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后才发现:人与人之间最本质的差别,就在于思维习惯
今天是精读君陪伴你终身成长的第2221天
1
柳比歇夫是前苏联的昆虫学家、哲学家、数学家。
他一生发表了70来部学术著作,包括:生物分类学、昆虫学、科学史、农业、遗传学、植物保护、动物学、哲学、进化论、无神论…...
业余时间他还研究地蚤的,也写过不少科学回忆录。
各种各样的论文和专著,他一共写了五百多印张。五百印张,等于一万二千五百张打字稿。即使以专业作家而论,这也是个庞大的数字。
如此巨大的工作量,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柳比歇夫在26岁时独创了一种“统计法”。
通过每个事件的花销时间,通过统计和,进行月小结和年终总结,以此来改进工作方法、计划未来事务,从而提高对时间的利用效率。
该方法他沿用了56年直到逝世。
通过记录时间、分析时间、消除时间浪费、重新安排自己的时间,柳比歇夫实现了将自己的时间最大化。
2
从上述故事中,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①善于记录,运用数据指导工作和生活。
柳比歇夫就是善于记录的极致代表。
对我们而言,当今社会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便捷工具。
比如说,很多APP便具有自动统计功能,可以自动统计天数、次数、时长等,能够减少我们很多工作量。
充分运用这些工具,就能够很好地为我们提供相关,以供分析改进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②不断审视生活,你才能不断进步。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只有不断审视我们走过的路,你才能在过往的经历中吸取教训,让未来的路走得更好。
柳比歇夫就是通过对时间的记录、统计、分析、反馈,最终,他设法将自己的时间实现最大化,创造了自己奇特的一生。
对我们而言,通过对日常工作的总结、分析,我们也能找到提升工作效率的相应方法。
③培养分析+反馈的思维习惯。
我们知道,学校有考试,考试就是一种帮助我们实现反馈的外力。
然而,在人生的大多数时候,并没有外力帮助我们反馈。
因此,我们要自觉培养这种。
一个人反馈越精确,越快速,成长也就越快。
一个人能否使用这种思维习惯,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体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