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的饮食风俗
都说民以食为天 饮食文化是一个城市民间文化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千年帝都 古洛阳的风俗通过家庭传承渗透到现代洛阳人的生活点滴。比起红白事的繁琐规矩讲究 洛阳的风俗也进入到昏昼的一日三餐之中。风俗不在琐碎仪式 不在规矩条文里 而是真切地伴随着洛阳人民一同安享着这座古城的白天与黑夜。
一日之计在于晨。在经济发展迅速的洛阳城中 很少见匆忙的白领。街边摊上坐着的 多是端着汤碗 泡着饼丝 不慌不忙晾凉汤羹 品着一清二白三回味的食客。并非晨来无事 而是文化环境所致的饮食习惯。
洛阳的早晨是慵懒的 洛阳人的早餐也是安逸的。洛阳人好汤水 尤以八大汤及水席最为出名。丸子汤 牛肉汤 羊肉汤 驴肉汤 不翻汤 小碗汤 豆腐汤……从熬制到调味 这早餐不可谓不精致 而洛阳老饕们却愿为这一口滋味起大早排队等候。及至晌午 各种汤馆便又到了关门谢客的时间 好为第二天的营业做准备。食客便也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汤羹香味作云烟散 以缓慢而悠扬的姿态漫溯开来。
洛阳的午餐也是汤汤水水 也许是河水绕城郭的缘故 洛阳近水多水的地理特性 也让洛阳人的餐桌上多了水的柔软调和。老洛阳的午餐多是浆面条 糊涂面。浆面条面汤儿清亮发白 略带豆绿 取绿豆磨浆发酵而成 呈味微酸 即成浆水。浆水醇厚 对调理脾胃大有佐益。糊涂面则是将黄豆面翻炒至金黄 再以清水熬煮 辅以黄豆 胡萝卜丝 青菜丝等时蔬点缀。面汤精妙 滋味香醇 回味悠久。名字取自“难得糊涂”之意 洛阳人民将对生活的态度注入了对饮食的偏好之中。
洛阳人民的晚餐多丰盛营养 且易于消化。汤水仍占主流 最负盛名的洛阳水席便在这里粉墨登场。洛阳水席以酸辣口味为主 以北方陈醋与上好的胡椒相激出味 酸辣相宜。
洛阳的饮食风俗大致可以用一首民谚概括:洛阳水席洛阳汤 不粘勿忘桂花糖 吃罢四宝不用躺 洛阳浆面有点烫。一言以蔽之 洛阳的饮食风俗便是好慢 好精细 好汤水 易消化。
洛阳悠久的历史文化为这座古城平添了许多别于他地的风土人情。过往的皇权威严赋予了这座城市一种特殊的荣光与雄伟气度 在这“通古今之变 兼巨细之察”的地方 连一碗汤也赋予了平淡的柴米油盐极大的仪式感与意义感 成为洛阳人生活的重要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