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赋(一)

第一讲

辞赋的基本概念

一、辞赋简介

1、辞赋的概念

什么是辞赋?辞与赋,严格来说,是两种文体。辞,就是楚辞。赋,指的是赋文。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类似于后世的散文诗。如果按照文学体裁的四分法,一般分成诗歌、散文、小说、戏曲。赋只能划归散文类,而赋这种特殊的韵文体则为中国独有。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赋”的名称最早见于战国后期荀况的《赋篇》。而在西汉初,辞与赋是两个概念,提出这种观点的是司马迁。他倾向于把屈原的作品以“辞”来命名,而把以后如宋玉等人的作品称为“赋”。真正把自己作品称为赋的作家第一人是司马相如。而后,到西汉末年,文人们就把“赋”名冠于自己的作品。

赋的特点,刘勰在《文心雕龙·诠赋》中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即铺陈事义,挥洒文采,描状事物,抒写情志。赋,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在南北朝时期,抒情小赋发展起来,赋的内容与形式都有了变化。而后赋在汉唐时与诗往往并举连称,逐渐成为科举考试中使用的文体之一。

2、赋的起源

刘勰说“赋也者,受命于诗人”,赋既与诗分体,则义兼比兴,用长箴(zhen)颂矣。

(1)来自《诗经》之说

班固言:“赋者,古诗之流也”是说它的源头是来自《诗经》。

(2)来自汉散文之说

《战国策》是汇编而成的历史著作,作者不明。其中所包含的资料,主要出于战国时代,包括策士的著作和史臣的记载,汇集成书,当在秦统一以后。原来的书名不确定,西汉刘向考订整理后,定名为《战国策》。刘向典校的古籍主要包括经传 、诸子和诗赋。《战国策》中所记载的游说之辞,往往在人物对话中进行铺陈渲染,带有辩丽横肆的特点,叫“短赋”。

(3)来自楚辞之说

它的来源是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继承《楚辞》形式上的一些特点,讲究文采、韵律和节奏,又吸收了战国纵横家铺张的手法,内容上着力“体物”,同时也注意到“写志”,即通过摹写事物来抒发情志。

也有人说,《诗经》是赋的远源,《楚辞》是赋的近源。

二、辞赋的特点

清代文学家刘熙载在《艺概·赋概》所说:“赋起于情事杂沓,诗不能驭,故为赋以铺陈之,斯于千态万状,层见叠出者,吐无不畅,畅而无竭”。

《毛传》中对于赋这一条曰:“不歌而诵谓之赋,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这里所说的赋,就是先秦典籍中谈到的诗赋。所谓不歌而诵,就是不配乐曲歌唱的一种口头诵读形式。

这就首先定下了一个基调:赋只能诵而不能歌。至于这诵读方式的具体情况是怎么样子,今天我们已经难以考证,至少它和歌唱是不同的。但是可以肯定一条,赋在诵读的时候,抑扬高下铿锵有力之声调是其主要的特点。从组成赋文句式中的节奏,我们就可以看出此话不虚。

1、辞赋文体方面的特点

赋体文实为最自由的韵文体, 排偶、藻饰和用典是赋的最大特征。

“原夫登高之旨,盖睹物兴情。情以物兴,故义必明雅;物以情观,故词必巧丽。丽词雅义,符采相胜,如丝织之品朱紫,画绘之著玄黄。文虽新而有质,色虽糅而有本,此立赋之大体也。”如丝织之品朱紫,画绘之著玄黄。这句话,用我们现在比较流行的一句话来讲就是高大上,就是高端大气上档次。

2、辞赋句式方面的特点

辞赋的句式比较多,赋句中最重要和最基础的句式就是骈句,骈句是一切赋文组成中不可或缺的句式(文赋除外),是我们初级赋学中的重中之重,骈句就是偶句,主要以四言、六言为主,并且也夹杂五七八九言句式。除骈句外,还有漫句,漫句即散句。骈句、漫句和发语、送语等,合织而成赋句。

辞赋句式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骈句的字数超过4个字以上,就得加上虚词。虚词和发送语都是区别于诗味,词味,体现赋味的重要因素。

