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说《论语》:卫灵公篇(二十一)
15.21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说文》:矜:矛柄也。从矛今声。居陵切,巨巾切。段义注:《方言》曰:“矛,其柄谓之矝。”《释名》曰:“矛,冒也。刃下冒矝也。下头曰鐏,鐏入地也。”按,《曲礼》戈曰鐏,矛𢧢曰镦,金部浑言之不别也。矝本谓矛柄,故字从矛。引申为戈戟柄。故《过秦论》“棘矝”即戟柄。字从令声。令声古音在真部,故古叚矝为怜。《毛诗·鸿鴈》传曰:“矝,怜也。”言叚借也。《释言》曰:“矝、苦也。”其义一也。若矝夸、矝持、矝式,《无羊》传“矝矝”以言坚强,《苑柳》传“矝,危也”,皆自矛柄之义引申之。盖矛柄最长,直立于地。《坶誓》曰:“称尔戈,立尔矛。”此谓戈柄短,矛柄长也。故诸义皆由是引申。从矛令声。各本篆作“矜”,解云“今声”。今依汉石经《论语》、《溧水校官碑》、《魏受禅表》皆作矝正之。《毛诗》与天、臻、民、旬、填等字韵,读如邻,古音也。汉韦玄成《戒子孙诗》始韵心,晋张华《女史箴》、潘岳《哀永逝文》始入蒸韵,由是巨巾一反,仅见《方言》注、《过秦论》李注、《广韵·十七真》,而他义则皆入蒸韵,今音之大变于古也。矛柄之字改而为“𥎊”,云“古作矜”,他义字亦皆作矜,从今声,又古今字形之大变也。徐铉曰:“居陵切,又巨巾切。”此不达其原委之言也。
《约注》:矜:严可均曰:“《华严音义》卷廿一引《说文》、《字统》:'矝,怜也。皆从矛令。若从今者,矛柄也。’《玉篇》二字皆从矛令,无矛今者也。如慧苑说,则旧《玉篇》有矝无矜,旧《说文》有矜复有矝。”舜徽按:训矛柄者,本从矛今声。《释名·释兵》:“矛,冒也,刃下冒矜也。”《方言》九:“矛,其柄谓之矜。”皆与许书合。后世专用矜为矜恤、矜誇字,因别造𥎊字为棘矜之矜。《史记·秦始皇本纪》:“鉏櫌棘矜。”《集解》引服虔云:“以鉏柄及棘作矛𥎊也。”是矜、𥎊古今字矣。汉碑多从令作矝,乃隶书之增笔,自不可据隶以正篆。慧苑所见《说文》、《玉篇》有作矝者,则后人据汉隶所改,非原文如此。段氏注本擅改篆为矝,失之。
《广韵》:矜:同𥎊。又居陵切,自贤也。
汉字“矜”《说文》:“矜,矛柄也。从矛今声。”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从矛令声。各本篆作'矜’,解云'今声’。今依汉石经《论语》、《溧水校官碑》、《魏受禅表》皆作矝正之。”张舜徽在《说文解字约注》中按:“训矛柄者,本从矛今声。……汉碑多从令作矝,乃隶书之增笔,自不可据隶以正篆。”周宝宏在《字源》中引用张舜䘗按后说:“汉初马王堆汉墓帛书矜字从令,如此可知,从令,非隶书之增笔,当为二字声近,故从今声从令声皆可。”综上,当从段注,“矜”当为“矝”字,从矛令声,“矛”是可以杀人的兵器,“令”是军令、政令。会发布军令动用兵器之义。动用兵器必有人员伤亡,故本义有怜悯不忍、怜惜、敬慎之义。本义为怜悯、同情、怜惜,引申指庄重、拘谨、谨慎,又引申指自尊、自大、自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