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过年!(郭红文)‖《济源文学》2021(012)
回家过年
郭红文
世界上,有一道最美的风景,叫做回家;有一幅最美的画,叫做年画;有一处最美的景致,叫做团圆;有一种最美的牵挂,叫妈包的饺子;有一种归心似箭,叫做回家过年。
渴望回家的游子们,不知把那墙上的日历看了多少遍;买到的车票,也不知审视了多少次。给父亲的好烟、给母亲的可口食品、给爱人的时髦衣服、给孩子的玩具……把行囊塞得好满好满。
既使远隔千里,也阻挡不住他们回家的脚步;哪怕山高水长,也拦截不了他们回家的征途。
火车、汽车;飞机、轮船。近了,近了,更近了。那喜庆的春联,大红的灯笼,熟悉的乡音,崭新的衣帽,丰盛的年饭,拜年的祝福,亲友的欢聚,让你尽情享受着暖暖的温馨,团聚的亲情乐趣。
家里的床铺,早已有人给你收拾干净;生活用具,早已有人洗得一尘不染。厨房里满是你爱吃的菜肴,看着你欢喜的笑容,总有人比你还要欢喜。
偎依在母亲身旁,给母亲梳一梳银白的头发,轻轻按摩她那佝偻酸痛的老背。给父亲装一锅小烟点上,陪他舒心地喝一点陈年老酒。聆听他们讲新农村建设中的新鲜事和过往的趣事。
讲着,讲着,就讲起了从前的年,讲起了从前的年中的我。
那一次,我刚参加工作,到外地拜访一位多年未见的老友。酒到酣处,多贪了几杯,不想年三十竟误了回家的客车,一个人被滞留在了酒店。整个除夕夜,我一个人独占着整个酒店,孤独而又索然寡味地看着电视。当央视春晚的《春节序曲》一年又一年的音乐响起,我就有一种想哭的感觉。
——往年这个时候,我可是坐在家里丰盛的年夜饭的团圆桌边啊!一大家子人边看春晚边吃饭呀!想给家里打个电话,又怕爸妈担心我。后来,才听妻子说,那晚爸妈都没吃好饭,他们说少了你一个人就感觉少了半边天似的,面对一大桌子的菜,就是拿不动筷子。爸妈还说,大过年的,也不知道你在那里能不能吃上饭……妻子的话没说完,我早已泪流满面了。我不能想象年老体弱的老爸是怎样和妻子贴的春联,我更不能想象老爸拿起毛笔写下“一年行好运,八方保平安”的时候,会不会老泪纵横的对我幼小的儿子说“往年这几个字都是你爸来写的呀”!也是从那天起,我就发誓,无论以后在哪里工作,无论我走了多远,过年都必须回家。
俗话说得好:“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句话不但不会随着社会的物质化渐渐消失,反而会越来越深入扎根在每个中华儿女的心中。无论你是远离家乡打工,还是到更远的地方出国留学,家永远都是你最终的归属,永远都是你遮风避雨的温暖港湾。
去年,因为形势需要,我有幸被抽去疫情防控隔离点工作了几个月,主要服务国外留学和外地打工人员的隔离工作。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和他们只能用手机微信交流。一位从越南打工回来的老乡隔离期满后开玩笑说:“原本不到一天的回家路,我走了二十多天了,现在仍然还在路上。”可不是吗?从越南坐飞机到郑州也就几个小时,从郑州到老家也是几个小时,这旅程可不就是不到一天啊!他接着说:“坐飞机到新郑机场后被安排在当地酒店隔离14天,从机场接回来又被隔离7天,你算算总共多少天?”
第二天,看他的朋友圈,“人是漂泊的船,家是温暖的港湾,回家的路再难也要回!”他的感慨,让我瞬间泪目。
回家过年,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信仰 ,也是全世界炎黄子孙浓浓的家国情怀。然而,由于去年到今年的疫情,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回家过年”。疫情仍未散去,疫情防控形势依然很严峻,希望每一个身在异乡的游子,一定要坚决响应国家的“就地过年”“非必要不出门”的倡议。
春节将至,感谢那些战斗在抗疫一线的白衣天使和所有的工作人员,感谢那些响应国家政策“就地过年”的中华儿女。
众志成城的中国,一定会有越来越美的春节!
郭红文,河南省济源市人,就职于济源市五龙口镇人民政府,职场老兵,文坛新手。有文散见于《济源日报》《大河文学》《金石文学》《宁古塔作家网》《当代精英文学》《中州作家》等媒体。其中《情系黄河滩》获得济源市首届“黄河情”征文大赛一等奖;《买房》获得黑龙江省宁古塔市年度小说文学二等奖。闲暇之余,喜欢读书,喜欢用文字思考人生,喜欢用手中的笔杆去敲醒每个人的黎明,去温暖每个人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