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容易被拉黑的聊天方式
◆ ◆ ◆
文 | 实用菌
01
01
有一种人,一开口就让人讨厌。
据某旅行平台不完全统计,五一有近23%的旅客选择自驾出行。
没错,实用菌就是那几十万分之一。
很(xiǎng)不(mà)幸(rén),清晨刚启程就被堵在了高速某路口。
这是我们出行的必经之路,一车人开启5G冲浪模式,想确认下什么时候放行。
各渠道搜寻无果,转而耐心等待。
周围车辆也都躺平心态,开(zì)始(xíng)遛(fāng)弯(biàn)。
“咚咚咚”有人敲车窗。
社恐忐忑........
“欸我告诉你,这边不知道什么时候开,你等吧没有用,我得走××(另一条路),你把车往前挪,我过去!”
强势的语气,再配上一张刻薄脸,话一撂扭头又去安排旁边车。
后座的朋友坐不住了:“怎么会有人,一张口就让人讨厌”
讽刺的是,ta的车开走没一会儿,道路就放行了。
细品一下,
因为自己的原因,需要别人配合挪车让路,却不带一丝打扰的歉意。
可以说是理直气壮的自私了。
所以实用菌今天想和你聊聊,说话讨厌的人都自带哪些属性。
02
微博上搜『一开口就让人讨厌的人』,评论区的话风是这样的:
网友的评论还是很中肯的(忍不住爆粗口的我会贴上来吗)
可以说,生活中不乏会跳出那么几个“烦人精”,一开口周围人就想送你离开,千里之外。
为什么我们会讨厌ta?
属性01
想告诉别人:我比你强
显而易见,大家都不喜欢自带优越感的人。
到底什么是优越感?
(图片来源:知乎)
获取优越感是我们摆脱自卑感的一种补偿行为,人人都会这么做。
同时,它也是支撑我们整个生命动机的那一点价值来源,让我们肯定自己,爱自己。
让自己成为更优秀的人,本身是值得鼓励的。
但当你把这种优越感凌驾于他人,给他人造成困扰,其实就成了一种伤害。
于当事人是攻击性的释放,却给无辜中枪的人造成一股莫名的压迫感,特别是来自不太熟的人或陌生人,很容易初识就留下讨厌的印象。
作家梁文道举过一个例子:
聊天时,突然有人说:“这人了不起,他活得和陶渊明一样”,意思是这个人像隐士。
如果此时有人说:“陶渊明是谁啊”,其他人会暗暗觉得这人没什么文化。
但如果这时候有人脱口而出,“哈哈,你连陶渊明是谁都不知道”。
这就是在贬低他人,而凸显自身优越感了。
属性02
否定他人,让不同意我的人不爽
自我肯定理论(self-affirmation theory)的提出者 Steele 认为:
证明自己的想法和行为,其实是一种自我肯定,它保护并维持了我们的自我价值。而否定自己之前的想法和行为会带来认知失调,这种认知失调会让人产生不适。
我们每个人受成长环境和个体经历的影响,都会逐渐形成自己的一套逻辑和方法论。
当遇到不同于自己认知或超出自己认知范围的事物、行为或观点,就会引发认知失调,俗称的“三观尽毁”。
所以,否定他人提出的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也是一种心理本能。
有这种惯性否定的冲动本身不可怕。
老话说“君子和而不同”。
我知道我们不同,我可能也无法认可你,但我接纳你的存在本身。
而被别人划为讨厌的人。
Ta更多的是在拒绝接纳周遭不同于ta的一切。
并且会去想办法刷存在感,令与ta不同的人感到不爽。
以证明:我是对的,你是错的。
我们在跟这种人打交道时,最常感受到的就是不被尊重。
属性03
语气不好,说话带刺儿
这类人可能表达的内容本身没问题,但就是不会好好说话。
一句普通的话,到了ta嘴里就容易变味儿。
“就做成这样?看来985/211的学生也不咋的嘛。”
“我真服了。”
“你为什么要哭,你哭给谁看?”
“你是怎么想的?你不用道歉,我就想问,你是怎么想的?”
“就你压力大,我比你压力大多了。”
“我不是说过吗,我是没说清楚吗?”
“这是连小学生都知道的道理。”
......
他们说话喜欢绕弯子,夹枪带棍,不敢直接说明问题要害和自己的想法。
或者直接随着自己的心情来,一闹情绪恨不得机关枪地毯式扫射。
著名心理学家马歇尔 ·卢森堡曾经说过:
“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因为在面对这种人时,
躺枪者往往会感受到一种极强的不确定感,搞不懂ta的真实想法。
进而就更难产生关系中信任感了。
03
最后,实用菌想说:
生活中,碰到讨厌的人坚决按照以下三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