辞赋句式第三个特点就是领字的运用。

以上这些内容,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都会详细介绍。

3、辞赋篇幅和内容方面的特点

赋文不拘字数,少则几十字,多则上千字。内容上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4、辞赋用韵方面的特点

押韵是辞赋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辞赋的用韵,有的是句句押韵,有的隔句压韵,有的是无规律押韵(主要指文赋),比较自由。由于赋的篇幅较长,往往要换韵,换韵一般是与内容段落相一致的。关于骈律赋用韵的问题,我们讲在后面的内容中做详细介绍。

概括地讲,辞赋的特点是:词藻华美、对偶形式多变、用典和用韵讲究,是一种特殊的古代美学形式。

三、辞赋的流变

辞赋从战国时代萌生,历经汉唐间长达千余年的演化和繁盛,在元明两代虽有所衰落,但其发展始终没有停止,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明代徐师曾评论前代辞赋的发展,就以为由“古赋”而“骈赋”,进而“律赋”,最后演化为“文赋”。下面我们来做一些介绍:

1、骚体赋

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

骚体赋是从楚辞中发展而成的,形式上属于骚体,所以称为骚体赋。骚体赋大多是抒发怀才不遇的不平,抒发一种不得帮闲的牢骚。

2、汉赋

所谓的汉赋既是指战国、两汉之作。汉代是辞赋发展的繁荣时期,班固在《两都赋序》中具体描述了当时创作的盛况,称“奏御者千有余篇”。

汉赋篇幅较长,多采用问答体,韵散夹杂,其句式以四言、六言为主,但也有五言、七言或更长的句子,汉赋喜堆砌词语,好用生僻字,极尽铺陈排比之能事,被后人视为赋体正宗,所以辞赋在汉代领一时之风骚。西汉时,已足以成为汉代文学的代表,东汉末的辞赋比起西汉来有些变化,出现了一些以抒情为主的短赋。总之,可以说汉代的辞赋引领了千年的中国文学史。

3、诗赋

顾名思义,诗赋乃体制类诗之赋。即仿《诗经》为代表的四言诗,因而称之为“诗赋”。

4、俗赋

马积高先生《赋史》“所谓俗赋,是指清末从敦煌石室发现的用接近口语的通俗语言写的赋和赋体文。”此前也有人用“小品赋”“白话赋”“民间赋”称之。

以上四种,统称为“古赋”。即:古赋=骚体赋 汉赋 诗赋 俗赋。

5、骈赋

骈赋又称俳赋,古代汉族文学特有的一种文言文文体。骈即对偶的意思,其特点是通篇基本对仗,两句成联,但句式灵活,多用虚词,行文流畅,词气通顺,音韵自然和谐,骈赋的体制特点是,除了使用'发语'外,几乎通篇对联,技巧出新,炼词熔典,讲究一定声律,犹如对联串缀成文。但较之唐代律赋,则四六未严,平仄随意(韵脚除外)。当代某些业余作者认为,今人作骈赋可以不必过于拘泥,根据内容增加叙事性文字,音律平仄似可再随意一些,但这种观点未曾获得专业领域的认可。

6、律赋

律赋是赋体的一种,它从六朝骈赋中蜕变而出,是赋体律化的结果。它的定型和盛行于唐,并因被纳入科举考试而形成创作高峰。

(六朝,一般是指中国历史上三国至隋朝的南方的六个朝代。即孙吴(或称东吴、三国吴)、东晋、南朝宋(或称刘宋)、南朝齐(或称萧齐)、南朝梁、南朝陈这六个朝代。六朝承汉启唐,创造了极其辉煌灿烂的“六朝文明”,在科技、文学、艺术等诸方面均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开创了中华文明新的历史纪元。)

7、文赋

文赋导源于楚辞、汉赋。杜牧的《阿房宫赋》开创了新文赋的先河。宋初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后《赤壁赋》等杰作的出现,则标志着宋代新文赋的定型。

总结一下辞赋流变的过程基本上是这样的:

古赋(汉代及其以前)——骈赋(魏晋南北朝)——律赋(唐朝)——文赋(宋朝,主要是由欧阳修和苏轼倡导)

