块斜置砖板,下端立于挑出的砖上,上端搭在屋檐下的连檐木上,称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