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下嫁“小赖子”并非俗不可耐

女子下嫁“小赖子”

并非俗不可耐

放弃“科学家”、“文学家”的女人下嫁“小赖子”并非俗不可耐,每个人都有其高贵之处。

翻阅《微型小说选刊·第三季度合刊》,读到了前辈陈忠实老师的《旅伴》。它应该算是陈老师的微型小说吧。

在市作协一次文学活动中,《当代》老主编汪兆骞先生给我们讲述了陈老师,讲述了《白鹿原》。

对作家我一向是很敬重的,何况是能写出《白鹿原》这样的作家。但是读了《旅伴》,有鲠在喉:这么好的作家怎么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呢?

文章讲述了一个科学家和一个文学家在列车上偶遇,谈到了同时喜欢的一个女同学竟然没有嫁给其中任何一个人,而是嫁给了在特殊年代能够搞到特殊商品有点本事的一个司机,这个司机是俩人公认的“小赖子”。

文章的结尾是这样写的:

“我们都犯了一个错误——”作家用富于哲理的口气说,“把一个俗不可耐的女人看得太神圣了!”说罢举起酒来。

“可笑的是——”科学家冷静地说,“我们之间因此而曾经互相妒恨!”说罢也举起酒杯来。

火车正以风驰电掣的气魄,在北方的原野上疾进……

不记得是什么时候阅读做的批注了。我是这样写的:在普通的故事里写出了新的发现。

微型小说讲究合乎情理但出人意料的结尾。可能是受这个思维的影响吧,一下子写下了诸如“新”之类的收获。

难道,我们尊敬的陈老师也是为了这个“新”字而写出如此的结尾吗?

纵览全文,并没有对女同学的详细陈述,其“俗不可耐”的性格是怎么塑造出来的呢?

和文学家相比,和科学家相比,一个乡下女人就俗不可耐吗?

俗与不俗,并不是一个社会人所从事的职业所决定的。个别教授做出来的“兽”事,比俗不可耐还要令人不齿。

一个作者的写作受很多环境的影响。但是,不论受什么影响,断言没有吃到嘴的“葡萄”就俗不可耐,其反衬出来的是什么?

是文中所塑造的“科学家、文学家”的傲慢?是作者跑偏的人生观?

我以为,如果是作者对两个“高尚”的人的反讽,更让读者心里舒服一下。

可能是身处底层的缘故,那些对底层人物动辄“藐视”一把的行为实在是不敢恭维。

读不懂结尾那列火车的含义是什么。

读不懂推荐者推荐的理由。

更读不懂,这篇文章竟然是合刊首页第一篇文章。

一个人之所以高贵,有本事、能力、地位的因素,但绝不是无他选项。

想了很长时间,也不知道一个“科学家”,一个“文学家”,你究竟高贵在哪里。

百度一下,《旅伴》已经是高考语文辅导资料里面的阅读练习题了。

我们的学生要从其中得到一些什么收获呢?普及、学习其“高贵”的品质吗?

文学作品的社会意义不可忽视,它的问世,不仅仅是为了娱乐。

姑且把这篇文章看作是一篇具有反讽意义的文字吧:吃不到嘴的葡萄让其保存自然本色,酸甜都是生活。

(0)

相关推荐