四、骈句

骈句指的是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行文相邻、字数相等的两句话。跟律诗中的偶句相似,只是不像对偶那样在音韵上有严格的要求。骈句是逐渐工整起来的,初期的骈句,一般只要能对就行,不避同字对,不十分讲究工整。后期的骈句则力求避免同字对,力求工整和精巧。

骈句在先秦文章中就有,但不是有意而为,汉代产生赋这一文体之后,才盛行起来,到六朝时更发展成为骈体文,而且多用四言六言的句子排比对偶,称为“骈四俪六”。

我们前面说的赋就是以骈句为骨、以铺陈扬厉手法状物事而述情志的韵文。

五、散句

散句则是相对于骈句而言,也可以说,骈句以外的句子都是散句。不对偶、不要求押韵的句子为散句,散句又叫漫句。在《岳阳楼记》、《与朱元思书》与《小石潭记》中有所体现,它语言的最显著特点是骈散结合。中唐以后,骈体文衰落,但人们在文章中仍常用骈句,而且不限于四言六言。一般的说,一篇文章中仅使用几个骈句,算不得“骈散结合”,必须使骈句达到一定的数量,才可以算得。

六、对偶

对偶是一种修辞格。“对”是以一种应答,就是成对使用的两个文句,他们在结构,内容,行文,字数等方面是一种应答的关系;“偶”就是意义上有关联。字数应答,意思应答这个很容易理解,结构应答是指的什么呢?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复句对复句。古代虽没有这些语法术语,也没有偶句这个概念的全面而清晰的定义,但事实上却是这样做的。

运用了对偶修辞格的文句就是偶句,也就是我们前面说的骈句。

“断竹,续竹,飞土,逐肉”这是一首远古民歌,原名《弹歌》,反映的是原始社会狩猎的生活,《弹歌》选自《吴越春秋》。这首民歌简短、质朴,诗句整齐,有和谐的韵律,他们之间既有应答又有关联,是诗词界一致认定的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偶句 。

又如大家很熟悉的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大家看看这其中的对偶句: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南洋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以上这些句子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这种句子就叫对偶句,对偶句就是骈句。这种对偶句形成表达形式上的整齐和谐和内容上的相互映衬,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前面我们讲了,骈句是逐渐工整起来的,初期的骈句,一般只要能对就行,不避同字对,不十分讲究工整。后期的骈句则力求避免同字对,力求工整和精巧(律诗中的偶句还必须符合“对”“粘”“替”)。我们今天来学习辞赋,毫无疑问,当然最好是后面这个标准,我们的以后的骈句作业要力求工整和精巧,只有这样,以后我们的作品才能放到哪里都能得到大家的认可。

七、 排偶

排偶=排比 对偶。字数相同,不避同字,不拘平仄,是修辞学界提出的一种既有排比又是对偶的一种修辞手法。排比是指三个以上句型相同句意相近的句子连续使用,是实现铺陈的手法之一。如果只有两个句型相同句意相近的句子,那往往是对仗或骈偶,而不能叫排比。排偶是对仗的增加,对仗有时是排偶的组成部分。排偶句式形式整齐,富有节奏,但结构、字数等均可变化,不像律诗中的对偶句那样要求字数相同,排斥同字相对,也不要求符合“对”“粘”“替”。可以说,排偶给人的是整齐匀称又富有变化的美感,能收到反复强调,增强语势的表达效果。

八、古偶句

刚才的那些偶句中,有一个比较特别的句子:“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个句子,虚词除外,在相应的位置上出现了“不”“在”“有”等相同的字,这种特色形式的对偶句,叫古偶句。

再如:

因五行以修五事,由五常以厚五德,

正五刑以去五虐,繁五稼以除五贼。

古偶句主要的特点就是在对句的同一位置用相同的字。

例如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从这个例句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两个句子在句数,句意等方面都符合对偶的要求,但由于其平仄不相对,并在同一结构位置重复使用了这样的词语,所以不符合我们现在今天对偶句的要求。因此现代辞赋界也有一种说法,就是把古偶句划分到了漫句一类,因此,在我们写作的时候,也可以只当散句使用。

