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小孩子那么爱打电子游戏?

主播:Bobo
大家早上好,欢迎打开剽悍晨读,每天进步一点点,坚持带来大改变。今天是2021年5月3日,我们要给大家分享的书是《劫持》。
这本书是由美国著名的临床心理医师和神经治疗师玛丽·K.斯温格尔所写。在以往的晨读中,我们曾分享过书中部分内容,这次我们重点解决的问题是:“小孩子为什么爱玩电子游戏?”
规则
信息时代除了给我们带来了海量的信息,还有什么呢?
答案是:限制。
我们眼见的各种便捷,其实都是由各种限制堆起来的。
比如,以前骑车,你只要买一辆,就可以走到哪骑到哪。但现在你需要有手机、有移动网络、有app、有会员或者可以支付的电子货币,以及眼前有一辆空闲的共享单车。
这些要素中任意一个出了问题,你都没法骑车。
就拿孩子的生活来说,以前他们离开学校后,就有足够的时间玩耍和探索周围世界。但现在,他们在学校要遵守老师的规则,在家要遵守爸妈的规则,在补习班要遵守补习班的规则,在兴趣班要遵守兴趣班的规则。
总之,现在的孩子很少有时间不在规则下生活。
这种规则的来源是家长的焦虑。
面对扑面而来的信息,停留在工业社会生产模式下的家长无力招架,他们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
他们试图用各种约束和规则,把孩子的所有时间都用于成长。但这种希望只能给孩子带去更大的压力。
安全
规则往往会跟另一个词同时出现:安全。可以说,最初规则的建立就是为了安全。
比如在头盔发明以后,几乎所有的运动都要求人们戴头盔了。冰球、滑雪、滑冰、滑板,这些运动其实本来是建立在人和自然互动的基础上的。但是,头盔把我们隔开了。
越来越多的运动开始使用护膝、护腕、护肘等设备;越来越多的运动场所被泡沫和塑料包围;越来越多的场所增加了各种活动的限制。
我们正在系统性地把刺激、冒险和乐趣从玩耍中去掉了。
运动也因增加了“竞技”两个字,变得不那么纯粹了。
规则在家长眼中是安全的,但孩子们可不这么看。
当我们为玩乐立了太多规矩时,玩乐就变得不再好玩了。
当规则越来越严格时,孩子们就越想打破它。于是,你会看到运动场上满是不愿意戴护具,满是不按照预定规则行动的孩子。
在安全的束缚下,孩子的创造力、好奇心被严重打压,他们急需要一个释放的出口。
 
释放』
这个出口就是:电子游戏。
你说电子游戏强反馈也好,你说它有协作性、竞争性和娱乐性也罢,但它本质提供了一个弱规则和弱边界的释放空间。
在都市类游戏中,没人在乎你是怎么开车的,或者你就想把车撞烂,看它还能不能开;
在策略类游戏中,没人在乎你是先种庄稼,还是先修围墙,也不在乎你建立成怎样的城市;
在战争类游戏中,没人在乎你开的是坦克还是飞机;
在竞技类游戏中,没人在乎你是中单还是打野;
人们只关注自己的游戏体验。
输了不要紧,重新开一局;一个队友不给力,换一个就完事了;一个策略不奏效,换个策略,甚至换个账号也不是多么费劲的事。
不管是二十年前,我们喜欢砸东西,喜欢建设自己的“领土”,喜欢搜索,还是二十年后,喜欢冒险,喜欢刺激,喜欢悬疑。
数字世界一直以来都在做一件事,拿出个大的框架,设计一个大的背景,不断丰富游戏画面,只对游戏做简单的约束,剩下的靠你自己去体验。
孩子们在游戏中体会的是一种“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自在。
这种自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他们只能到游戏中去寻找。
所以,很多书中都提到,想减少孩子玩手机的时间,最好的方式是带他到户外。
之所以要这么做的原因是:户外活动就是给孩子创造自由,这种自由可以满足他们的内心需求。
总结一下,劫持的反义词不是释放,而是自由。孩子被手机劫持,并不是说手机抓住了他们的注意力,而是在这个高规则的时代,他们内心渴望得到更多的自由。理解了这一点,你就能找到孩子、自己和手机的平衡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