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无鱼可捕”,黄河也快撑不住了
文 | 牧海
本文转载自今日头条客户端,原文首发于2021年1月3日,原标题为《 黄河 的困境:50年走向“无鱼可捕”,野生刀鱼资源告急?》,不代表瞭望智库观点。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其渔业资源直接关系到沿线渔民的生产和生活。然而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 黄河流域 的生态环境便遭到了破坏, 目前的黄河面临正在和长江一样的困境:“无鱼可捕”。
这种结论并非耸人听闻。在上世纪50~60年代,黄河中的渔业资源还是相当丰富的,当时的渔业产量很高,以打渔为生的专业渔民也有不少。但是从70年代开始,鱼虾的资源量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近年来,黄河流域全年的捕捞量只有6.5万吨左右,比30年前下降了80%,很多专业渔民也因此被集体“劝退”。
从物种丰富度来看,上世纪80年代在黄河流域生活的鱼类多达191种,虽然和长江的424种比起来还是差了不少,但这已经算得上是黄河的“渔业巅峰”了。
2002~2008年,国内的研究人员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资源调查,结果却不容乐观—— 黄河中的鱼类仅剩下82种,和之前的物种数量相比减少了57%。 另外,多种黄河土著鱼已经陷入严重的生存危机,比如黄河雅罗鱼、北方铜鱼、鳗鲡、野生 黄河鲤 等等。
“失踪”多年的北方铜鱼
这里先简单提一句,可能很多人都认为黄河鲤在市面上很常见,根本不存在生存危机。但事实上,市场上销售的黄河鲤基本上都是人工养殖的,真正的野生黄河鲤早已处于“有价无市”的状态。即便是有多年捕鱼经验的老渔民,想要捕到一条野生黄河鲤也只能看运气,至于黄河雅罗鱼、北方铜鱼就更难见到了。
黄河鲤鱼
相比于长江水生生物的“物种之殇”,黄河流域物种的消失往往得不到大家的注意。事实上,在1982年调查时还存在的鳗鲡、北方铜鱼已经从黄河中消失多年,但由于名气较小,这两种黄河土著鱼并没有引发像 长江鲥鱼 、白暨豚那样的社会轰动。
长江流域已经于2021年1月1日起全面进入了十年 禁渔期 ,而渔业资源同样陷入枯竭的黄河流域却没有得到相同的“待遇”。 在2018年初,黄河流域虽然也开始从每年的4月1号至6月30日实施全流域禁渔,但是禁渔时间还是太短,力度也不够大,对于濒危鱼种的“抢救”而言,3个月的禁渔期无异于“杯水车薪”。
鱼汛期间黄河浅滩满是捕鱼人。
黄河渔业陷入的困境,从黄河 刀鱼 的“命运”中就足以“豹窥一斑”。
长江的刀鱼资源已经濒临枯竭,黄河刀鱼也同样不容乐观。在每年春季,黄河刀鱼就会集群进入 渤海湾 ,清明节前后会到达黄河口附近。在咸淡水交汇处,刀鱼群需要短暂停留以适应盐度变化。之后,刀鱼的繁殖群体便逆流而上,其中绝大多数都会抵达东平湖的产卵场。
洄游 繁殖是刀鱼种群得以繁荣兴盛的重要环节,然而黄河的断流现象却对刀鱼的洄游构成了致命打击。 从1972~1999年的28年间,山东境内的 黄河下游 就出现了21次断流现象,特别是在1997年,断流时间更是长达226天。如此一来,黄河口的刀鱼自然也就无法再洄游到东平湖产卵,鱼群的数量也因此急剧下降。
游弋的刀鱼
而现在,东平湖和黄河交汇处已经建起了一座大坝,即便黄河不再发生断流,大坝的阻隔也依然是刀鱼洄游时无法逾越的屏障。而在 黄河口 ,密密麻麻的渔网也同样令人触目惊心。由于黄河口水面宽阔,水流平缓,特别适合下网,当地的地笼、围网不在少数。
黄河口的老渔民也反映, 黄河刀鱼已经越来越少,个头儿也普遍变小了。 值得一提的是,有一位渔民在5年的时间里只捕到了十几条黄河刀鱼,而且多数都是在黄河入海口捕到的。这位渔民的遭遇并不是个例,而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有人可能会问了, 南方的长江刀鱼已经实现了人工繁殖,那么用同样的方式来繁殖黄河中的刀鱼,之后再放流到黄河口,这样一来不就解决黄河刀鱼的生存危机了吗?
这种方法理论上是可行的,专家们也确实这样尝试过,但真正做起来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首先,刀鱼性情急躁,一旦离开水面很快就会死亡,是一种非常娇贵的鱼。其次,现在黄河中的野生刀鱼数量已经非常少,想要获得数量充足的繁殖群体就更难了。另外,刀鱼只吃活饵,不吃人工饲料,对水温、盐度、溶解氧都有一定要求,养殖起来难度也很大。
为了拯救黄河刀鱼,专家们想的法子还有不少,比如将长江中的刀鱼引到黄河流域(长江刀鱼和黄河刀鱼属于同一物种,跨流域引种并不存在生物入侵的问题),但长江刀鱼要完全适应黄河泥沙量高、含氧量低的水质环境也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况且,这种做法究竟能不能成功还是个未知数,没人敢打保票。
总之, 无论是黄河刀鱼还是其他濒危物种,都是黄河渔业资源严重衰退所释放的重要信号。 很多人目前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黄河能否像长江一样实施力度空前的“十年禁渔”呢?
其实针对黄河流域的全面禁渔问题,黄河流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简称黄渔委)的专家们已经进行过多次讨论。考虑到黄河流域的禁渔涉及到成千上万渔民的生计问题,如果渔民的失业补偿得不到解决,禁渔的问题就无法达成共识。
虽然黄河的全面禁渔看似遥遥无期,但有一点可以确定, 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已经受到了我国的高度重视,保护黄河也被摆放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上 ——这无疑是令人振奋的一个好消息。
不过话说回来,禁渔只是拯救黄河渔业资源的其中一种方式,渔民的过度捕捞也难以对渔业资源造成毁灭性打击。相比之下, 水质污染、水电工程建设以及河水含沙量过高,这三大因素才是黄河鱼类资源的真正“杀手”。
以水质污染为例。上游的黄河水质优良,到了中下游之后,工矿企业就开始变多了,大量的工业废水导致渔业生产力急剧衰退。据统计,黄河流域每年因为污染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就有115~156亿元左右。水质一旦被污染,鱼类的生理功能就会受到影响,进而导致鱼类胚胎发育畸形、鱼苗成活率下降等问题。
更令人担忧的是,预计到2030年黄河将实现全线通航,300~500吨级的船只、船队将跨省直达渤海,频繁的航运也同样会给黄河生态的治理带来更多的挑战。
黄河口卫星地图
种种迹象正在表明, 如今的黄河正在走长江的“老路”,黄河的“生态保卫战”也已经迫在眉睫。 还是那句话,“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渔业带来的经济效益相比,黄河的生态环境是才是最好的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