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送来冬衣,司马懿宁愿让士兵冻死也不发,11年后才知心机太深

在王室衰微,群雄并起的乱世,似乎也是人才辈出的重要阶段。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各种军事家和思想家,各种牛人争奇斗艳,百家争鸣,是古代哲学发展的一座高峰。而在三国,更是一个能人辈出的时代,这个时代文臣武将多如牛毛,随便说出来一个名字,在当时可都是佼佼者。

而在三国中,有这样一个人物,他被枭雄曹操所重用,且谋略不在于诸葛亮之下。最厉害的是,他和他的子孙竟然成了三国唯一的赢家,并一手铺垫了晋国大业。此人就是鼎鼎大名的司马懿。

司马懿老谋深算,一生中平定了无数的战乱。在公元238年的襄平之战,让司马懿更是创造了新的人生辉煌。而这场战役因残酷和激烈程度,也在历史上十分有名。此外,他在这场战役里因为一件事,而隐藏了一个惊天野心,这件事为11年后的高平陵之变埋下了一个深水炸弹。

司马懿是司马防的次子,为人聪慧博学且十分隐忍,最早在曹操手下办事的时候,曹操就觉得发现此人并不简单,有狼顾虎视之相。曹操乃是一代枭雄,他眼光毒辣,看人精准,当看到了司马懿深不可测的政治谋略以后,立马对他心生的戒备,料定因为此人野心不小。但是当他看到司马懿勤勤恳恳的时候,又慢慢打消了顾虑。

在这一场斗智斗勇的政治博弈中,工于心计的曹操压制住了司马懿家族,但他的后代却没有他这么牛了。而且掌权的曹家人似乎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短命。在位时间太短就无法有效地聚拢权力,最终结果就是权臣做大。

曹操逝世以后,司马懿又辅佐了魏高祖曹丕,接着又辅佐了魏明帝曹睿。可惜曹睿纵然有治世之才,却也死得早。他虽然在政治上颇有建树,却在政治后期做错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情就是过于信任司马懿,那件事情便是托孤不当,而这两件事情又是一定的联系。

公元238年,驻守襄平的辽东太守公孙渊叛变魏国。为了清除叛乱,魏明帝就派司马懿挂帅,前去辽东平复这场叛乱。在辽东战场,司马懿率领4万人,再次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发挥出来。他先是声东击西,将公孙渊的主力全部引到襄平边地,然后自己率领大部队主力制取襄平,一时间扰的公孙渊部队的军心大乱。而司马懿也靠着神速用兵而迅速打败了公孙渊的部队,将公孙渊围困在襄平城内。

当时由于公孙渊的军队被打的措手不及,因此围困在城中的公孙渊部队很快将囤积不多的粮食吃了个干净,没有食物吃的军民更是在城内互相残杀互相为食,一片凄天惨的。司马懿趁着城内居民大乱之际,快速了结了这场战役。

当战胜以后,司马懿率军直接扫荡了整个襄平城,杀光了整个襄平城内的成年男子,此后又将辽东的4万百姓迁入了中原地区。在战场上杀敌千万并不少见,而且两军交战,往往会拼得你死我活,这是无法回避的事情。但是在交战过后,司马懿能够将手无寸铁的百姓大肆屠杀,足以可见此人有多么的阴狠毒辣。而这场屠杀也为百年后的那场惨剧埋下伏笔,属实是罪过。

由于辽东位于东北,因此气候十分寒冷。当时魏明帝给司马懿派发了很多的过冬棉衣。但是即便士兵都冻得要死,司马懿也没有将这些棉衣分发给士兵。而是直接说了这样一句话:“襦者官物,人臣无私施也。”意思是就是皇帝的东西,做臣子的在不经批准的时候,不能私自给予士兵。

他这句话其实也是在给魏明帝唱戏,意思是自己对皇帝忠心耿耿,绝无二心,即便是远在辽东战场,依旧对对皇帝马首是瞻。

这也让魏明帝大感欣慰,于是更加信任司马懿。这场战役打完以后,魏明帝也病入膏肓,他在临终之前将儿子曹芳托付给了司马懿。但是谁能想到仅仅11年后,在是他的这一个判断失误下,他所信任的不二臣司马懿借着高平陵之变铲除了曹芳的宗族势力。曹芳成为了光杆皇帝,从此整个曹氏基业被司马氏彻底篡夺一空。

三国时期,司马懿确实是一个集齐奸、忍、精为一身的谋略家,他在面对比自己强大的对手时能够韬光养略,甘于人后,十分隐忍,不到关键的时候不会露出自己的心机。这点,曹操能够想到,他的子孙后代却未能够想得到。

参考资料:《晋书·文帝纪》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