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手足口病的高发期,这些预防和应对的要点收好了,有备无患!
每年的5、6、7三个月都是手足口病是高发期,前几天有个学员妈妈向我们报喜,她通过儿推完胜了孩子的手足口病。
01
手足口病多发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初期症状主要是发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疱疹。手足口病虽属于自限性疾病,一般会在一周左右自愈(案例中的这个妈妈用了一个星期已经算比较慢了,绝大部分学员都是在两三天内让孩子痊愈的),但在极个别的情况会发生传变,出现有心肌炎、肺水肿、脑膜炎等并发症。对孩子来说过程却很遭罪,发烧、咽痛、烦躁不安,所以不少家长对此非常焦虑恐慌。
从西医角度来说,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因为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因此目前无药可治,且没有疫苗。只能喝点水,吃点含片减轻局部疼痛,补液和退烧药的对症处理。
不过中医对这种外敌不明的疾病却最擅长。从中医来看,手足口多是因体内环境出现了异常才会感招外邪的,因此,只需要调整好自身环境,这些肠道病毒自然就难以生存下去了。
02
案例中的这个妈妈用的是清热利湿+三豆饮,的确,手足口病虽然绝大部分是由于脾胃湿热侵淫并波及肺经所致,因此在我们很多学员看来,清热利湿+三豆饮是应对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的黄金组合,但我还是想提醒一下大家,同样一个症状,但引起的原因不止一个,就像我们最熟悉的发烧,就有风寒、积食、时邪、阴虚、气虚、受惊等不同原因,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也同样是这样。所以在辨证时需要区分一下要点。
引起手足口病的原因除了体内热邪或湿热邪气过重,还有风热夹湿和阴虚的类型。
1、风热夹湿型
风热夹湿型主要是表证,也就是风、热、湿主要在体表,时邪由口鼻而入,肺失通调,脾失健运,水湿内停,被正气驱于肌表,发为疱疹。症状除了起疱疹、发烧外,还有流涕。
建议疏散风热。
推拿穴方可用风热发烧。
代茶饮:
藿桑三根汤
配方:桑叶1克、菊花1朵、葛根1克、芦根1克、白茅根1克、甘草1克、藿香1克、陈皮1克
2、阴虚型
多是在大病之后,气阴亏虚引起的。由于阴液匮乏,阴虚不能制约阳气,阳热偏亢而发热。
表现除起疱疹外,还包括为低热、盗汗、手脚心发热、口渴喜欢喝水、舌红少苔、烦躁易怒、身体消瘦等证候。
建议:清热生津
儿推可用阴虚发热穴方。
代茶饮:玉竹二根茶
配方:玉竹1克、芦根2克、白茅根1克
用法:热水冲泡,代茶饮用。
3、邪毒炽盛型和湿热型
这是两种类型,我写在一起是因为它们都是体内湿热重引起的,只不过一个热邪比较炽盛,一个湿热并重。这两种类型也是最常见的,目前为止我接触到的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都是这个类型。
表现为舌红苔黄,便秘,小便黄。
建议:解表、清热利湿
推拿穴方可用解表+清热利湿
食疗上可用三豆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