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拙与曲直

古人在诗词创作中非常注重表现艺术,在写景、状物、言情、述志时,往往采用既对立又统一,既相反而又相成的辩证手法,让读者在品味赏读中获得无穷的艺术享受。这些辩证的表现手法包括点染、虚实、疏密、浓淡、离合、雅俗、曲直、隐显、巧拙等。现就此逐一细解。

巧拙

巧拙也是语言运用的艺术。“巧”是工巧,“拙”是朴拙,二者结合,常可收到别具一格、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如姜夔的《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前一句朴拙,后两句工巧。无前者,后两句失去依托;无后者,前一句,失去了应有的表达效果:前后相合,一幅凄清之景顿生,一股兴叹之情流动。又如周邦颜的《苏幕遮》:“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前一句写太阳初升,露水渐干,比较朴实;后二句写青青池水,风吹水动,晃动的叶子仿佛在不断高举一样,用笔和造景都很巧。

曲直

曲与直是诗人表达感情的两种方式。“曲”是婉曲含蓄,“直”是直率明了。

一般来说,诗人心情平静时,喜欢含蓄委婉,感情激动时,便直吐为快。在现实生活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常常是复杂变化的,因而在作品中总是兼用曲与直两种手法来表情达意,力求做到曲直互补,妙合其心。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描写令人神往的仙境世界,明写了对仙境的向往,暗写了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属于“曲”的手法;到诗的结尾处却大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就是“直”,一曲一直间将诗人率真可爱的个性表现得淋漓尽致。白居易的《琵琶行》虽然也曲直兼用,但没有了李白的率真,而是以曲为主;他写琵琶女的身世遭遇,直接表明的是对下层歌妓和劳苦百姓的同情,曲折表达的却是政治受挫后,对现实的深刻认识和对世态炎凉的强烈不满。说自己的遭际属于“直”吧,可他还是表达得那么“曲”,不讲原委,只说同感。曲折与直率的运用,与诗人的心境有关,耐人寻味。

本文转载于网络。

(0)

相关推荐

  • 历史上的今天——1981年11月6日,诗集《 九叶集》出版

    最早的<九叶集>是1981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丁芒和陈咏华为责任编辑.这本书早在1999年世纪之末,就被中国文学界专家学者选入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中,成为诗歌的经典. <九叶 ...

  • 诗之美学探索(七)

    古人有"托物言志"."状物抒情"的说法.这是对诗的形象性和形象思维规律的概括. 诗,和其他文学艺术样式一样,是运用形象思维来塑造形象的创作. 诗言志.抒情.但诗 ...

  • 【诗词微塾】古诗词技法之巧拙与曲直

    走进诗摘词选,品味诗意人生 诗摘词选 采珠知境界,撷玉识情怀. 9529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诗词微塾 古诗词技法之巧拙与曲直 古人在诗词创作中非常注重表现艺术,在写景.状物.言情.述志时,往往采用既对 ...

  • 诗词技法之巧拙与曲直

    广告 唐宋词格律(诗词灵犀) 作者:龙榆生 京东 广告 浪漫古典行:李清照词传,纳兰容若词传,仓央嘉措诗传,李煜词传,辛弃疾词传,苏轼词传(全六册) 作者:[宋]李清照,,蕴玉,,仗剑天涯,,鸿雁,, ...

  • 古诗词之巧拙与曲直

    古人在诗词创作中非常注重表现艺术,在写景.状物.言情.述志时,往往采用既对立又统一,既相反而又相成的辩证手法,让读者在品味赏读中获得无穷的艺术享受.这些辩证的表现手法包括点染.虚实.疏密.浓淡.离合. ...

  • 盆景的曲直之道

    如太极般绵里藏针,在软弯娇媚中见阳刚之美. 曲直之道也是一种智慧 弯曲不是妥协,而是战胜困难的一种理智的忍让. 弯曲不是倒下,而是为了更好.更坚韧的挺立. 弯曲不是毁灭,而是为了退一步海阔天空. 是为 ...

  • 坚劲畅达 、曲直相宜,如何写好铁线篆

    中国书法史册2021-05-10 08:22:54 写好铁线篆,掌握这几个关键 篆书变体,极为繁琐.古人认为篆书为仓颉所造,但不可信.周宣王太史籀著<史籀篇>,汉人名为'大篆',详'大篆' ...

  • 厚重巧拙的魏碑

    魏碑可以学其厚重雄强,也可以学其灵巧俊美

  • 名家解经典 | 曲直蓄发,折叠转换

    曲中求直,蓄而后发.力由脊发,步随身换.收即是放,放即是收. 杨澄甫注: 此三说总而言之,解说容易明了,"曲中求直"即随屈就伸之意."蓄而后发","力 ...

  • 如何临似原帖又自具风貌?看王宠临晋唐小楷:巧拙互用,婉丽遒逸

    王宠(1494-1533),字履仁,后字履吉,号雅宜山人,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王宠是明朝中期崛起的"吴门书派"代表书家之一,与祝允明.文徵明并称"吴门三子", ...

  • 《庄子》:不以世俗论曲直,在浑浊中保持清醒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一. 人生有一件很矛盾的事情,就是小时候大人总教我们如何辨别这个世界的黑白对错,但是长大之后才发现这个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 有些时候世俗认为的对错和事物本质反而是背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