赋始于两汉,汉赋五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蔡邕),全都是文史哲大师和语言学家,“莫不洞穴经史,钻研六书,耀彩腾文,骈音丽字”(清代学者阮元语)。虽然如此,司马相如写3400字的《子虚赋》和《上林赋》花了几百天,西晋左思一年足不出户才写出一篇《齐都赋》,《三都赋》则修改了二十多年,可见写赋不仅考学识,也考体力。

写一篇赋为何这么难?专家说难在“体物”和“铺采摛文”。赋像文字里的建筑、雕塑和油画,要让世间万物呈现华丽美妙的效果,不丽不美不成赋,又非单凭形容词做到这一点。苏轼和欧阳修改变了赋风,《赤壁》二赋如行云流水,仍需毕生功力作支撑。

(0)

相关推荐

  • 辞赋(15)简述古代辞赋的来源兴起、发展进程以及名家名作

    (屈原像,图片来自网络) 辞赋(15)简述古代辞赋的来源兴起.发展进程以及名家名作 余大中 01.古代辞赋的来源兴起 辞赋,古代的一种文体,源自战国,滥觞于骚,鼎盛于汉,故世称汉赋,后转为诗文之总称. ...

  • 《中华辞赋精选48篇全集》翩若惊鸿,浪漫飘逸,源远流长

    中华辞赋经几千年的蓬勃发展,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辞赋精品,成为人们仿效学习之典范.所谓辞赋精品,是指思想水平高.独创性强.文采粲然且具文艺审美价值并经历史检验.被大众认可的优秀作品.其主要特征是思想精深 ...

  • 建党赋(辞赋)

    #21天图文打卡挑战# #头条本地创作者# #追寻先烈足迹# #蒲公英计划# 建党赋(辞赋) 登红船以远眺兮,看世界之激荡.如长缨而在手,束恶龙之嚣张.雪中华百年耻,开神州千岁昌.百年风雨兮,百年荣光 ...

  • 中国辞赋沙龙2021.05.09

    [管理员]程迎春(山溪) 2021/5/9 6:43:29 <行香子·过七里濑> 宋·苏轼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 水天清.影湛波平. 鱼翻藻鉴,鹭点烟汀. 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 ...

  • 巴蜀辞赋学院律诗中级班第5讲

    巴蜀辞赋学院律诗中级班第5讲

  • 中国辞赋沙龙2021.05.07

    [话唠]乔云海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唐]王维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既至君门远,孰云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置酒临长道,同心与我违. 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

  • 唐韵辞赋学院第二期2021.05.10

    [群主]掬 2021/5/10 7:44:11 每日一典:各得其所 [拼音]gè dé qí suǒ  [出处]<周易·系辞下>:"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 ...

  • 2018年《陕西诗词》2期‖辞赋园地‖作品选登

    ·2018年<陕西诗词>2期· 陕西诗词 学会简介 陕西诗词学会成立于1988年4月,是近年来陕西省最为活跃的社会团体之一,现有会员2100多人,在国内诗词界具有广泛影响.陕西诗词学会带领 ...

  • 国粹精英:李武辞赋专辑(人物篇)

     作者简介: 李武,男,1950年出生,江西萍乡人,中共党员,2010年于华能安源电厂退休.现为萍乡市作协.萍乡市诗词学会.<中华辞赋>杂志社.全国李氏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辞赋家协会常务理事 ...

  • 国粹精英:李武辞赋专辑(言论篇)

    作者简介: 李武,男,1950年出生,江西萍乡人,中共党员,2010年于华能安源电厂退休.现为萍乡市作协.萍乡市诗词学会.<中华辞赋>杂志社.全国李氏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辞赋家协会常务理事. ...

  • 词话人物·孙斌辞赋专辑(1)

    作者简介:孙斌,男,大专,1942年11月出生江西上栗,名老中医师,业余喜爱诗词歌赋联写作,原系江南诗词,湖南省老干诗词,岳麓诗词会员,上栗诗词主编,萍乡诗词理事,浏阳市楹联学会理事,雨花诗词会员;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