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核心:努力引导孩子超越父母、成为更好的自我

育邻梦

教育辅助孩子从生物自由人蜕变为社会自由人,是人类社会文明成果世代传习的基础,也是人类子孙不断站在前辈肩上取得更高社会成就的基础。因此,几乎全天下的父母都“望子成龙,盼女成凤”、都希望子女超越自我。

天不生人上人、亦不生人下之人,全世界孩子出生之时完全处于同样的成长起点,所有人都必须从0开始模仿借鉴人类社会生存习惯、研习人类社会文明成果。但是,随着成长时间推移,出生之时几乎完全相同的孩子会被赋予不同的人类社会生存智慧。因为,他们出生之后会被冠以完全不同的成长辅助,特别是接受生活习俗完全不同的家庭成长环境熏陶。所以,放眼人类世界您不可能找到与自己完全一模一样的人,即使同卵双胞胎之间也会产生巨大的成长差异。

《荀子·劝学》:“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译为——青是从蓝草里提炼出来的,但颜色比蓝更深;冰是由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因此,人们常籍此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那么,作为辅助孩子学习成才的基础,家庭教育的核心又该是什么呢?

家庭教育的核心:引导孩子超越父母、成为更好的自我

努力引导孩子超越父母!

《孝经·开宗明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确,每个人都不带一丝牵挂、不带任何财物降生到地球这个蔚蓝色的星球。当然,每个人出生之时也不带任何人类社会生存智慧,每个人出生之后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通过模仿父母的生活习性,进而形成基本生活自理能力。

父母带领孩子来到人世间,是孩子生命旅程中的第一任导师、唯一的终身导师。那么,作为父母应当如何才能履行好辅助孩子学习成长这一神圣职责呢?

一、像个孩子

《战国策·齐策三》:“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比喻同类的东西常聚在一起,志同道合的人相聚成群。孩子身体虽小,但是他们最基本的人生性情和成年人是一样一样的,每个孩子都更喜欢追着孩子玩儿。所以,养好孩子的第一步就是在性情上变得像个孩子,像大哥哥/大姐姐那样陪伴子女成长。

二、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记者问其中一位:"在您的一生里,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的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平静地回答:"是在幼儿园。" 记者感到非常惊奇,又问道:"为什么是在幼儿园呢?您认为您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诺贝尔奖获得者微笑着回答:"在幼儿园里,我学会了很多很多。比如,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我认为,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父母是孩子人生成长习惯的源泉,每个孩子生命之中最基础的生活习惯都来自家庭,比如饮食习惯、卫生习惯、文明礼仪习惯等等。所以,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养育好孩子行为基础。

三、带领孩子融入更大的社会群体

家是现代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社会组成单元,每个人都生在家庭、长在家庭。但是,作为人类社会的细胞,家庭同样需要接入社会才能获取到维持生计的基本养料、才能体现家庭成员个人生命价值。因此,每个孩子个体成长进步的根本标志就是TA能够接入的社会群体越来越大,小学、中学、大学其根本就是辅助孩子从家庭走向社会。

儿童全时在家、小学生早晚+假期在家、住校中学生周末+假期、大学生假期回家、参加工作之后重要节假日回家,家是游子的避风港、是远洋航船的营养补给基地。但是,每个孩子的任何生存技能都不会突然被加强,他们必须“聚沙成塔、积水成洋”。所以,为人父母一定要适应放风筝式的养育孩子,随着孩子的年岁增长带领他们融入更大的社会群体。

人类社会生命如同奔流不息的江河,前浪为后浪领航、期望后浪成长势头壮、期待为后浪铺平一切前行之路。但是,作为父母我们依然必须在主导成长节奏的情况下,给予孩子们充分感知、体验真实社会生活的权益,努力引导孩子超越父母、成为更好的自我。

育邻人使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练和顾问。

育邻人愿景:让天下没有难育的小、没有难养的老。

孩子的成长如同百年大树,需要经历风雨。对于父母来说,需要您有足够的耐心加以陪伴。陪伴孩子需要用心,陪伴不止是看护。在很多人为陪伴孩子而选择回家时,我选择来北京做一项陪伴更多孩子的事业——育邻人:以邻里友善带动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德育教化,促进每个人健康快乐成长。探索一套以邻里互助方式化解“独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难题的公益、普惠性教育事业,与家长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长计划,为孩子们提供游戏、合作、共享成长空间......即社区邻里教育服务生态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