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时的路
20201027 摄于江西井冈山
列车是在清晨六点停靠井冈山的,暮色尚未完全褪却,清冷的空气,嘈杂的站台,晨风吹来秋的味道,湿湿的,冷冷的,像敞开的冷气柜。
坐上大巴时,东方渐露鱼肚白,从未见过这么弯曲迂回的山路,一弯又一弯,盘成一个又一个的结。孩子们好奇地张望,眼里满是对山野的好奇。
下车又惊叹于一排排笔直如尺的水杉,站得那么高、那么直、那么磊落。淡淡的阳光薄薄地盖下来,把秋树叶染成微微发光的金黄。
不知怎的,从小到大,我就对树有特别的深情。偏爱它的坚守与刚直,也爱它带给人类的关于生命的无尽启示。
就像昨日朋友说起,看到树根,蓦然觉得人命卑贱而短暂,但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所以要充分、全力地体会感情。
可我有时候又在想,那些树,难道真的没有感情吗?子非树,安知树之情也。
井冈山的树,在苍莽的山林之中,呈现出奇异的分层式点染色:黄的明亮得很,红的艳丽得很,绿的悠闲得很,通通都一团和气地共存着。
一个字:美。
发了条动态,说初上井冈,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江赣的秋干净明亮,像玛瑙、翡翠,还有蹦蹦跳跳的弹珠。
这便是南国看不到的秋啊,真好看!玛瑙般的红、翡翠般的绿,像弹珠一样接连跳入眼帘。
心情也舒畅了许多,过往淤积的难过与焦虑,也稀释在这广阔的秋意里。
看来,人还是得多出来走走,多和山野接触、和自然拥抱,去呼吸、去感知、去赞叹,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才不会困于自我凝滞的情绪。
生命的空间,本该就是天地啊,而不是某个方寸屋檐。
和同学们走访一个又一个的故居旧址,重温红军路,心潮澎湃:曾经的物质条件虽然艰苦,但人的精神、信仰却高贵无比。
主席的房子,只有一桌一床一书篓,却并不妨碍他成为“大写的人”。我想象着,过往无数个岁月,他就坐在那个小窗面前,正对葱郁的群山,挥斥方遒,指点江山。
人精神上的富足,并不是和物质财富直接画等号的。
私以为,我们现在的孩子,物质条件优渥,尤其生在深圳,享受的是领先于全国的居住环境、学习条件、基础设施、医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但还是缺少了挫折教育、逆境教育,如同温室里的花朵,一经风吹雨打,就生长艰难。孩子们智商或许不错,但情商,尤其是逆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所以,这也是我作为一名高二年级班主任,无比支持这趟为期一周的研学经历的重要原因——我们的孩子,确实需要实地走一走前辈们走过的路,虽然舟车劳顿,但吃苦有益,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才能更好地继往开来。
当我们浩浩荡荡近一千人,慢慢地走过烈士陵园长长的灰白色台阶,对着“死难烈士万岁”的毛主席题词,默哀一分钟,三鞠躬,我想,昔日革命的种子,一定在许许多多的心田生根发芽。
寂寂的墓园里,青松耸立,静静地俯视我们,就像俯视过往无数个艰苦的年月。犹记当时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
不论物质条件发展到各种地步,我们都不能、也不应忘记,来时的路。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
来时的路,炮火连天。故人已去,唯有这轮明月、这捧落叶,把一切悉数铭记与珍藏。
而这穿着蓝白校服的新一代力量,又蓬勃地成长起来了,我相信,他们会从这里,出发去往更远的远方。
Shine于江西井冈山Day 1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