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上海岁月丨老界首:男耕女织的花布行业 2024-05-11 04:27:02 男耕女织的花布行业张士友 曹挺纺纱织布是农村妇女的一项主要劳动,也是农户经济收人。界首四周广大农村的女孩从七八岁起就要学纺花(纱),到了十五六岁就要学织布,从而形成了农村妇女个个会纺花,户户都织布(当时名称叫纺赚花)。它为抗日故争时期界首三镇花布行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货源。一、花布行业的分类当时的花布行业分为两类。一是花布行,一是布案(也叫布摊)。花布行是有国定的店房和地址,经营大宗棉花、布匹,是代客买卖的中介代理商;布案一般规模较小,临时摆在街旁。二、花布行业的经营方式与分布花布行的经营方式有:代客卖棉花、代客以棉花换土布、代客买布,资金雄厚自营。而布案是从花布行里购买(或赊欠)小部分棉花,在街上摆摊以花换布或买布的业务,它把换或买的布匹卖给花布行,从中获取利润。 柴进注:此系王东军老师提供的改革开放后之布摊照片,这种街头摊点延续了民国经营风格,现在已经看不到了。摊点对面为槐草(或麦秸)作顶的土坯草房。当时花布行主要分布在至公街和南太平街(大关帝庙巷)一带,1944年全城有花布行86家,其中规模较大者16家,分别是德丰恒、西德顺、恒昌和、德源恒、义兴昌、正太祥、荣兴、义大、文昌祥、三兴合、锦源、土产推销社、采购站、供应站、祥太、利源等行,业主在至公街的主要有邢丙乾、周利民、郭殿相、于学勤、王树锡等;在太平街的主要有徐金斗(徐瞎子)、王德运等。柴进注:至公街,街名自民国至今未变;南太平街(大关帝庙巷)这一段即是现在的健康路南段,为原一小(今四中)至大义街北头。三、货物的来源与销路棉花主要来源是以潢川为中心的湖北省北部和河南的东郡地区,土布来源于界首四周的农村,土布的销路西到西安、重庆、武汉一带,东至颍上、蚌埠及江苏等地。年出口土布一百万斤至三百万斤。四、棉花、土布的相互交换本地农户多是把织好的布匹卖掉,再买棉花,然后再织成布,这种过程就是纺赚花。农户把土布拿到花布行换花时,由掌案的(掌案人是花布行里的主要技术人员)拿起布掂一掂重量,看一看宽度,数一数几折,往自己身上一比即可知道该布的重量和长度,或由掌案的在木案上量尺寸(木案旁竖一长尺或案上刻有尺寸)然后再根据布匹的质量,即告知兑换多少棉花。农户有择花布行兑换的自由。质量上菜的布匹标准是纺纱细、均匀,布织得很密,布边整齐,布面平整,一斤布可换二斤棉花;质量中等的布一斤兑换一斤二两棉花;质量低等的布一斤兑换一斤或八两左右的棉花(均以老秤计算)。外地客商多是带钱来购布的,也有带货来界首,货物出售后再买土布的。客商和行主为了使客商买到布,采取以花换布的形式,就是购布客商先买花,交由花布行代其换成布;资金雄厚的花布行则是先用棉花兑换成布,直接卖给客商,客商通过花布行可以兑换或直接买到布匹,促进了花布行业的繁荣。 五、外运外运的交通工具主是船只。布匹要打捆外运,先将布一块一块的平铺地面,用铺在最下层的一块布折起来,四面包好,用绳打紧,然后在捆头上写明货主的姓名、布匹等级、数量等。捆是长方形,每捆少的有1300尺至1400尺,最大捆达1600尺至1800尺。 资料来源:《小上海岁月》 赞 (0) 相关推荐 老行当 | 茶馆 无数茶坊列市廛,早晨开店夜深关 消扰攘烦七分香茗三分水: 享共和福一度春风两度年. 清代叶调元在<汉口竹枝词>写道:"无数茶坊列市廛,早晨开店夜深关."茶馆是近代汉口的代表性商业标识之一,汉口人口构成 ... 胶东乡村记忆:往年农家用织布机织土布的点滴往事 我的童年,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在母亲的织布机旁度过的.那时,母亲经常给我做"椤梭袄"和"椤梭裤子"穿. 所谓"椤梭",就是把织好的布匹头剪下来( ... 小上海岁月丨旻轻:界首琐记(上) 界首琐记 旻轻 抗日战争时期,地处豫皖边界.颍河中游的界首迅速发展起来,成为国民党豫皖苏鲁边区政治经济的活动中心,是从敌占区到大后方的通商要道. 为了弄清界首的发展历史,我们曾作过专门调查,通过查阅档 ... 小上海岁月丨抗战前后界首的商业发展状况 抗战前后界首的商业发展状况 张士友 田耀武 一.抗战前后界首三镇的商业分布 抗日战争爆发以前,界首镇商业的主要布局:一是沿河沿的海晏街和大义街的盐粮.杂货行业,它是界首的主要商业区和主要的行业:二是南 ... 小上海岁月丨马建忠在界首 马建忠在界首 魏继先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各派势力都把界首当作一块肥肉,企图捞点油水,发国难财,中统.军统特务也插足其间为非作歹.一时间,界首是泥沙俱下,鱼龙混杂,被国民党反动派搅得乌烟瘴气.同时界首 ... 小上海岁月丨马慈涛:我在界首经历的两件旧事 我在界首经历的两件旧事 马慈涛 一九四五年春,抗日战争虽说有了转机,但亿万人民仍旧"寝于火薪之上",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值此大敌当前,生命攸关之际,一些爱国有识之士为了民族生存.抗 ... 小上海岁月丨刘兴镇的兴起及其街道布局(下) 图源:<界首市的诞生> 刘兴镇的兴起及其街道布局(下) 卢保东 南新街 北起西卫民街丁字路口,南至小南门,现改为南新兴街,南新街仅有零星商店门面,多为居民住户,有几家屠夫,做杀猪.宰牛. ... 小上海岁月丨刘兴镇的兴起及其街道布局(上) 刘兴镇的兴起及其街道布局(上) 卢保东 一.刘兴镇的兴起 刘兴镇位于界首城颍河南岸,抗日战争初期,这里交通闭塞,文化落后,以农业为主,是一个地道的偏僻村落,仅在每年的正月二十九日古庙会上,显得有点 ... 小上海岁月丨商业的发展及其特点 商业的发展及其特点 李建军 界首的商业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随着各方面的变化而萌生发展起来的.仅从界首几易其名来看,除政治原因外,与商业的发展也有密切关系.溯本求源,界首古名"界沟&qu ... 小上海岁月丨商业的发展及其特点(续完) 商业的发展及其特点(续) 李建军 经营的主要商品和商品来路.去路: 当时经营的主要品种有:京广杂货.纸张.文具.五金.颜料.中西药材.栗炭焦炭.竹木山窑.棉纱布疋,烟草纸烟.食盐.食糖.大豆.麻油.牲 ... 小上海岁月丨南来北往话轮渡 南来北往话轮渡 张士友 曹挺 颍河穿越界首三镇中部,南岸为刘兴镇,北岸为界首镇,皂庙镇,民国26年(1937年)颍河上渡口有四个,位于东门外.信义门.大义门.向义门西侧,当时驳渡业不很发达,只有向义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