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只有清华、北大的相爱相杀,没有复旦、上交大的相爱相杀?

这个问题很有趣,值得来说说。

01

首先,北大和清华之间确实非常相爱相杀。一方面大家互相竞争,抢学生,每年高考招生的抢人大战让人不忍直视。各种指标明争暗斗,生怕被对方比了下去。各种活动双方都是互相较劲,像前几年,清华、北大学牛津、剑桥,搞了个赛艇队,每年比赛。结果是双方特别重视,搞成了国家队员之间的比赛,只能停了。现在在大学生篮球赛上,两家争抢也是非常火爆。

但另一方面,两家关系非常好。原因很多,很早以前,两家连同南开,三家并一家,一共8年时间,在昆明组成了西南联大,西南联大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大学,这是清华、北大共同的荣耀。就是说,两家曾经成为一家过。

到了上世纪50年代,院系调整,清华很多系整建制地搬到了北大,像北大著名的陈岱孙先生、周培源先生等,原先都是清华的;北大的工学院也搬到了清华。因此,清华和北大的老师在两所学校都待过,不仅仅是普通老师,还有校领导也是如此,两家自然会比较亲密。

清华和北大之间有个小区,叫蓝旗营小区,这个小区一半是北大的老师,一半是清华的老师。所以,清华、北大的老师们连生活都在一起,自然很亲密。

另外,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清华、北大挨着,经常会串门,搞活动。比如,清华男生经常跑北大去找女朋友,把北大男生气得够呛。我有个北大朋友,一说起这事就特别生气,哈哈。我看高晓松也写过,清华男生跟北大男生打架的事情。这种抢女朋友,打架的情谊,某种程度上也算是哥们。所以,清华、北大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不错的。

最后,清华、北大在学术上、学校排名上或者各种资源是争论,争抢,但都是良性竞争,在私底下,两校的师生都很维护对方,从不黑对方。这两个学校经常自比为哈佛、耶鲁,或者牛津、剑桥。就是说,一个国家都要有这样的双子星座一样的大学,互相辉映,共同发展。

02

复旦和上交大是另一个故事。

首先,在历史上,复旦和上交大的交集不多。复旦大学在民国时期是个私立大学,学校规模不大,生存艰难,在抗战前,还想搬到江苏太湖边上去,因为抗战没有搬。比起来,上交大的前身交通大学是民国的名校之一,两校颇有差距。

在院系调整的时候,复旦大学得到了大大的扩充,浙江大学、交通大学的系都并入了复旦大学。没几年,1956年,交通大学又西迁到西安,虽然在原址保留了上交大,但原先交通大学的老系没几个,现在的上交大几乎是重新发展起来的。

所以,在历史关系上,复旦和上交大不如清华、北大来得紧密。

其次,复旦和上交大的地理位置隔得比较远。上交大的老校园在徐家汇,这在上海的西南部。复旦大学在五角场,杨浦区,在上海的东北部。现在,上交大在闵行区,更是在上海的郊区。两个学校隔得远,自然来往就少了。像清华、北大,大家抬脚就走,根本不用考虑,就在隔壁啊。任何时候都可以去拜访、交流。像复旦和上交大隔这么远,拜访一次,至少要半天,一般没有特殊情况,肯定就不动了。只有重要的事情才会凑一起。

第三,上海人和北京人的处事方式不太一样。上海人更为客气、彬彬有礼,但边界感和疏远感强一些。北京人更热情、豪爽一些。其实清华、北大里面的南方人也很多,但大概进入了北京,自然就豪放起来了。或者说,相比较斯文的南方人,豪放的南方人更愿意到北京去。像蔡元培,一生热血豪放,哪里像个浙江绍兴人?

我在复旦、上交大都有一些熟悉的老师,同一专业的老师间,他们也是很熟悉,很友好的,只是表现得不够热烈。

第四,复旦、上交大之间的竞争对象并不是唯一。像清华、北大,在很多场合,对方是唯一的竞争对手。复旦和上交大却不是这样,比如,争夺生源,因为考生大部分是上不了清华、北大,才考虑复旦和上交大,所以,一般学校不知道考生的考虑,没法直接短兵相接的竞争。在其他方面,也是如此。

第五,我在北京,对上海的高校了解不多,因此,复旦、上交大的相爱相杀,看不太到,也许也很厉害的。

知道的朋友可以来告诉我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