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经方思维解读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治胃癌案5
在泳池里学游泳,
在临床上学经方。
——尤虎
如果尽可能只开伤寒金匮中的经方,
遇到各类病人怎么办?
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医案
患者:包×,男,58岁。
初诊2008年9月1日。
主诉:贲门癌术后20天。
现病史:患者缘于20天前因胃脘部疼痛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胃镜检查示:贲门癌,病理示:腺癌。
后住院行贲门癌切除食管胃弓下吻合术,术后恢复尚可,胃脘部疼痛消失,但术后情绪低落,现自觉胃脘部胀满不适,牵及两胁肋,与进食无关,伴嗳气、心烦,口干、口苦。
纳呆,寐欠佳,二便尚调,舌质红,苔薄黄腻,脉弦。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二诊:2008年9月8日。
服用上药7剂后,患者胃脘部胀满明显减轻,仍嗳气、心烦、口干、口苦,纳呆,寐欠佳,二便尚调,舌脉同前。
三诊:2008年9月23日。
患者胃脘部胀满基本消失,嗳气、心烦、口干、口苦等明显好转,仍觉食欲不振,后于方中加***、***、***等,食欲好转。
后连续服用中药1年余,无明显不适感觉,舌质稍暗红,苔薄白,脉弦。
每年复查胃镜1次,随访3年,未有复发。
…………………………………………
一、病机分析
热实(虚)冲。
气虚:贲门癌术后20天;纳呆。
阴虚:寐欠佳;口干;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痰湿:苔薄腻。
热:心烦;口苦;舌质红;苔黄。
滞:术后情绪低落,现自觉胃脘部胀满不适,牵及两胁肋,与进食无关;嗳气;脉弦。
瘀:因胃脘部疼痛入院;舌质稍暗红(1年后)。
积:胃镜检查示:贲门癌;病理示:腺癌;食欲不振(三诊)。
二、方证分析
经方
1、原文: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263)
原文: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37)
原文: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96)
原文: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97)
原文: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101)
小柴胡汤:柴胡、黄芩、人参、甘草、生姜、大枣、半夏。
2、原文:……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76)
……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若加温针,必怵惕烦躁不得眠……心中懊憹,舌上胎者,栀子豉汤主之。(221)
栀子豉汤:栀子、淡豆豉。
3、原文:少阴病,四逆,……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318)
四逆散:甘草、枳壳、柴胡、芍药。
4、原文: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荣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䗪虫丸主之。(第六18)
大黄䗪虫丸:大黄、黄芩、甘草、桃仁、苦杏仁、白芍、生地黄、干漆、虻虫、水蛭、蛴螬、土鳖虫。
选药:大黄、黄芩、甘草、桃仁、苦杏仁、白芍、生地黄、土鳖虫。
减药:干漆、虻虫、蛴螬以上药物药房不常备;水蛭破血较强。
5、原文:治心胸中有停痰宿水,自吐出水后,心胸间虚,气满,不能食,消痰气,令能食。(附方)
《外台》茯苓饮:茯苓、人参、白术、枳实、橘皮、生姜。
时方
1、明张景岳《景岳全书·新方八陈·寒阵》《景岳全书》:治怒气伤肝,因而气逆动火,致为烦热胁痛,胀满动血等证。
化肝煎:青皮、陈皮、山栀子、丹皮、泽泻、芍药、土贝母。
2、明王肯堂《证治准绳·类方·胁痛》引《统旨》。
柴胡疏肝散:柴胡、陈皮、川芎、芍药、枳壳、甘草、香附。
3、《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产后心腹痛欲死,百药不效,服此顿愈。
失笑散:蒲黄、五灵脂。
4、《太平圣惠方》录自《袖珍方》卷二:“热厥心痛,或作或止,久不愈者。”
金铃子散:川楝子、延胡索。
5、止痉散:止痛;抗癌;防复发;防转移。
止痉散:全蝎、蜈蚣。
6、陈修园《时方歌括》:“心口痛,服诸药不效者,亦属气痛”。
百合乌药汤:百合、乌药。
三、国医大师处方思路:
中医诊断:胃痞病(肝胃不和证)。
治法:疏肝清肝,和胃消痞。
方名:自拟二胡汤。
处方:柴胡12g、延胡索15 g、白芍15 g、陈皮9g、川芎9g、香附15 g、枳壳12g、丹皮12 g、栀子9g、全蝎9g、蜈蚣2条。
7剂,水煎服。
二诊:2008年9月8日。
服用上药7剂后,患者胃脘部胀满明显减轻,仍嗳气、心烦、口干、口苦,纳呆,寐欠佳,二便尚调,舌脉同前。
方名:自拟二胡汤加减。
处方:柴胡12g、延胡索15g、白芍15g、陈皮9g、川芎9g、香附15 g、枳壳12g、丹皮12g、栀子15 g、淡豆豉12g、郁金15 g、虎杖15 g、夜交藤15 g、全蝎9 g、蜈蚣2条。
15剂,水煎服。
三诊:2008年9月23日。
患者胃脘部胀满基本消失,嗳气、心烦、口干、口苦等明显好转,仍觉食欲不振,后于方中加鸡内金、焦三仙、莪术等,食欲好转。
后连续服用中药1年余,无明显不适感觉,舌质稍暗红,苔薄白,脉弦。
每年复查胃镜1次,随访3年,未有复发。
原按:患者以胃脘部胀满为主要表现,故中医诊断为胃痞病,患者术后情绪低落,肝气不舒,横犯脾胃,脾胃升降失司,收纳失常,故胃脘部胀满堵闷,嗳气,肝气郁而化热,扰动心神则心烦、失眠,方中柴胡、延胡索疏肝行气,白芍养肝柔肝,川芎行气活血,香附、枳壳行气消胀,丹皮、栀子清热去火,陈皮健脾和胃,全蝎、蜈蚣以治未病,二诊淡豆豉清热安神,夜交藤养血安神,郁金、虎杖清肝经之热。
四、用经方思维解读国医大师处方思路
热实(虚)冲。
气虚:贲门癌术后20天;纳呆。
——人参、白术、大枣、甘草。
阴虚:寐欠佳;口干;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生地黄、百合。
——夜交藤(二诊)。
痰湿:苔薄腻。
——半夏、土贝母、茯苓、泽泻。
——淡豆豉(二诊)。
热:心烦;口苦;舌质红;苔黄。
——黄芩、丹皮、栀子、淡豆豉。
——丹皮、栀子、淡豆豉、虎杖(二诊)。
滞:术后情绪低落,现自觉胃脘部胀满不适,牵及两胁肋,与进食无关;嗳气;脉弦。
——柴胡、生姜、香附、枳壳、川楝子、乌药、青皮、陈皮。
——柴胡、陈皮、香附、枳壳。
瘀:因胃脘部疼痛入院;舌质稍暗红(1年后)。
——白芍、桃仁、川芎、苦杏仁、延胡索、蒲黄。
——延胡索、白芍、川芎、郁金(二诊)。
积:胃镜检查示:贲门癌;病理示:腺癌;食欲不振(三诊)。
——大黄、土鳖虫、全蝎、蜈蚣、五灵脂。
——全蝎、蜈蚣、鸡内金(三诊)、焦三仙(三诊)、莪术(三诊)。
注:人参畏五灵脂,须酌情使用。
学习散打,拒绝花架。
苦练内功,专注实战。
——尤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