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蛮字的印象如何?是不是想到了蛮横、野蛮……等词,有没开化之意。这些信息,的确都是“蛮”字的延伸。《说文》:“南蠻,蛇穜。从虫䜌聲。莫還切”。

看到这个释义是不是很懵?字面上的意思,是说“南蛮子,是蛇的子孙”。蛇之种哦,难怪野蛮!但是但是,这么理解就大错特错了。南字何意?南方吗?那是后来的转义引申。南,繁荣、繁盛之意。《说文》:“艸木至南方有枝任也”。草木到南方的地方就有枝了吗?怪怪的有没有。其实,这个释义正解是:草木(草木)交织在一起(至),就是南(南)。是汇聚之意(方)。孕育(有)新草木(枝任)之意。南,草木之繁盛,引申为繁荣、繁盛。诗经里的周南、召南的“南”,就是歌颂周与召治理的地区的繁荣之象。故“南蛮”,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南方的蛮人”,而应该依据“南”之意去理解,是繁盛之延伸,即繁衍。蛇,是长虫吗?不是。蛇,是个俗字,本字是“它”。《说文》它:“虫也”。虫,还是“虫”嘛。非也。虫,从乀从巳。乀,读fu,是成熟之意。巳,读si,是孕育之意。故虫,是生物成熟后的繁殖,引申出“幼虫”之意。它,从虫从二乙。乙,飞鸟之象。故它,是飞鸟繁殖的幼虫,引申为繁殖、繁育。蛇,即它,也是繁育之意。这个理解,一直被诟病,说清阳胡搞。大家要对清阳有点信心嘛,坚持下去,你们会看到更多的证据。蛇字,后来被穿凿成“长虫”,演化为现在我们的“蛇”。这事,应该归责于大周。篡权后,为了彻底消灭前朝,抹除了大片痕迹,包括其史,致使后人见字不识。许慎也是受害者,否则,不会不解“蛇种”一词的内在含义。蛇种,不是“蛇”之“种”,而是“育种”。看到过伏羲女娲图吗?人首蛇身,其实是被误导而臆造之图。伏羲与女娲的繁殖后代,即“蛇”。此“蛇”,是“繁殖”之意,而非真实的“长虫”之“蛇”。人首蛇身,不管是传说还是现实,都是不合理的。我们对待文化的审视,要唯物辩证来看。现在,完整理解一下蛮字的释义“南蠻,蛇穜”:繁盛(南)而繁衍,就是蛮,也就是所谓的育种(蛇种)。《詩·大雅》:綿蠻黃鳥。绵,柔和的限制、圈起。绵蛮,就是绥靖之象,圈养而繁殖。蛮,是繁殖之意。野蛮一词有意思了。育种,把活捉的禽兽进行精心的培育,然后繁殖。其野,的确是未开化之意。正因为其野,才可以得到最新的基因,即“良种”。这么来说,野蛮还是“蛮”可爱的,难怪直男喜欢“野蛮女友”。小蛮腰,白居易也难说其妙吧。唐人喜欢菩萨蛮 ,想来其中有韵事啊。蛮横,也是这个道理。因为野性未驯,故蛮横。驯化之后,就会很乖顺了。蛮字之繁育之意,引申为延伸,这在典籍也有痕迹。《書·禹貢》:三百里蠻。蛮字,在这里有繁育、繁衍,引申为绵延、延伸。《周禮·夏官·大司馬》: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蠻畿。蠻畿ji,即延伸之地。现在,口语中的“蛮”字,已经成为程度副词。蛮好、蛮乖、蛮怪、蛮坏、蛮早、蛮少……看来,人们对“蛮”这个“育种、繁殖”之字还是蛮喜欢的。字形上,暂时不分析了,尽管,那里面有更多的信息。篇幅太长,读起来烦。清阳于2021.5.12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