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如何养生?做好“闭藏”,避免“泄露”,要注意好五点
冬季,如何养生?做好“闭藏”,避免“泄露”,要注意好一点。
谈到冬季养生,当然无法绕过内经。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里就说到:“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祛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瘘厥,奉生者少。”
从这段文字里,我们可以了解到,内经讲述了冬季养生的基本原则——就是“闭藏”。
那么,什么是“闭藏”呢?
从字面意义上来看,是很好理解的:闭就是封闭,藏就是藏起来、不外露。而闭藏就是封闭起来,避免泄露。
就像自然界的有些动物,一到了冬季就要冬眠。乌龟会窝在洞穴中不吃不喝,蛇也不知道躲去哪里,几乎绝对停止动作。它们这样做都是为了尽可能减少能量的消耗,以方便度过漫长寒冷的冬天。这就是最典型的“闭藏”。
对于我们人类来说也是这样。
记得我们小时候,一到冬天,家家户户就开始用塑料布、皮纸之类的东西钉在窗户上封闭起来。表面看上去就是防止寒风从窗户入侵,其实,何尝也不是一种“闭藏?
而人一到冬天,就会穿上棉袄、戴上帽子、围上围巾,捂上口罩,把整个身体全部捂得严严实实的,这是不是也算是把身体“闭藏”起来了?
1、可是,为什么要闭藏呢?
对我们人类来说,或者说从健康养生的角度来说,主要就是为了防止外界的寒邪侵袭,避免它们伤及机体的阳气和生机。
内经说到的“水冰地坼”,指的就是水结成冰、地冻得开裂。一般来说,这些现象大多都是“入九”之后才出现。
因为这段时间是一年里最为严寒季节,在这样寒冷的季节,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要避免寒邪的侵袭,别让寒邪损伤人体的阳气。
由于很多地方白天可能阳光灿烂,气温也随之上升,此消彼长之下,寒邪也就是微。可一早一晚气温却很低、寒气加重。
所以从养生的角度出发,人就需要早卧晚起,等待阳光出现之后才起床,最大限度地避免寒邪侵袭。
2、内经还说到“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
这段文字的意思,主要就是说在冬季怎么养神的问题:如何做到安神定志?如何做到恬淡虚无精神内守?
其实,内经也就提出了两个冬季养生的目标:安神定志、精神内守。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冬天是一年四季之末,到了年终岁末,从心理上,我们就不要有太多的欲望,这就是使志若伏若匿。
这一句如果和前面的“春三月……以使志生……”相联系,就更好理解一些。
人如果有了私欲,就像已经满足,实质是安慰自己、自我调节,还是要让自己欲望平息。
3、为什么在冬季要清心寡欲呢?
因为冬天是个万物萧杀的季节,同时也是一个闭藏的季节、静息的季节。大部分人都应该在房子里过冬,外界很少有人影,甚至动物也少见。
即使一个人有了什么欲望,但如果没有任何人执行,如何能达到满足?
于是,便不如趁此休养生息,静待来年春暖花开之后再去实施。
如果冬季的欲望太强烈,却又受外界环境限制而不能实现,就有可能产生心肝之火,诱发热病。
有的即使在冬季当季没有什么表现,但大多会在来年春天发作,表现为温病。
4、至于具体的实施,内经就以“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来概括。
表面看上去是说的冬季取暖的问题。古人也知道取暖,但现代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取暖的方式也各式各样,因此,虽然要做好防寒保暖,但也要避免搞得太热。
如果冬天热得汗流浃背,这就是“泄皮肤”,也是耗伤气血的行为,也就是“使气亟夺”。
5、那么,如果违背了上述合规的做法会怎么样?
内经的回答是:“逆之则伤肾,春为瘘厥,奉生者少。”
逆之就是“违背闭藏的原则”,也就是不闭不藏,则可能会被寒邪侵袭,会伤及机体的筋骨,更会动摇人体的根本。到了春天时,就可能出现萎厥一类的问题,失去那种盎然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