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最短命的诗人,写下一首千古名作,其中一句至今无人能对
李贺应该算是唐朝最短命的诗人了,他的生命在26岁那年戛然而止。
都说唐朝平均寿命不足30,但那应该是将夭折的孩子都算上了。实际上,在唐朝活个四五十,是不成问题的。
唐朝诗人,即使是一生都苦哈哈的杜甫,也活了58岁,好命的贺知章更是活出了85岁的高龄。
王勃也是英年早逝,但他是因为落水惊悸而亡。
而李贺则是因为长期抑郁,焦思苦吟,导致未老先衰。
如今我们常见的“呕心沥血”这个词,最早便是用来形容李贺的。
他少有奇才,从小就喜欢写诗,出门时总是背着个囊布袋,一边游览,一边写诗。每当他回到家中,囊布袋都装满了诗句纸片。
他的母亲十分关心他,每次检查时,都是既心疼又无奈“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
天生体弱多病,又如此拼命读书赋诗,再加上人生不得意,使得他年仅26岁便与世长辞。
虽然李贺的生命十分短暂,但他却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尤其是那句“天若有情天亦老”,后世无人能对,毛主席更是直接引用“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句诗原本出自他的《金铜仙人辞汉歌》,全诗如下: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诗歌开头有一段序,说的是三国魏明帝诏令宫人,将汉武帝时的捧露盘仙人由长安迁徙至洛阳。
搬移之时,仙人眼中竟流出铅水,李贺便借这段历史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金铜仙人辞汉宫时铅泪如注,表达的是一种亡国之痛,可李贺深处中唐,此时离唐朝灭亡尚有90多年。他这么写还是和当时的背景以及他的身世有关。
安史之乱后,唐朝江河日下,风雨飘摇。李贺的先祖是唐高祖李渊的叔父李亮,他一直渴望建功立业,重整国威,恢复宗室地位,光耀门楣。
可是进京后却是处处碰壁,就像杜甫,“到处潜悲辛”,最后只能含恨离开。
绝望之中,写下这首诗,交织着他的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诗歌前四句是在感慨年华易逝,盛世无常。
汉武帝埋骨于茂陵,而他曾作《秋风辞》“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所以这里李贺这样称呼他。
而第二句说的是有人见过汉武帝的魂魄出入汉宫,夜里传来战马嘶鸣之声,可是早上起来却又无影无踪。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汉武帝也算是一代雄主,当年他一心求仙问道,妄图长生不老,可最后却如秋风落叶,匆匆过客,徒留荒冢。
这两句是对生命短暂的一种感慨。
接着说到宫中画栏的桂树飘来阵阵幽香,可是苑中却早被青苔掩映。
当年繁华的三十六宫,如今不也是一片荒凉。可见岁月无情,世事无常,没有什么是永远的。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这里写的是金铜仙人离开汉宫的情景。
魏国的官员驱车运载着铜人,赶赴千里之外。车出长安东门,寒风直射铜人眼眸。它离开时只有天上的一轮明月陪伴着它,它想起昔日的旧主,不禁潸然泪下。
诗人将铜人拟人化,它会因为离别而哭泣,这样的描写增添了一股浪漫神秘的色彩。
曾经疑惑什么样的“风”才能算“酸风”。
春风和煦,夏风凉爽,而秋风萧瑟,冬风凛冽。
所以酸风应该是秋冬的寒风,迎面而来,刮伤眼眸。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这四句写的是金铜仙人离开长安前往洛阳的情景。
咸阳古道上,只见衰败的兰草,此情此景,若是上天有情,也会为这悲伤吧。它独自一人荒凉的月下禹禹前行,离古都长安越来越远。
这里最有名的便是“天若有情天亦老”这句了,这是反衬之语,情感动天,莫过于此。
这一句设想奇特,将金铜仙人不愿离去的凄苦之情描写得淋漓尽致,正如他也是不愿离开长安。
可是,世事无常,人生无奈,他也是无能为力。
这首诗整篇都是作者想象的场景,可是却那么鲜明又沉痛。这样神奇浪漫的想象直追李白,若不是他英年早逝,恐怕成就会更高吧。
后来司马光便说“天若有情天亦老”这句奇绝无对,就连受很多人追捧的“月如无恨月常圆”,他也觉得配不上。
这句虽对仗工整,却是没有李贺那般大气的意境。
不知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