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诗新说:一百八十七、端午旧俗
东洋久已划船空,照眼榴花依旧红。
亲制健人符一个,替郎常佩内衣中。
——沈云《盛湖竹枝词》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法定假日,并已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有几种传说。较为普遍的说法是纪念屈原。相传屈原于五月五投汨罗江,人们在此日划龙舟、裹粽子以为纪念;但在江浙一带另有一说,据说伍子胥含冤而死,于五月初五被投入大江,化为涛神,端午节是为纪念伍子胥。
在先秦时代,人们认为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恶日,相传此日五毒并出,故而形成了一系列辟邪镇恶的习俗。人们在此日挂菖蒲、蒿草、艾叶,熏苍术、白芷,喝雄黄酒,佩戴健人符、香囊,用雄黄酒在儿童额上写“王”字,在儿童衣衫上绣“五毒”(蝎子、蛇、蜈蚣、壁虎、蟾蜍)。
明清时,盛泽有端午节东白漾赛龙舟的旧俗,“东漾划船”是明代卜梦熊先生所题“盛湖八景”之一。
“榴花”即石榴花。石榴夏季开花,唐代韩愈有《榴花》诗:“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健人符”:旧时,人们以艾叶制成人形,于端午日佩戴于衣衫上,以为能辟邪去病,名为“健人符”。
沈莹宝/文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